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弘 《小康》2008,(10):80-83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金庸在内地从进入到接受,到炙手可热的30年。尽管对于金庸作品的价值、意义,及其在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地位做出结论为时尚早。但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金庸现象无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陈夫龙  庄爱华 《前沿》2009,(3):166-168
崇高作为主题意蕴和美学形态,是文学追求的至高境界。金庸在殖民地文化语境中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把崇高作为自己的精神坚守和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在文学精神上实现了超越与飞升,体现出崇高的精神价值和美学风范。探讨金庸小说与崇高的关系,对于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文化重建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俊逸 《传承》2009,(13):57-59
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中说:"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而我这篇文章恰恰要专门讨论金庸笔下的武器和武功。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可以没有武,但不能没有  相似文献   

4.
金庸三题     
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为高雅人士所不屑。我却小时候大读还珠楼主、柯南道尔,中年以后大读金庸、阿加莎,所以不能成器。金庸小说吸引我的是它的世故人情,那些匪夷所思的武功倒在其次。  相似文献   

5.
陈伟华 《求索》2010,(4):196-197,189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有一点历史因由,往往以人性为中心,着眼人的成长和发展。它以侠事和情事交融的方式书写侠客的传奇人生,同时致力于建构完整的江湖体系和武林谱系。这些创作技法是新武侠小说的范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赖晨 《协商论坛》2012,(2):50-51
邓小平爱看武侠小说,尤其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金庸在邓小平"落难"时,曾撰文盛赞邓小平。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接见了金庸,相见甚欢。不久,金庸武侠小说在大陆"开禁",成为畅销书……邓小平睡觉前爱看金庸的人、武侠小说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长期以来存在着阴柔有余、刚气不足的缺陷,而市井风情小说中侠的出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冲击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以阴柔、优雅为主的审美品格格局,从中显现出雄健粗朴、英气勃勃、精悍凝练、豪气干云的侠之美。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美学传统,谱写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市井侠义之歌。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这句话也许有点夸张,但金庸的名气之大却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大部分人可能只熟悉金庸的小说,却不了解金庸其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少数民族影视剧创作在充分认识到制度瓶颈、市场瓶颈的同时,更有必要看到突破文化瓶颈的重要性。本文以湘西匪患题材影视剧为个案,探讨文化瓶颈在少数民族影视剧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文化事业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天明 《创造》2008,(12):54-54
在中国作家里,金庸拥有最多的读者。凡有井水处皆有金庸小说。然而,金庸的伟大不只是因为他是平民文学的大师。也不只是因为他是香港《明报》的创办人,更关键在于,当古典中国的“庙堂”背弃了“历史正义”时。金庸通过他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江湖”,在那里。“侠”的精神就是“不服从的精神”,这既是寻找“历史正义”的一个通道,也是迈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精神接榫。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多元性的发展,依托百花齐放的影视文艺作品和自由的社交媒体,以爱慕人物恋爱关系为中心的CP文化逐渐走上舞台,影视剧“嗑CP”现象更是突出。影视剧受众“嗑CP”的心理动机是出于对拟态亲密关系的渴望,包括对情感、身份以及关系的情感需求;其行为本质上是想象性的互动仪式,包括圈地自萌式的搭建粉丝空间,通过二次创作完成衍生想象,以及观剧行为中的仪式互动;另外,CP文化背后也有“塌房”和粉丝混战的隐忧,对此,应开展主流文化舆论实践、文化产品再生产的引导及规范符号生产等改善措施,进行正向价值传递,建设绿色和谐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12.
韩国影视剧能在中国流行,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韩国影视剧的成功,与其现代的文化产业运作与传播方式密切相关。韩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成功运营启示我们:在某种条件下,文化产业可以成为经济发展核心推动力,而且,这种成就是可以通过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金庸的追求     
秋雨 《今日海南》2007,(6):48-48
金庸先生2005年请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后,就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不断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人们在价值取向、网络阵地、语言文字等领域也日渐出现了种种异常倾向.为此,要彻底清除不良思想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防范和警惕思想文化的“转基因”现象,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在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12年2月5日,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在北京逝世。蒋英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儿,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是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表姐。  相似文献   

16.
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无不被其磅礴的气势所感染。文如其人,这恐怕与金庸先生一生正气,几经挫折而不计怨嫌的大度胸怀分不开。"一个人肚皮要大一点"金庸原名查良镛,金庸是他写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时所取的笔名。查良镛小时就读龙山学堂,是班里的作文、演讲能手...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台,甚至是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凡是接触过小说的人,不要问有多少人知道金庸,要问有谁不知道金庸。如今已经八十三岁的金庸看上去还是那么神采奕奕,没有一点暮年之气,这不仅让人想起他在十七岁写的一篇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六十六年的岁月,时光已旧,却精神依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传奇。而在中国文学史上,金庸也创造了一个武侠文学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长达几千年以来,都生活在皇权之下,诚惶诚恐地生活在帝王文化之下。所有的文化,说穿了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为皇帝服务的文化也不能一直吹捧皇帝圣明、罪臣当诛,也要来一点调味品。这个调味品就形成了两大支流,一是清官文化的支流,宋代有包拯,明代有海瑞,每一代我们老百姓都要崇拜几个清官;另一个就是武侠文化,因为靠清官还不够,所以人们自然幻想那些武功盖世,能够除暴安良的大侠,武侠文化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田敏 《求索》2010,(11):211-213
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对晚清谴责小说的继承与超越:一方面,同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创作背景,它们都表现出再现广阔现实的"针砭时弊"的特征,促使长篇小说创作走向现代现实主义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谴责小说虽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丑陋,却仅止于"仅足供闲散者谈笑之资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小说"。而茅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建立起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是作家剖析现实的法宝,从而形成批判犀利的"社会剖析小说"派别,并成为日后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