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羽 《理论学刊》2008,4(4):97-99
从应然意义来说,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想象的共同体".法律职业伦理是维系其存在的职业意识形态.法学家群体作为法律职业伦理的形塑者,对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法律职业伦理还作为具有利导性的制度存在.  相似文献   

2.
论法治实践中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 《实事求是》2008,(5):55-58
法律职业共同体以其专业性、统一性和自治性等显著特征成为法治实现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法律职业共同体对法治实践的主体作用突出表现在法律制度的建构、法治信仰的生成和社会秩序的维护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有赖于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法律教育和培养机制。通过法律教育塑造一支坚定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队伍是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不应被视为是一个空洞而时髦的新概念.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作为法律职业的代言人,法律人的基石作用必将足显彰弥.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关键在于提高法律人的职业素质,并在其内部传承法律职业的技能和伦理.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是一个工作范畴逐渐规范、专业内涵逐渐丰富、社会认同逐渐增强的过程,也是一个辅导员职业共同体构建的过程。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共同体存在职业领域宽广但专业学科分散、理论涵盖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构建系统的"高校辅导员"学科、设立"高校辅导员"专业硕士学位、建立"高校辅导员"荣誉机制、制定"高校辅导员"独立职称体系来破解辅导员职业共同体的困境,进一步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未来的法治建设中,我们要更加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存在多方面的建设阻碍,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要从完善法律准入制度、健全法律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共同体独立自主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张萍 《山西青年》2023,(8):136-138
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的历史阶段特征,促使我国形成了职业类别多元化、精细分工合作下的专业化人才需求新趋势。社会人才需求的现实转变对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提出精准对标的方向指引。基于校企深度合作视角,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呼应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及实践路径,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实证可行性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校企双元培养模式改革、协同攻关着力打造服务创新平台、多方参与塑造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优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静 《山西青年》2023,(5):58-60
以职业学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建立内部支撑体系、健全外部联动机制的不同角度,探索职业学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路径。提出“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和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为职业学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提供思路。更好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响应教育部关于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让中职在校学生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实现“一专多能”,用知识产权赋能中国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解释了职业综合素质、职业行动能力和增值评价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职业行动能力的增值评价。职业行动能力包括职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通过校企合作将职业行动能力的评价标准贯穿于职业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配套以工作任务为模块的教材和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法。在此基础上,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实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的增值评价,将高职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精神是一种社会实在,体现了集体意向能力。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为内涵的“南山风格”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医生奋斗历程的实践总结和高度概括,内蕴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体现了医护工作者的集体意向能力。应将“南山风格”融入医学生培育全过程,使身边的榜样鲜活起来,探索卓越医护共同体发展的规律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职业心理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及职业心理特征等。本文在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特点和学校职业指导现状进行探讨,思考论证高职院校职业心理指导工作目标、要求、途径等有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法治精神所在,法治精神的缺失导致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困境。习俗与教化是培育法治精神的主要途径,法律教育对于培育法治精神更具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是跛足的,只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却忽视法治精神的培育,导致培养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缺乏应有的法律道德和法治精神。因此,必须对中国法律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使其成为培育法律人的法治精神的摇篮。  相似文献   

12.
尚小虎 《求贤》2011,(4):39-40
职业理念是职业人员形成和共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是为加强未来职业地位和发展上的优势.在其职业内部运行的职业道德规范。电视人才的职业理念则是指电视人在编创电视节目时.根据自身的素养,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形成的社会活动规律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化解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职业焦虑问题,需要提高职业素养,正确认识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竞争、职业风险、职业成本,并通过五个案例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公共管理的职业主义与职业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成福 《新视野》2003,(3):25-27
公共管理的职业主义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职业主义是一种神圣的召唤,它呼唤公共管理者以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追求职业卓越和绩效,实现服务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职业主义要求公共管理发展一套职业的伦理,并且要求公共管理者实践之。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的核心是提供公共福利、忠实执行法律、承担公共责任、为社会树立典范、追求专业的卓越、促进民主。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治理的范围延伸至商务楼宇社区,对于组织动员职业群体及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和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弱政治强经济"商务楼宇社会中构建社区共同体,难以规避关系淡薄、参与不足、价值缺失等障碍性因素而陷入"共同体困境"。商务楼宇社区共同体作为新型功能性共同体,应超越传统社区共同体思维惯性来理解。文章提出商务楼宇社区共同体建构整合性策略,需要实现资源、平台、网络和能力等四个要素的整合,培育参与合作、情感归依、价值意识等共同体要素。  相似文献   

16.
郭捷 《世纪桥》2006,(12):83-86
职业安全卫生权.亦称劳动保护权.是指劳动者在职业劳动中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获得保障.从而免遭职业危害的权利。职业安全卫生权的基础是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权利.职业安全权是最基本人权的体现。职业安全卫生权的权利理念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形态发展到较为成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机制,选取1240名大学生深入考察职业使命感在二者之间的潜在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职业使命感在家庭教养方式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中介作用,并且性别调节了"家庭教养方式→职业使命感→职业决策困难"这一中介模型的后半路径。表明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职业使命感的导向作用,降低职业决策困难;在男生中职业使命感减轻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职业决策相关理论的回顾,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视角来探索贫困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形成机制,确定出自我知识、职业知识、沟通分析技能、综合评估技能和职业决策的全新维度构成,建立自我知识、职业知识通过沟通分析和综合评估两项技能的中介效应驱动职业决策的机制模型。实证结果显示:自我知识、职业知识对职业决策存在积极影响,沟通分析技能在自我知识、职业知识影响职业决策的关系中存在着中介效应,综合评估技能在自我知识、职业知识影响职业的关系中不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共同体模式是我国NGO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一种新态势,它既是我国事业单位改制的产物,也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我国NGO人力资源管理共同体模式主要有三种:事业共同体、职业共同体和混合共同体,这三种模式各具特色,且它们的产生背景和运作效果都存在差异。共同体模式尚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进行整合与完善,但它具有内在的进步性,已成为我国NGO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追求的职业道德境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良心、职业理想和职业作风等。其中,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对自身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统一,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所要达到的成就的设想和规划,也是自身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的反映,是师德的基础;教师的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师德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