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公民法律素质与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公民法律素质与立法中国社科院法理学博士生陈伯礼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快速向现代化迈进的时代,其中法制的现代化尤为人们所关注。法制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立法的现代化。我国学者在立法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为立法现代化打下了科学基础。但是在目前的立法学领域,还缺...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的法律素质司法部宣传司司长刘一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目前已成为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作和热点话题。然而如何将这个重要课题落实到实践中去,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做一探讨。公民的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法律意...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公民的内在观念范式和外在行为方式的统一。法治社会的生成基础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和理性多元文化的组合。公民法律素质的培养提高与法治社会的生成基础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因此,法治基础的培育过程就是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方 《中国司法》2002,(11):28-30
公民综合素质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组成。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公民法律素质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同步进行、同时提高。一、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法律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群众性基础。党的十五大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并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党的基本纲领。这3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通过基本纲领的实施,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其管理者和参加者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树立法治观念,懂法、守法、用法。因此,深入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公民整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条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才有长期的、具有战略性的普法计划,〔1〕而且已经扎扎实实地进行了数十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然而,我们在对公民普法的同时,相关的成果验收却没有完全与普法工作同步进行。当然,我们在以前的普法中都采取了一些验收措施,但这些验收措施基本上都是对有关普法主体工作的验收,而不是对公民整体法律素质是否提高的验收。显然,这样的验收进路非常不利于从根本上把握普法的实际效果。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  相似文献   

7.
徐民 《法制与社会》2015,(2):199-200
论述了中国公民法律素质较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途径包括:宪法启蒙、对权力进行有效规约、司法独立、培养现代化的法学家、改革选举制度和公务员任用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道德与法律并重沈宗灵(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教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法学研究和教学有很重大和很直接的指导意义。这个《决议》主要讨论思想、道德与文化建设三方面问题。而法律与它们都有密切关系。应该说其...  相似文献   

9.
法律观念·民法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清楚地表明,市场经济不仅需要精神文明,而且对精神文明有着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更需要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不仅应懂得市场规则,遵循市场经济内在发展规律进行活动,而且还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中的现状,多视角地论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 的重要意义,提出深化改革的构想和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公民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质量和进程.文章讲述为切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应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实践中培育和提升公民法律素质,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在全国开展尊重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的建议,引起大家的共鸣。自198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到今年普法教育工作已实施20余年。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法律素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谢洪俊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现行宪法颁布实施12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把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根本法律保障。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4.
虎岩 《行政与法》2009,(4):28-30
我国企业公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缺乏自行产生主动承担与企业战略无关的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因此,法律途径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公民建设的正确选择.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公民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设定法律底线约束企业行为,设计良法激励企业向优秀企业公民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今后十五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时期。在跨入这一时期的1996年,载入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史册的两件大事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标志着我国以富强、民主、文明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里程碑.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今后长时期内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两项重要战略措施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郑贤君一、宪法在不同层次面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律依据。首先,宪法在序言中规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指出了我国进...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根本上说,是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的运动,是人类用科学文化同野蛮愚昧进行斗争的继续,也是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重视发挥教育的作用,是一个应该受到特别关注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建设精神文明基础在教育。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刘仁文一、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法治的本质在于秩序和规则。由于法治具有国家强制性,任何人都要无条件地遵守国家法律,否则就要受到制裁。这是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精神文明所不能比拟的,法治的推行势必有助于培养全社会普遍的...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刘海年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一九九六年三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确立为治国方略;同年十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一次就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决议。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孙艳春 《法制与社会》2012,(29):227+244
当今社会,国民素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度,更是直接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肩负着国家兴盛大任的大学生的公民素质高低与否,更是当前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公民素质缺失的原因,以及改变此现状的途径,用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