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当今时代协调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团结凝聚亿万人民努力奋斗的精神旗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导报》2013,(6):60-60
参考思路: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迅速走红,并在2013年的两会上成为热议的话题。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随后他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1]  相似文献   

4.
赵甲奎 《奋斗》2013,(5):6-6
正"中国梦"的实现萦绕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毫无疑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充满自信的中国共产党人别无选择,只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及时应对好、解决好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识好、解决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4,(7)
<正>中国梦与革命传统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革命传统精神。一、实现中国梦与革命传统精神的内在联系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理念。3个月之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他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  相似文献   

6.
《新湘评论》2013,(7):1-1
何为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大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他进一步阐述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勾勒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纵观近一百年,有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矢志不渝的方向,那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Z1):30-3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国梦,以后在多种场合和会议强调中国梦,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是人民的梦、每个中国人的梦,是长期艰苦奋斗的梦。它涉及国家、民族和个人,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涉及国际和国内。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  相似文献   

10.
余春华 《学习月刊》2013,(12):82-8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释"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和目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质就是"人民的梦"。在建设"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共话"洪山梦",我有以下一些想法。一、"洪山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中国梦"具化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1.
正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是个人和民族的灵魂所系。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把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共同理想和信念。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  相似文献   

12.
向卉珍 《学习月刊》2013,(13):50-50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用最平实的语言对"中国梦"进行了定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的梦想,率先建成富强、幸福、美丽的大光谷南部生态新城是江夏的梦想,每个人心中也都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这千万个或大或小的梦想编织成一幅完整的"中国梦"。坚定目标是实现梦想的前提,精神动力是追求梦想不竭的力量源泉。"敢为人先,追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后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向世人提出了伟大的中国梦构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崇高目标。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热切渴望和满腔热情,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梦既是对中华民族百年来不屈奋斗历程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前景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主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追求了一百多年的梦想,更是需要通过所有中国人民共同努力来实现的梦想。对此,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事实上,纵观中国人民百年来走过的民族复兴历史,横亘期间最清晰的主线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是大连理工大学一名普通教授,从1986年起兼任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到现在已经做了27年。我觉得,"中国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一直坚守的梦。从大了看,百年民族复兴梦是我们近代以来最伟大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深刻内涵,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集体梦想,承载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但从此也开启了中国梦的历史。近代以来,在濒危中求生存,在落后中求富强,在屈辱中求尊严,实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7):6-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望,成为13亿中国人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自95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实现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理想与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复兴不应该单单只依靠经济的复兴,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复兴。文明的复兴表现为多方面的复兴,其中法治是文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复兴的制度保障。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实现"中国梦"的当务之急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6)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是对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建设幸福内蒙古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建设幸福内蒙古主要依靠人民来实现,为人民造福。为此,必须弘扬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