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放 《理论前沿》2009,(19):10-14,34
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建国60年来工农联盟经历了两大阶段:前30年,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力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农业合作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左”的路线曾损害了工农联盟;后30年,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S-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工人化。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的理论与实践于淼人的认识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上升,而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和其他领域一样,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恢复苏联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国际资产阶级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进行了发展,对民族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界定,对民族发展及范围、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等都做了进一步的科学论述。  相似文献   

4.
东方社会主义是指以俄国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典作家关于越过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有过许多论述,东方社会主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大胆实践和理论探索,产生了俄国的列宁主义和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长治市是革命老区,统一战线的成长和发展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历史阶段。自1925年7月长治市党的地方组织建立后,"牺盟会"、"敌工部"、"城工部"、"各代会"等一些具有统战性质的团体和组织先后成立,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建国以后,晋东南地委和长治市委先后于1952年7月和1954年7月增设统战部。各县区也陆续组建了统战机构和工商联、侨联等团体。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而揭示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革命理论,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伟大胜利,他提出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可抗拒性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使然。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包含对社会发展所处的方位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判断,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基本经验。可以归结为:以生产力水平为根本标准,判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以实践为基础,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策略;以人民为中心,谋划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这些经验对于之后我国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其他后发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来自实践 凡是真理,都是来自实践、又经受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从十五大报告学习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邓小平理论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并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受到了检验。与此同时,它又指导了这个实践,使改革不断深入,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经过近三十年这种认识和实践的不断结合,反复进行,中国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和进步,邓小平理论也便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 邓小平理论发端于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建国后二十年“左”倾错误思想造成严重后果的反思。建国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  相似文献   

9.
坚持人民至上的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是党推进乡村治理的价值底色。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的百年历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时期,并正在经历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治理时期等四个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党领导的乡村治理,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目标导向,以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力量,以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评价依据,生动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人民底色。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文选集中论述了群众利益和群众观点问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群众观,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为群众谋利益,就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正是紧紧依靠这条群众路线,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它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探索和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史说明,只有正确地认识本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由中共中央党校王珏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十年》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主要是评述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部史料翔实、内容充实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专著。全书共分四卷,144万余字。 该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系统地、历史地整理、挖掘和评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及各种有关学说,特别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全书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分四个历史时期编著,每个时期为一卷。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4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历程和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论人民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民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吴运才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容。就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后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不同历史时...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民主党派经历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本文通过探讨建国后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前这一时期民主党派经历的重要历史转折,阐述我国各民主党派同中共团结亲密合作,与新中国一道前进和进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指向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围绕此问题,因时代条件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共自建国后进行了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历程并取得了卓著而辉煌的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辛探索及取得的理论成果是"第二次相结合"的基础;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相结合"的系统理论形成标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第二次相结合"的多方面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党根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任务相继提出过五条基本路线(总路线)。党的基本路线的演变和发展给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建国六十周年的今天,回顾党的基本路线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党根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任务相继提出过五条基本路线(总路线)。党的基本路线的演变和发展给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建国六十周年的今天,回顾党的基本路线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国5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智慧,逐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指引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高歌猛进。 一、建国后毛泽东同志经济思想的内涵 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国内外没有现成的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经验教训、成败得失,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索。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正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所领导的统一战线,其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的发展又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即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三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回顾统一战线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会使我们获得两条有价值的重要启示: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一战线才能够不断得到巩固、发展和壮大;二是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是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