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阔盘吸虫(Eurytrema Looss,1907)分布广泛,对牛羊猪驼等家畜及人体危害严重。1983年进行全区牛羊寄生虫区系调查时,对部分地、县采集的虫体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初步认定寄生于广西牛羊胰脏胰管中的阔盘属吸虫有胰阔盘吸虫(E.pancrceatie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枝睾阔盘吸虫、圆睾阔盘吸虫和广西阔盘吸虫新种共5种,前两种已有过名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绝大多数羊群均感染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经调查前者染感率为10%~84%(平均43.9%),后者为8%~92%(平均33.5%)。以感染比较严重的突泉双城水库羊队的放牧地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该山区此二吸虫的贝类宿主是枝小丽螺(Canesella virgo)。山上采获的蜗牛不多,胰阔盘吸虫感染率为6.18%,中华双腔吸虫为11.29%。山下草场蜗牛密度大,它们感染分别为2.8%和6.03%。胰阔盘吸虫昆虫宿主中华草螽(Conocephalus chinensis)主要捕获于山下草场,感染率为5.26%;中华双腔吸虫的昆虫宿主黑玉蚂蚁(Formica gagates),山上的1965只蚂蚁中检出144粒本吸虫囊蚴,山下草场397只蚂蚁中检出4751粒本吸虫囊蚴。  相似文献   

3.
1974年10月我们在大理州下关市冷冻厂检查绵、山羊胰脏,发现有三种吸虫寄生。它们是阔盘属的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 1889)Looss,1907;枝睾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 Chin,1965;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Giard et Billet,1892)Looss,1907。其中腔阔盘吸虫系云南首次记录,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4.
我国牛羊胰阔盘吸虫病的防治孙维东(吉林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长春130062)(一)分布与危害由于胰阔盘吸虫中间宿主蜗牛分布的局限性和终宿主接触疫原的机会等原因,牛羊胰阔盘吸虫病具有一定的地区性,我国仅有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贵州、四川、云南、福建、...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驱牛胰吸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吸虫(Euryttrema)是危害我国牛羊比较严重的寄生虫之一,有的旗(县)和牧场感染率高达90%,一只牛羊体内寄生虫体数千条,造成牛羊消瘦、水肿、死亡。 过去治疗方法一直未很好解决,血防_(846)(即六氯对二甲苯)治疗虽然有相当效果;但剂量大,方法比较麻烦,临床大群应用还有一定困难。我们于1980~82年应用吡喹酮(Praz-iguantel)驱牛羊胰吸虫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驱牛胰吸虫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吡喹酮治疗绵羊胰吸虫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Praziguantel)是近几年来新合成的一种广谱抗蠕虫药。据有关资料报道,该药能够驱治人畜的吸虫、绦虫及绦虫蚴等几十种寄生虫;但未见应用于胰吸虫(Eurytrema)的报道。 我们于1980~1982年应用吡喹酮进行了治疗绵羊胰吸虫病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这不仅扩展了该药的驱虫谱,增加了驱虫种类,而且也为胰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吡喹酮比六氯对二甲苯(即血防846)治疗效果高,安全范围大,毒性反应低,应用方法简便,是当前治疗绵羊胰吸虫病比较理想的药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业经查明,反刍动物胰阔盘吸虫病的病原是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1889)。本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陆地螺蛳 Bradybaena arcasiana Cr.et Deb.和B. dieckmanni Mouss,而补充宿主为螽蟖Conocephalus percaudatus B. Bienko和C. Chinensis Redt。在螺体内幼虫阶段的发育期为12—13个月,在螽蟖体内为1.5—2个月。在终末宿主体内本吸虫发育到性成熟阶段需要87—89天。  相似文献   

8.
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aticum)病是危害牛、羊比较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我们于1977年应用六氯对二甲苯植物油剂肌肉注射进行治疗绵羊胰吸虫病的研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一次注射就能彻底驱治,也比较安全。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药物 六氯对二甲苯应用植物油剂、粉剂和片剂三种。植物油剂包含有3O%六  相似文献   

9.
宁夏固原地区绵羊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率高,危害大。为了探讨吡喹酮对绵羊矛形双腔吸虫的驱虫效果,笔者于1983年5月在该地区进行了本试验。 (一)试验方法 在该地区畜牧站牧场羊群中,以Stoll虫卵计数法,选出矛形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10.
家畜胰阔盘吸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西北一带的广大农牧区;南方的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也有报道。 胰阔盘吸虫不仅寄生于羊、牛、猪、骆驼等家畜,而且也可感染人体,威胁人类健康。胰阔盘吸虫寄生于家畜的胰管中,由于机械性刺激、堵塞,以及代谢产物的作用,营养的夺取,引起胰脏的机能障碍和形态改变,如胰管的高度扩张,管壁增厚,粘膜出血、溃疡、炎性细胞的浸润,整个胰脏结缔组织增生,呈慢性增生性胰腺炎。从而使胰液腺和胰岛素的生成、分泌发生改变,全身  相似文献   

11.
解剖绵羊 69只 ,在 5 4只绵羊体检获寄生虫 2 4种 ,其中吸虫 6种 ,绦虫 (包括绦虫蚴 ) 6种 ,线虫 8种 ,羊狂蝇 1种 ,以及硬蜱、疥螨和球虫。当地的优势种是捻转血矛线虫、羊仰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绵羊毛首线虫、肝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羊狂蝇幼虫。腔阔盘吸虫、棘球蚴、丝状网尾线虫、硬蜱和疥螨为双城市首见虫种。丝状网尾线虫是黑龙江省绵羊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华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病防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对两病混合感染报道较少,尤其在治疗上无十分理想方法。现将1985年5月在兴安盟科右前旗永丰水库绵羊该两病混合感染及治疗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产新血防片,又名“血防846”,即六氯对二甲苯。该药已应用于治疗人的血吸虫病,对驱治家畜血吸虫、肝片吸虫、华枝睾吸虫、矛形双腔吸虫等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动物实验提示,本药可能通过原浆毒的作用,使虫体细胞变性,引起性腺萎缩,肌肉活动功能减弱等(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 目前,国内外对防治家畜胰吸虫病尚无可靠的方法和药物。报告者之一在黑龙江省参加了崔贵文同志主持进行的应用“血防846”等药物驱除羊只胰阔盘吸虫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说  相似文献   

14.
绵羊双腔吸虫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青海、内蒙、新疆、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区)都有报道。据我们对山东省调查,双腔吸虫病在鲁北平原(德州、东营、惠民、淄博等地)呈地方流行性,感染 率高达95%~100%,感染强度达3条~10万条,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为我省危害绵羊的主要虫种之一。为筛选价廉、高效的驱虫药物,我们采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5.
印度列叶吸虫[Ogmocotyle indica(Bhalerao 1942)Ruiz1946]属背孔科Notoco-tylidae列叶属Ogmocotyle,为寄生于动物小肠内的小型吸虫。Price(1954)在美国动物园小熊猫体内发现印度列叶吸虫。邬捷(1959、1960、1982)在国内的小熊猫体内首先报告印度列叶吸虫及其病例。叶钟灼(1984)报告在对一小熊猫尸解中,收集印度对叶吸虫18600多条。我们对小熊猫寄生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印度列叶吸虫等6种寄生虫,均为主要致病性寄生虫,因此,我们对印度列叶吸虫用吡喹酮进行了驱虫试验。  相似文献   

16.
位于吉林省西部草原的某种羊场,每年都因胰吸虫病死亡不少种羊。1981年检查全场5069只羊,检出寄生胰吸虫羊1896只,平均感染率37.4%,羊六队感染率最高达89%。四年来,通过治疗病羊、杀灭中间宿主、划区放牧和培养无胰吸虫健康羊四项技术措施,使该场绵羊胰吸虫感染率下降到1.8%。羊只从净化第一年结束就杜绝了因胰吸虫病死亡的情况,绵羊普遍增膘复壮,生产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全场每年获经济效益约二万五千多元。同时还保障丁东北细毛羊的育种质量。  相似文献   

17.
氟苯哒唑(Flubendazole)又名氟甲苯咪唑,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驱除猪和山羊的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后圆线虫等。吡喹酮(Praziquantel)是1975年原西德怡默克药厂和拜耳药厂合作研制成功的广谱抗蠕虫药。该药不仅对埃氏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有很好的驱杀作用,而且对其他吸虫和绦虫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笔者通过给山羊投服氟苯哒唑 吡喹酮控释药丸,旨在观察该药丸对山羊寄生线虫和吸虫的驱除效果以及山羊的增重情况。1 材料与方法1.1 药品 5 0mg/ g氟苯哒唑:白色粉剂,6 0 0g筒装,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8.
吡喹酮(Praziquantel)是1975年原西德怡默克药厂和拜耳药厂合作研制成功的广谱抗蠕虫药.该药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度高等优点,对埃氏、曼氏、日本血吸虫有很好的驱杀作用,对其他吸虫和绦虫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给试验犬按10mg/kg剂量一次肌肉注射吡喹酮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检测限为3.8ng,最小检测浓度为19ng/ml。血清中吡喹酮浓度在0.08~2.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为101.32%±2.34%。犬注射吡喹酮后,分布半衰期不足0.5h,达峰时间为1h,消除半衰期为4h,24h后基本无残留。  相似文献   

20.
绵羊包虫病是我国西北地区广为流行的常见病。近几年来日益重视化疗的研究。本文目的在于使用吡喹酮或丙硫苯咪唑治疗肺,肝包虫病后,观察其囊和原头蚴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求探讨这两种药物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剂量。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动物 甘肃省皇城羊场繁殖的甘肃细毛羊,经X线透视和超声波诊断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成年母羊55只。共分8组:1组9只,7.5%吡喹酮肌肉注射100mg/kg,共3次,间隔5日;2组9只,吡喹酮口服100mg/kg,共3次,间隔5日;3组9只,7.5%吡喹酮肌肉注射50mg/kg,共3次,间隔5日;4组9只,丙硫苯咪唑口服100mg/kg,共3次,间隔5日;5组4只,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