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的最高级的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政治资源、力量支持和重要保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要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参政党及其党际关系等几个方面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看,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应从改革党内民主、强化法治建设、健全人大制度这三个主要方面去突破、改革、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的本质与多党合作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行超 《团结》2004,(3):19-22
十六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任务的正式提出,把人们对革故鼎新的思考从传统范畴引入政治文明建设的崭新领域。本文试图从政治文明的本质切入,阐明在为制度文明建设的服务中,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呈现新的活力、开拓新的走向。政治文明的本质: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先进的制度,亦即文明的制度。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历史在告诉我们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以选任过程中的适度“分权”替代高度“集权”的制度创新。这是对传统干部选任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历史进步性是把高度集中的选任权力,通过分权的形式扩大了人民民主,强化了对选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成为从源头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共性深化分权理论的研究,勇于探索和推进微观层面的“分权”实践,是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制度文明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目标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而政治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制度建设则需要制度创新的推动。一、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制度文明如果说物质文明着重的是器物,精神文明着重的是文化,那么政治文明着重的是制度。也就是说,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6.
周丽萍 《团结》2003,(5):38-40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包括政治观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方面的内容,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形式和根本保证,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与政治文明具有密切关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门。一国选择何种类型的政党制度,关系到该国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对文明发展的新贡献。作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文明的组成部分 ,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是民主政治的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而民主程序的制度建设则是其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地方人大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政治文明建设中作用显著。目前地方人大存在若干共性问题,要发展创新,就必须正视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这些普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探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农村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础。由于旧的集权政治体制的缺陷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跨越式发展中 ,要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把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好。  相似文献   

10.
制度建设和创新已成为现实中国和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的主线和主题。制度是“和谐理论”到“和谐社会”的转化器,只有把和谐理想转化为“必须做”和“怎样做”的有效制度,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是抓住了根本。靠人、靠政治动员还是主要靠制度,是“打天下”与“治天下”、人治与民主法治的重要区别,政治文明建设要求把制度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党和国家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消除“制度瓶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硬件保证。为此,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着力点应切实实现八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