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艾 《红岩春秋》2013,(4):17-18
老一辈革命家、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走了整整15年了。从1998年6月7日住院至9月14日病逝,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仍给我们留下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相似文献   

2.
由泰国总理和他的商贩妈妈所想到的张晓峰近来看了一篇小文章,居然改变了我对泰国不好的印象。《报刊文摘》1998年3月23日摘登的一篇题为《儿子当总理,母亲摆小摊》的报道说,泰国新任总理川立派从政已30年,一直以正直清廉的形象受到支持。如今虽为总理,而他...  相似文献   

3.
丁艾  张盈 《红岩春秋》2011,(5):44-45
“老烟枪”一名,是杨尚昆的家人给他取的绰号。为何叫他“老烟枪”呢?一是指他的烟龄长,二是说他的烟瘾大。据杨尚昆本人的介绍,他吸烟的历史当追溯到1928年。那时,杨尚昆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了业后,被分配去做俄语翻释。由于这工作在接待宾客中都有香烟供给,又要经常加夜班,  相似文献   

4.
他是藏族人民的骄傲杜梅萍丹珠昂奔永远记住这一天:1992年5月31日下午,他以《藏族文化发展史》个人专著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奖的殊荣,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仪式上,杨振宁博士握着他的手说:“你是藏族,不容易,不容易!”杨尚昆主席也对他说:“年轻人,祝贺你!...  相似文献   

5.
何定 《湘潮》2008,(7):10-14
1998年8月下旬的一天,在北京301医院的一间病室里,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老一辈革命家杨尚昆静静地躺在病榻上,身旁放着一份文稿《追念彭大将军》,这是他为纪念亲密战友彭德怀元帅百周年诞辰撰写的,已经修改四遍。他要工作人员给他再读一次,做最后的推敲。这时他的病情已经很重,无力阅读。在一字一句地仔细倾听中,他又陷入半昏迷……  相似文献   

6.
洪梦 《党史文汇》2017,(10):49-56
<正>1934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新政委杨尚昆,风尘仆仆前赴该军团走马上任,第一次见到了军团长彭德怀。从此,二人开始了朝夕与共、同渡危艰、并肩战斗前后9年的烽火情谊,更写就了直至1965年10月长达32年的深厚战友情。此文从新的角度和侧面来试图解读,即从杨尚昆深切关注有关彭德怀的著述文字、从他多次深情亲笔撰写回忆纪念文章及为《彭德怀军事文选》写序,甚至从专著《杨尚昆回忆录》  相似文献   

7.
1.《毛泽东是怎样读二十四史的》作者:徐中远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8月编辑推荐:一部《二十四吏》,与毛主常朝夕相伴24年。就是在主席生命的最后粤月.许多个夜晚.在灯光的陪伴下,他还聚精会神地读着《二十四吏》。翻开这部《二十四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计多顷面上都留有主席当年阅读时的批画符号和批注文字。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张闻天两篇文稿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关于《致雷利斯基信》   1 996年 1 0月 ,张闻天选集传记组 (以下简称“张组”)为编辑《张闻天年谱》赴俄罗斯收集有关资料时 ,就从俄罗斯远东研究所得知 ,俄档案中还保存有一封尚未解密的张闻天致共产国际的信。 1 999年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终于公布了这封信。从时间上看 ,张闻天 1 93 1年 3月 2 0日写这封信时 ,从莫斯科学习结束回国刚一个多月。他是这年 2月 1 7日同杨尚昆一起秘密抵达上海的 ,当时正好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刚刚开过。从信的内容来看 ,是他向共产国际远东局驻上海代表申诉自己同王明的意见分歧 ,即不同意…  相似文献   

9.
1998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一机部副部长沈鸿,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上的最后一步,时年93岁。沈鸿生于浙江,由于家庭贫寒,他在小学四年级时就被迫中止学业到上海虹口区的一家布店当学徒。布店附近有几家机器厂,他常去与工人们聊天,看他们操作,还帮他们干些杂活。由于他心灵手巧,深受工人们喜欢,所以很快学到了不少机器业的专业技术与知识。此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机器制造密切相关的数理化,学习当时《申报》的科学副刊《常识》以充…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9,(8):57-57
万小茜在6月17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报道:一名经常在剑桥大学学位授予典礼之后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下月将在那里接受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硕士学位。这名清洁工就是52岁的艾迪·布里格姆,他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历史系。30年前,他从英国约克郡搬到剑桥,打算在那里当一名老师。但在连续找工作失败后,布里格姆最后在市议会当了一名清洁工,一干就是30年。布里格姆每天早上从6点开始打扫卫生,为挣到更多钱,布里格姆下班后当起了业余导游,带领人们游览剑桥城。  相似文献   

11.
1998年3月10日,西安铁路运输法院以贪污罪判处宝鸡车辆段原段长夏天森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接到判决书,夏天森禁不住仰天长叹,潸然泪下……从山里娃到段长的辉煌1948年8月5日,夏天森降生到了一个老巡道工家干打垒的炕头上。从懂事那天起,望不到头的铁轨和巨龙一样飞速而过的列车,伴随着父母说不尽道不完的铁路工人的动人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里就播下了长大也要当一名铁路工人的理想。也许是上天安排,1965年铁路战线招工,17岁的夏天森,来到宝鸡机务段当了一名司炉工。初来乍到,领导觉得他根红苗正,老实听说…  相似文献   

12.
《杨尚昆日记》是杨尚昆同志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宝贵遗产 ,生前已交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加以编辑后出版。杨尚昆同志一生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一职 ,从 1 948年至 1 96 5年 ,即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是中国的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杨尚昆在担任中办主任这一重要职务期间写下的日记 ,真实地记述了这十几年间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事 ,详细记录了中央一些重要会议的基本情况 ,同时也涉及他的家庭和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许多内容都是鲜为人知的。经授权 ,本刊独家首次选载《杨尚昆日记》。本期选载的是关于 1 949年 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分。除对个别错漏文字作了订正外 ,均保持日记原貌。  相似文献   

13.
朴林 《奋斗》2014,(10):51-53
1939年,一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成长的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公开发表。74年后,当我们重新翻开她时,仿佛看到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操场上讲课的高大身影,仿佛看到他在河南渑池陋室内悉心撰写此文,仿佛看到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各个时期,无数共产党人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引导与激励下奋勇前行。如今,当我们再次触摸这本小书,仍然感到这样温暖,这样亲切,这样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4.
《求是》1999,(8)
求是杂志社部分第一读者座谈会暨1998年度优秀第一读者表彰会,于1999年3月29—31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全党办刊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总结交流评刊经验,听取意见,表彰1998年度优秀第一读者,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评刊质量,同心协力,办好《求是》。来自全国各地和部队的60余位求是杂志第一读者参加了会议。求是杂志社总编辑戴舟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同心协力,办好《求是》”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总结了求是杂志社1998年的编辑出版工作,指出去年杂志的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晚年岁月──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解说词之四陈晋有生就有死,这是生命的辩证法。毛泽东视死如归。1966年8月下旬,毛泽东从中南海菊香书屋搬到中南海游泳池居住,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的最后10年。1971年5月30日,毛泽东在这里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  相似文献   

16.
正9月4日上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杨敬年,在天津安静走完了一生,享年108岁。去世前不久,他刚刚当选为牛津大学圣体学院荣誉院士,这是该学院授予杰出院友的最高级别头衔。去世前,108岁的杨敬年每天早起依然要背几首古诗词,他最爱杜甫,尤爱《秋兴八首》。每天晚上,他还要听新闻,从《共同关注》到《新闻联播》。当  相似文献   

17.
弦急琴摧志亦酬──乔木同志的最后岁月和《回忆毛泽东》的写作龚育之,郑惠,石仲泉最后的一面1992年9月15日,在乔木同志谢世前的两个星期,我们三人赶到三O五医院去探视。这时乔木同志的病情已经恶化。跟上一次在三0一医院时看到的一样,他躺在一张特别的病床...  相似文献   

18.
杨尚昆是1940年底从太行回到延安的,一直到1947年撤退。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试着对杨尚昆在延安的工作和生活作一简述。“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杨尚昆是1940年底回到延安的。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把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召了回来。但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形势骤然紧张,会期被迫推迟,杨尚昆等也就留在延安。杨尚昆回到延安不久,中央决定由他协助王稼祥管理华北委员会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组,他仍任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19.
1998年6月26日,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口人山人海,人们在等待着对原市公安局长徐忠特大受贿案的最后宣判。随着一辆警车的呼啸,身材高大的徐忠脑袋低垂,目光呆滞,在法警的押解下步履踉跄地走进审判庭。说起徐忠,这几年可谓是“春风得意”,从1993年...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8日,羁押在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看守所的姜伟看到了《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省法院驳回了他的上诉,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他知道自己因贪污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已成铁案,禁不住嚎啕大哭。世上没有后悔药,眼泪洗刷不掉他的罪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