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维护地方治安的司法人员,通常被人们称为"捕快"、"巡捕"、"刑捕"、"差役"等等.地方治安工作基本被界定在"抓捕"和"刑侦"的层面上.可以说,现代警察制度,应该是在清末民初传人中国.在此之前,女性始终被排斥在警界之外.  相似文献   

2.
朱桢 《政法学刊》2005,22(1):123-1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中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教育中,教师必须努力发挥自己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做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懂、真信、真用,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探索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春晚"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著作权法>区分"影视作品"与"录像制品"的情况下,对"影视作品"的独创性应有较高要求."春晚"各节目的内容和现场表演的视听效果在入选"春晚"之前就已基本确定,央视所起的作用有限,难以构成"影视作品".同时,如将"春晚"定为"影视作品",则全部权利由央视享有,其中各作品的著作权人在第三方为播放"春晚"而付酬时,无权主张获得适当的份额,这对于各作品的著作权人是不公平的.央视在诸多备选节目中挑出最佳节目入选"春晚",并对其顺序加以编排,在选择和编排方面体现出了独创性,因此"春晚"应被认定为汇编作品.  相似文献   

4.
张申 《法制与社会》2012,(5):191-192
孙中山先生"政在养民"的管理观作为国家管理情境下的元理念,是如何看待"民"与"国"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在建国、治国过程中体现"政在养民"治国基点的?孙中山先生这一以"民生"为导向的建国方针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国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入户盗窃     
"入户盗窃"入罪,有其立法正当性与合理性,对"入户盗窃"的界定应从入户盗窃行为本身的特殊性来把握。在现有司法解释对"入户盗窃"的解释下,应当进一步理解"家庭居住"、"相对隔离"、"非法入户"。行为人在户内窃取财物,其盗窃故意即使产生在非法入户后,也应成立"入户盗窃"。入户行窃时户内无人的以及以欺骗方式入户行窃的都成立"入户盗窃"。"入"行为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认定为"入户盗窃"。  相似文献   

6.
动物法律地位刍议——私法视野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拴林 《河北法学》2008,26(3):96-100
在动物法律地位问题上,存在"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观点。"肯定论"的观点在认识论上忽视了动物不可能具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事实,在本体论上曲解了法律主体据以享有权利的"内在价值"的含义,在私法理论上带来一系列的难题,在法律制度上缺乏可操作性,故不足取。"否定论"中的"义务论"观点则认为,需要人类保护的动物乃是人类的保护义务的客体。"义务论"既可以达到"肯定论"拟保护动物的目的,又完全不与现有的法律理论和制度相冲突,还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是解决动物法律地位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2013年1月,"房×"事件继续发酵。在"房妹"事件于1月13日以"房妹"的父亲涉嫌职务犯罪被批捕暂告一段落后,1月17日,"房姐"事件又掀波澜。在"房姐"的剧集跌宕起伏之时,"房媳"于1月22日作为这一剧集的另一位女主角被推至前台。在不足一个月内,三起"房×"事件接连从中国社会的汪洋大海中浮出水面后,我们在为"房×"事件主角名下的多个户口和巨额不动产震惊之时,也在担忧着与事件相关的另一人群的命运:让"房姐"、"房妹"、"房媳"浮出水面的幕后推手是否平安?  相似文献   

8.
程燎原 《现代法学》2008,30(2):144-153
在中国,"法理"古已有之。但"法理学"、"法律哲学"名词则自域外传入,并为中国法学家所广泛认知与界定。总体而言,不仅存在着"法理学"与"法律哲学"概念的错混,而且在实质上,"法理学"理论的发展,比"法律哲学"更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面对转型期日益复杂多变的犯罪新态势,传统的"压力维控型"犯罪治理模式在总体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换犯罪治理的模式,即由"压力维控型"向"压力疏导型"转换。这种转换要求:在价值理念上,实现由"国家场域中的管治和服从"向"社会场域中的善治和融入"转变;在制度安排上,实现由"自上而下的控防运作体制"向"多方协力的合作运行框架"转变;在方法选择上,实现由"暴风骤雨式的应急打击法"向"和风细雨式的常态预防法"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局"堪称"世界一流"。大到中央,小到地方,一片"局"势喜人的景象。在名目繁多的"局"中,酒局那可是"局中局"。在中国,有人聚集的地方,便有酒;有酒聚集的地方,便有酒局。酒,在道家学派里面是一种哲学存在。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  相似文献   

11.
李忠夏 《中国法学》2020,(1):86-105
实践中围绕"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所产生的争议都指向了《宪法》中的"社会主义公共财产"条款。这就需要探寻马克思理论中关于"公有财产"的定性,并嵌入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政治转型中,理解"公有制"在中国的独特实现路径以及"公共财产"的功能变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转换。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政治转型意味着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变迁,意味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逻辑和相关制度的发展演进,同时也意味着宪法的发展演进。只有在宪法变迁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范框架内,才能理解"八二宪法"中"社会主义公共财产"所经历的功能变迁以及今天语境中的功能定位:从"不可侵犯"向"合理利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当代法学》2012,(4):146-150
晚清的立宪思潮,虽服务于"送穷"与"退虏"之"富强论"实践取向,却在根本上又被要求服从于传统政教思想的过滤,以此完成其与旧有文明观的历史衔接。在此过程中,以"经书"、"华夷"等方式呈现的传统知识、政教伦理根本性地干预了近代立宪观念的谱系沿革。在外缘性论证的思维之下,此种谱系沿革又无法以诸如"推陈出新"、"温故知新"抑或"除旧布新"等"新陈代谢"模式所整体涵括,故此,深入反思近代立宪观念的谱系沿革对于我国宪政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乡愁     
正乡愁,是一个亲切、温馨而略带伤感的字眼。在余光中的笔下,它是"窄窄的船票"、"浅浅的海峡";在席慕容的诗中,它是"长河大漠的落日"、"英雄豪杰的怅惘";在庄奴的歌中,它是"小城故事"、"又见炊烟"……一个人最初的情感是在故乡孕育的,看惯了故乡的田野、故乡的山水,熟悉那里的气味、那里的风情。即使在梦中,也觉得这一切是那么亲切;  相似文献   

14.
“山寨文化”游走在法律边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八岁末,0九年初,除了"金融危机"、"春运"、"改革开放三十年"等词语是你经常面对或者谈起的以外,一定还有一个词,曾经和你遭遇过,那就是"山寨"。或许你在手机市场看到过一款"NOKLA"牌的手机;或许你在药店见过的"邦和"牌的创口贴;或许打开电视你看到一个貌似周杰伦的小伙子在做广告代言;甚至或许你刚刚看完央视的春晚之后,又在网络上看了一场老孟或者其他人组织的"山寨春晚"。即使前面这些你都没遭遇到,那么打开报纸,登陆网络,"山寨"这个词却是你想绕都绕不开的!等了解了"山寨"这个词后面代表的铺天盖地的"山寨文化"产品后,或许你对此感到不屑,认为"山寨"与"文化"相隔十万八千里,但是你却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蔓延;或许你为此感到雀跃,认为这是草根的崛起,但是你却不能不为它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而担心其前景。2008年12月19日,正当老孟组织ccstv"山寨春晚"的每一步消息频频登上各媒体,类似"中原山寨春晚"等各地"山寨春晚"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模仿秀选出来"山寨明星"们正翘首以待到各地"山寨春晚"亮相的时候,一家自称请"山寨范冰冰"做文字广告的医院输了官司。虽然该报道很快淹没在网民对"山寨导演"和"山寨明星"搭就的"草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刑法中,"聚众"的内涵并不是单一的,"聚"之内涵可以分为三种,"众"在无特别性规定的时候是指三人以上,而在特别性规定中则有不同含义。"聚众"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现实的聚众"和"虚拟的聚众"。"聚众"是"聚众犯罪"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是"聚众犯罪"的充分条件,并不是所有的"聚众犯罪"所触犯的罪名都以"聚众"作为其罪名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25日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彻底取消"蒙0"车牌号,老百姓眼里的"蒙0"特权牌号已不复存在. 据了解,此前在呼市挂有"蒙0"的所谓"特权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比较突出,由于历史原因,有的一个"蒙0"号牌就有几辆车在挂,有的"蒙0"号牌车不是公安部门的,套牌问题严重,老百姓很反感,交警在执法时也感到很有难度.基于这种情况,呼市交警支队一段时间以来对挂有"蒙0"的所谓"特权车辆"进行了重点治理,对其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相似文献   

17.
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公民"一词取代此前特许状中的"臣民"一词,开始被写入部分殖民地新制定的州宪法之中,从而开启了殖民者在法律身份上由"臣民"转变为"公民"的历史进程。但是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进缓慢的。对于正在与英国决裂的殖民者而言,虽然他们已意识到自己不再是"臣民"、并刻意避免使用"臣民"的称谓,但他们似乎还无法一下子彻底抛弃"臣民"之语的使用;与此同时,他们虽然也已经认识到自己正在成为一名逐渐成形的新政体的"公民",并有意地使用"公民"一词,但似乎一时还无法完全在法律思维和语言上为"公民"用语找到合适的位置。恰值这"旧去新来"的档口,制宪者们在各州宪法中频繁地运用"居民"、"人民"、"自由人"、"不动产所有者"等旧有法律资源中的其他身份词汇来填补空缺,架起了"臣民"向"公民"过渡的桥梁。在此过程中,"臣民"概念逐渐褪去了原有的君主制色彩,而"公民"概念本身则发生"裂变",催生了具有精英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不同倾向的"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18.
从"出逃门"到"安置门",在温州官场持续的六个月震荡中,网络"深喉"们在推动腐败的曝光,从"我不是洪溜溜"的发端到"kekemingtian"接棒,"他们是谁"成为时下温州大谜团.  相似文献   

19.
"区域"开发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我国缺乏调整"区域"开发的国内立法。法律的缺失于我国"区域"开发的发展不利,也无助于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及有关规章的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更有可能引发国家责任。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体的"区域"法律制度,为我国"区域"开发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我国"区域"开发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提供了指引。采用专门立法来调整"区域"内的活动是国际上通行的模式,也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而应为我国所采纳,以推动我国履行该《公约》赋予的义务,提升我国在"区域"国际法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规范我国在"区域"内的活动,维护与拓展我国在"区域"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刘志云 《现代法学》2007,29(4):145-153
在国际法的发展进程中,"观念"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过,在国际法的研究中,以理性主义为认识论的主流学派,并没有对此做出过系统性分析。这正是主流国际法学本身的一个重大缺漏。研究表明,诸如"世界观"、"原则化观念"以及"因果信念"等在国际法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路线图"、"黏合剂",以及"制度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