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上述的一些词汇在资产阶级"普世价值"中也曾出现,因此,社会上有些人企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混为一谈,并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来推销资产阶级"普世价值"。本文借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相关论述来逐一比较上述词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中的不同含义,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本质差别,从而彻底揭露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虚伪,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5,(8)
<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整合多元价值、维护政治统治、规范民众行为的重要工具。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口号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思想成果;另一方面,作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的工具呈现出抽象人性论、价值绝对化和阶级欺骗性  相似文献   

3.
钟君 《理论导报》2014,(8):18-20
正(接上期)三、中国梦不是"普世价值"梦西方"普世价值"打着"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幌子,宣扬这些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共同价值观,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这种"普世价值"不过是人们的美好幻想而已。价值和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决不能混为一谈。价值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具体到社会生活中,价值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的实际满足关系。一个事物作为客体能满足主体的利益需要,我们就可以说,这个  相似文献   

4.
<正>有关"普世价值"的争论,近年来延续不绝。认同西方"普世价值"者认为,西方国家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应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怎么能否定呢?我们不是也把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吗?我们不也讲人权吗?进而提出,谁否定"普世价值",谁就是站在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对立面。这种观点容易引起思想混乱,颇有澄清的必要。澄清"普世价值"的是与非需分清三个层面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宣扬和推行"普  相似文献   

5.
近来,关于“普世价值”的议论多了起来。有人提出,民主、自由、人权、公平、平等、博爱等等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那是“普世价值”,必须实行,中国不应强调特殊而自外于这些“普世价值”。他们甚至说,“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就是实现了这些“普世价值”,使得这些“普世价值”成为我们文明的核心价值,从而融入了“世界主流”。  相似文献   

6.
朱继东 《党建》2013,(10):27-28
面对"普世价值论"等西方价值观和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周新城 《党建》2014,(5):29-30
提出"普世价值"的人实际上是在设置一个诱导人们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陷阱"。必须运用矛盾运动的观点分析改革的问题。绝不能把"顶层设计"理解为少数精英离开群众实践,关起门来主观地搞"制度设计"。最近十分流行一种论证改革必要性的观点,即"普世价值"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观念看作是"普世价值",谴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外于"普世价  相似文献   

8.
阶级意识理论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特别重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在实现无产阶级以及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作用。资产阶级意识是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因而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虚假的,彻底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意识的核心是在废除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的阶级意识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普世价值",有人将其视为灵丹妙药,也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认识?"普世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普世价值"?为此,需要对"普世价值"进行理性解读。一、客观回顾"普世价值"的发展演变回答"普世价值"是什么?首先需要搞清楚"普  相似文献   

10.
有关“普世价值”讨论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理论界对所谓"普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现将其中的重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价值观是有阶级性和历史性的,抽象的所谓"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徐崇温 《学习论坛》2010,26(7):76-80
自由、平等、人权并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一是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自由、平等、人权的状况是各不相同的;二是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人群,对自由、平等、人权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三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人权的"共同标准",并不是"普世价值"的表现,而是差别的统一、对立的统一的体现,正因为这样,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解释和履行它们时,才会出现各有侧重乃至各持己见、各取所需等现象.而把自由、平等、人权说成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这种说法实际上只是反映西方资产阶级的幻想和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17):36-37
面对“普世价值论”等西方价值观和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0,(8)
正每个时代、不同社会,都有由其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并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所谓"普世价值",是指超越阶级、超越国家、超越历史,对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适用通行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念。近年来,经过批驳辨析,"普世价值论"这种错误思潮在我国的泛滥虽已呈减弱之势,但仍暗流涌动。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普世价值论"就是这种战略图谋中的一个"撒手锏"。与"普世价值论"的斗争,既是价值观念之争、思想文化之争,更是道路之争、制度之争。  相似文献   

14.
论资产阶级实行思想统治和价值渗透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讨论中,一些热衷于推销西方"普世价值"观的人,采用的是抽象掉一切具体性的手法,而这种手法,本质上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实行思想统治和价值渗透的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  相似文献   

15.
田改伟 《前线》2013,(7):42-44,50
“普世价值”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哲学范畴的命题。把“普世价值”命题引入政治领域,是和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两种思想斗争此消彼长密切联系的。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两种思想和两种政治制度围绕“普世价值”争论的指称不同,但争论的实质内容是相近或相似的。  相似文献   

16.
许海 《前线》2017,(6):70-71
<正>近年来,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在我国思想理论界造成了不小影响。受此影响,有人声称"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和实践普世价值的结果",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混为一谈,甚至危言耸听地说"拒斥普世价值,将失去做人类社会正常成员的资格"。其实,对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何为"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实质等基本问题,一直充满争议,需要进行深入辨析。"普世价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在我国思想理论界造成了不小影响。受此影响,有人声称"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和实践普世价值的结果",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混为一谈,甚至危言耸听地说"拒斥普世价值,将失去做人类社会正常成员的资格"。其实,对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何为"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实质等基本问题,一直充满争议,需要进行深入辨析。"普世价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方自由主义"普世"理念的悖谬在于,它一方面很顺利地转化成殖民主义奴役他人的特权,另一方面却又无法成为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的武器,由此不断暴露出其所谓的"普世性"确实就是资本主义性。所谓的"普世人权",其实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资产阶级诉求,始终存在着阶级性和人民性的内在冲突;它所谓"启蒙",着眼于个人的理性和良知的觉醒,可是如果没有阶级的觉醒、民族的觉醒,大多数民众又如何觉醒?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为了实现其独霸全球的政治野心和经济利益,西方国家高度重视以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建设,他们给"普世价值"戴上美丽的光环,试图使对手束手就擒。我们必须理性解读"普世价值",自觉超越其话语范式。一、理性剖析"普世价值"的话语陷阱一是别有用心地构建话语体系。西方国家首先利用强大的舆论工具,将其"普世价值"宣称为全人类应当共同遵守,将近现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取得的成就简单归结为遵循"普世价值"的结  相似文献   

20.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在总体上是反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其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由、公正(平等)、互助,其自由观带有浓厚的空想性,把自由和专政对立了起来,同时又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其平等观是希望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实现公正的价值目标;其互助观是期望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