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当代青年的审美情趣和理念呈现出个性化和开放化、感性化和行为化、流行化和与世俗化的趋向。当代青年的艺术审美体验出现的缺陷,应在切实加强学校以艺术教育工作、引导青年摆脱娱乐文化的低俗情调、提升网络的审美文化价值诸方面做细致的工作,以提高青年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2.
青年与艺术审美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为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创造性反映的产物,能唤起青年对审美理想的追求,激发青年的创造力,使青年获得艺术的关感和深刻的启迪,为此,要重视青年的审美教育,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3.
审美素质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因素,是人审美意识系统综合水平的表现,当代青年的审美素质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青年审美素质的正确把握,对于青年文化水平、道德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均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二人转巨大的艺术魅力源于它土、野、乐的审美特点,它体现了俗文艺亲切感、痛快感、喜乐感的审美心理,具有认同、宣泄、娱乐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青年审美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青年审美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青年审美追求多样化、开放性,在以追求高雅为主调的同时,趋于低俗化。正确分析新时期青年审美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年教育的价值体系有三层:顶层是"类生存"的绝对命令,中层是历史发展建立的原则,底层是社会文化进步的价值。它们是价值坐标中的纵向,代表着客观判断。审美价值是主观判断,代表价值坐标的横向。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为青年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美学理论和审美活动来培养青年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利用美学理论和审美实践来培养和提高青年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陶冶情操并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学校可通过教学、课外活动、优美的环境、教师的示范等综合作用对青年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或者说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了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在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过程中,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语境。全球化语境下审美素质在青年的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使审美教育真正成为青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和完善手段。分析全球化语境下审美素质对青年成才的影响,探讨全球化语境下青年审美活动的特点,探索全球化语境下青年审美素质培育的对策,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影产生于十九世纪,繁荣和发展于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深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类型,对青少年观众的审美教育影响深远.传统的影院观影,因为存在“审美距离”,所以均是“观赏型观影”,青少年观众的“审美体验”受制于编剧和导演的“审美叙述”,形成青少年观众与编剧和导演之间的“审美主体间性对话”,青少年观众可以获得较为完整和稳定的审美体验.“VR电影”的发展打破了“审美距离”,在“现实世界”、“想象世界”之外新创了“虚拟现实”,青少年观众“深度浸入”,甚至参与“VR电影的审美叙述”,形成更为复杂的“审美主体间性互动”.同时,因青少年观众自身主体构建的“未完成性”和“波动性”等,也容易带来部分青少年观众审美体验过程中的“情感亏空”以及“价值偏离”和“伦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未来的VR电影创作者如何在保证VR电影的美学和伦理学的底线和边界的前提下,重新创立一整套适应VR电影的电影叙事语法和生产法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一 笔者曾在本刊1999年第3期撰有《青年时尚文化的非审美属性》一文,为了免使读者误解,特地在文中申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否定青年时尚文化对青年所具有的显在的或潜在的积极意义,但这不是本文所要研讨的论题。”以此说明笔者并不一味否定青年时尚文化的审美价值。事实上,青年时尚文化固然对青年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的培养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然而,不对青年的审美现实作科学的分析,便一味对青年时尚文化加以批判,无视或省否定它的审美价值,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其肤浅的表现了。  相似文献   

11.
青年价值观的建构依赖于青年所处的文化情境与青年心理机制的内在契合。由于青年自身的特殊性,精神文化成为青年价值观建构的主导力量。当代精神文化在塑造青年价值观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传统文化价值意义消解、大众文化价值意义弱化、主导精神文化缺失等不完善之处。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积极发展我国主导文化,对于有效校正青年的价值航向,促使青年价值观由应然走向实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和地区发展状况差异的扩大 ,以及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为青少年价值观建设专门化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青少年价值观建设必须区分不同类型和层次 ,针对当前青少年价值观建设的误区 ,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和青年自我意识的凸现,青年价值观已经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把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大致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青年价值观形态的未定性,青年价值观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价值观所具有的先锋性,青年价值观的自我肯定性、自我否定性和自我超越性,青年价值观在理想与现实取向上的二元性以及青年价值观的边缘性与中心性。  相似文献   

14.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与核心,其表现形态有:引导青年理性认知思想政治道德知识;培养青年深厚的政治情感与道德情感;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表现形态彼此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仰的培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但它溢于人的外表,能外化为人的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信仰教育就是引导青少年关怀终极价值、关怀生命,既关怀个人生命,又关怀人类生命。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要符合青少年思想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青年志愿者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支生力军。青年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的道德和精神因素,丰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理念。中国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7.
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应该用"公忠"观念强化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用"生生不息"的准则激发当代青年的进取斗志,用"仁爱"的美德滋养当代青年宽容人格。  相似文献   

18.
在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现代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革命中,青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是青年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上变革历史的舞台。当时的社会变革与青年成长形成水乳相融的互动关系,改变了历史中青年的社会存在与对青年的认识。青年日益被社会期待成为创造新价值观的承担者,历史也证明青年是创新人文主义和社会变革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主力军,作为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对青年问题的研究也随之产生不同的理解认识和价值判断。梳理和分析中国共产党青年观和青年工作7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内在发展逻辑,对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青年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