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仍按原样陈设的后客厅里,至今还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两幅画:西边的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郭秀仪女士根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邓颖超两地分离时互传思念的海棠、红叶、芍药等绘制的国画;东边的则是辛亥元老、建国后曾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老人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国画《腊梅》。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仍按原样陈设的后客厅里,至今还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两幅画:西边的是原全国政协委员郭秀仪女士根据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与邓颖超两地分离时互传思念的海棠、红叶、芍药等绘制的国画;东边的则是辛亥元老、建国后曾任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老人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国画《腊梅》。  相似文献   

3.
正在北京中南海周恩来、邓颖超生活工作过的西花厅后客厅的中堂上,至今仍悬挂着两幅国画,一幅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的何香凝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纪念绘赠的《腊梅》(也有人称之为《老梅新枝双牡丹》),另一幅则是曾任全国政协常委的郭秀仪于1982年绘赠给邓颖超的《芍药心丹枫叶红》。由郭秀仪画的这幅国画长103.5厘米,宽37.5厘米,整个画面是由最上部的红叶、中部盛开的海  相似文献   

4.
正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按原样陈设的客厅里,至今仍然悬挂着邓颖超生前十分喜爱的一幅画,这幅画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画家、曾任共和国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于1950年8月为祝贺周恩来、邓颖超银婚而绘制的。在这幅取名为《腊梅》的国画上,何香凝在一株粗硕的老干上画了两朵怒放的梅花,其中一朵正面盛开,特别阳光。而另一朵虽然也盛开着,而且花朵大小也差不多,但这朵花的大部分却被粗粗的老梅干遮挡着。何香凝曾解释说,周恩来、邓颖超这一对伴侣就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贡献来说,都算得上是杰出的伟人。但是,由于周恩来一贯严于律己,一再让作为自己妻子的邓颖超受委屈。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邓颖超的职务、工资等方面都没有按有关规定办理、执行。所以,由于周恩来的"遮挡",在客观上使邓颖超这朵"红花"少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2004年2月2日,周恩来的嫡亲侄女周秉德女士应周恩来故乡的邀请,专程赴淮安参加邓颖超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出席周恩来纪念馆举办的"周恩来和邓颖超文物图片展"开展仪式后,周秉德女士高兴地接受了淮安电视台记者和笔者的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1996,(3)
邓颖超的“夫人风格”邓颖超是位独立性强、事业上有极大成就的伟大女性。1925年她和周恩来结婚,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周恩来一起工作的国民党著名将领张治中,按当时惯例,见了邓颖超称她"周太太"。邓颖超不同意这样称呼她,几次对张治中说...  相似文献   

7.
<正>邓颖超为什么没有生育周恩来和邓颖超是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的。婚后不久,就发生了廖仲恺被刺案,周恩来被选为廖案检察委员会委员之一。在廖案并未完全查清楚的10月6日,广州的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指挥下举行第二次东征。周恩来作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出发。邓颖超留在广州,协助何香凝做妇女工作。周恩来走后,邓颖超当然思念丈夫。只是那些日子里,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6月27日,周恩来侄儿、国防大学原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作报告,展示了自己珍藏的一封邓颖超的亲笔信。邓颖超在1954年1月写给周尔均的这封信中提出"三个必须"。"三个必须"代表了周恩来、邓颖超对亲属的意见,今天读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嘱咐"同志侄"不要辜负共产党员称号周尔均的父亲周恩霔是周恩来的堂弟,1930年末至次年初,周恩来、邓颖超曾秘密住在周恩  相似文献   

9.
邓颖超1904年2月出生于广西南宁,她成长、投身革命的地点在天津,但她的祖籍是河南光山. 邓颖超生前对"娘家"河南有着特殊的感情.1958年"大跃进"时,她向周恩来建议,让周恩来嫡亲侄儿周荣庆到河南焦作当农民,做一名普通的拖拉机手.周荣庆在焦作扎下根,找了当地一位女劳模晋菊清做媳妇.晋菊清随丈夫周荣庆第一次进京时,邓颖超拉着这位侄媳妇的手说:咱们都是河南老乡,又都成了周家的媳妇.不久,邓颖超又让周恩来的一位侄孙女周国盛也到河南焦作当了一名纺织女工.  相似文献   

10.
<正>访问杨庆兰是20多年前的事了。1992年7月,我们得悉邓颖超同志逝世的丧讯,立即驱车赶到北京参加邓颖超的后事活动。7月18日上午,邓颖超同志的骨灰撒进天津海河后,下午我们在周恩来的原保健护士、当时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离休的郑淑芸女士引领下,前往北京东四西大街拜访1928年前后曾任周恩来秘书的黄玠然,杨庆兰是黄老的妻子。是年黄老92岁,杨老83岁。  相似文献   

11.
二十、向中央的最后一个请求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同志即根据周恩来的生前遗愿,向党中央请求:周恩来的骨灰不保留,撤掉。这是有56年党龄的周恩来最后一次向党中央提出的请求。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邓颖超诞辰100周年,周恩来诞辰106周年。为了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无比敬仰和怀念之情,漳州市于3月16日在漳州市图书馆举办“周恩来邓颖超生平事迹展”。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郑栋梁出席了开展仪式并讲话。此次展览共展出400幅图片和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相似文献   

13.
秦九凤 《党史纵横》2003,(11):37-37
作家文摘2003年6月24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说说我与周恩来的关系》一文。文中说文强先生曾参加周恩来的婚礼,并送了写有“花花圆圆寿寿”的题字条幅作为祝贺。这一贺礼的落款是“周恩寿、文强”。但经笔者仔细阅读推敲,结论是文强先生不可能参加周恩来的婚礼。 周恩来、邓颖超是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的。当时,邓颖超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遭到天津反动当局通缉而只身乘船南下到广州,周恩来因忙于革命活动,未能亲自到码头接邓颖超,而派自己的警卫副官陈赓持邓颖超照片到码头上去接,但未接着,直到在周恩来的住地,陈赓才见到邓颖超。随后,陈赓领着邓颖超一起去见周恩来。在广东省总工会找到了正在开会的周恩来。当陈赓悄悄告诉周恩来时,周恩来只向坐在远处的邓颖超点点头,继续紧张地开会。开完会也未过来与邓颖超见面就又和陈延年一起匆忙地走了。当晚又因为突然提前两小时实行宵禁,致使邓颖超无法回到周恩来住地。直到第二天傍晚,周恩来、邓颖超这对恋人才相会在周恩来住所。随后,陈赓走了。周恩来请邓颖超到广州的太平馆西餐厅吃了顿西餐,然后就结婚了。可以说,他们  相似文献   

14.
邓颖超和周恩来(连载三)□金凤十、为孩子周恩来发火了周恩来、邓颖超没有孩子。有人以为,也许是周恩来、邓颖超不会生育。其实,邓颖超怀过两次孕,生过一个小男孩,可惜没有保住!1925年10月6日,担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率领部队出发进行第二次东征。...  相似文献   

15.
正周恩来的终身伴侣、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出生于广西南宁,而她成长、投身革命的地点却在天津。因此,在她1992年7月11日去世前,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入天津海河,回归大海。邓颖超生前对"娘家"河南省有着特殊的情感,曾多次建议和支持周恩来将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派往河南工作、学习。邓颖超热爱她的"娘家"河南,同时,她对"婆家"江苏淮安(今淮安市淮安  相似文献   

16.
透露周恩来病逝前的情况 1976年1月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以后,举国同哀,邓颖超的心情更是沉重.唐山地震后,邓颖超根据中央的指示,搬出了居住多年的中南海,到距台基厂不远的一处房子里暂住. 8月的一天,一位当年跟随周恩来、邓颖超在重庆工作过的老部下在台基厂附近街道上,巧遇周恩来逝世后仍在邓颖超身边工作的赵炜.她向赵炜表达了几位老同志关心邓颖超现况,并希望能与邓颖超见面的迫切心情.在当时的形势下,赵炜深知邓颖超与这些人会面是何等困难,但她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回去后就把情况转告给邓颖超.8月21日,赵炜把邓颖超同意会面的消息告知了在街上提出请求的那位老同志.邓颖超与她们约定会面的时间为当晚8点.但会见地点让几位老同志感到惊愕,邓颖超主张一定要在她的汽车里.  相似文献   

17.
1956年初夏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待了一位年轻人。周恩来把这位年轻人从头到脚审视一遍,高兴地对邓颖超说:“你看他的模样、腔调和动作多像他的爸爸。” 周恩来所讲的那位年轻人的爸爸,就是多次和周恩来一块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览》2010,(7):54-54
1961年夏季.周恩来、邓颖超来庐山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下榻河西路442号别墅。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世人敬重的一对模范夫妻,然而,因周恩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在很多时候“委屈”邓颖超。建国初,周恩来就曾压下邓颖超的一级工资。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5)
<正>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世人敬重的一对模范夫妻,然而,因周恩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在很多时候"委屈"邓颖超。建国初,周恩来就曾压下邓颖超的一级工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2年下半年,党和国家才考虑发工资进而将供给制改为工薪制。最初的工资定级标准是参加革命的时间和担任职务高低。邓颖超是1924年在天津加入共青团,1925年3月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