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文婧 《党政论坛》2012,(21):62-62
网上、微博上,甚至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唱衰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或者为了批判而批判,或者故意发表贬低中国的论调。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习惯性批判。习惯性批判有时是缺乏理性思考、人云亦云的传播,有时是社会情绪的发泄。随着习惯性批评、习惯性质疑、习惯性反对的增多,政府在说服民众接受自己的说辞、认同自己的政策时,变得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37)
<正> 批评与否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无"说人话"心存的善意,有无为社会积善的愿望社会文化从来就是热点不断,尤其有了互联网加盟之后,各路声音被放大,社会言论更是热上加热。有些喜忧参半现象,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正是在于其背后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这一根基是由集中体现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以资本主义批判为基本内涵的"三大批判"共同构建的。可以说,正是揭示了隐蔽在物与物的关系的下的阶级关系的哲学批判,唤醒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行动主体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正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历史性"本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石;正是揭示了保留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而消除资本主义弊病的不可能性的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扫清了道路。在这个意义上,"三大批判"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构建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资产阶级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所持有的观念形态继承了宗教(基督教)以抽象的精神观念能动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从而都具有了唯灵论特征。因而,马克思把对宗教唯灵论的批判看作是政治与经济领域批判的前提。在政治领域中,资产阶级思想家把私有财产制度抽象人格化,从简单的经济关系出发来论证自由和平等,从而使建立在这种抽象人格基础上的自由和平等等政治国家的政治理念日益抽象化,并支配着社会成员的头脑且企图实现所谓的普遍利益而具有唯灵论特征;在经济领域中,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最高峰,资本这一抽象的“死劳动”借助于雇佣劳动这一“活劳动”得以不断增殖从而具有了支配人的灵性。马克思对这三种唯灵论批判的意图在于提醒人们要搞清楚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形态和观念形态之间的差别,不被抽象观念所支配,从而唤醒工人阶级的彻底的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们胡诌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种种“根据”:一曰它是“相对真理”;二曰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三曰它须得“革新”;四曰它已经不是科学云云。时此,本文逐次批驳,指出: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并非“日用大全”的作用;“革新”马克思主义就意味着象伯恩斯坦等人一样去篡改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朱洪涛 《各界》2014,(5):87-91
顾颉刚自称与胡适发生联系始于一九二〇年,可见胡顾订交之早,而在时人眼中,他们又是亦师亦友的同道。凭此密切的关系,在五十年代举国批胡的氛围中,顾颉刚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相似文献   

7.
金钱,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和财富的代表,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与人类社会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赚钱与花钱,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金钱本身是中性的,既无姓社姓资之分,又无是非好坏之别。但是,围绕如何赚钱和花钱,就有了是非、好坏、美丑、善恶、崇高与卑劣等等的区别,就有了义与利的千古之辩和对拜金主义的褒与贬。尽管金钱本身并不理会这种种争论与褒贬,仍以其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推动着社会经  相似文献   

8.
9.
“游戏”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似乎都成了游戏,连神圣的学术都成了游戏。法律是根本的游戏规则,但法律若无道德的支撑便无法运转。道德本身是脆弱的,须有信仰担保,才能保证人们的道德自律。当人们处于无信仰的生存状态时,各种游戏便都是深不见底的沼泽中的“游戏”。  相似文献   

10.
石灵慧 《学理论》2014,(15):26-27
在马克思早期《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著作中,他以世界历史的宏伟视角深入去思考德国现实问题的出路,通过阐述"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了"物质武器"与"精神武器"它们之间的统一关系以及实现德国人的解放的理论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同时马克思还着重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历史使命,即揭示出了它才是带领人民进行彻底革命解放事业的领导阶级。  相似文献   

11.
谈到"微公益",人们自然想到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近年来,"壹基金"号召广大公众不论能力大小,即使捐一元钱,也是对慈善事业的一份贡献,在中国率先唱响了"微公益"的号角。鉴于此,本刊独家采访了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执行主席周惟彦女士,以便于读者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微公益"的理念、模式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俄罗斯存在三个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马克思主义"。以А.В.Бузгалин(布兹加林)为代表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被公认为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及时了解当代俄罗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该学派研究的最新动态,这是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时,这对于开展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的对话,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阴谋活动,从此,中国结束十年动乱的灾难岁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着新的历史课题。当时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要不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在这个问题上,一场左右全局的政治较量展开了。这场政治较量的实质就  相似文献   

14.
(一)潜向灵山盗法轮,暗从佛诞换生辰,狂称转世再来身。敢向京畿施压力,喜闻大地怒雷奔,照妖镜举正邪分。(二)政策英明气贯虹,嚣张几日法轮功,如今戳破一包脓。戒定真香开智慧,糊涂麻痹变盲聋,加强学习不能松。  相似文献   

15.
泛娱乐主义思潮是一种极具隐蔽性与危害性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自产生以来便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批判。批判范式历经由“批判”到“引领”再到“治理”的转换,这种转换主要源于: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复杂性、综合性的内在要求,解决单一批判范式应对泛娱乐主义思潮乏力的客观需要,以及构建泛娱乐主义思潮系统性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分析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范式转换的历史演进脉络与内在动力,可得出以下经验启示:重视“谱系”问题研究,深化泛娱乐主义思潮学理批判;实时监测,加强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综合借鉴,加速泛娱乐主义思潮批判向“治理”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6.
叶险明 《理论视野》2013,(10):21-23
在汲取具体科学(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前提性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介入现实的一个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所谓“前提性批判”是指,对人们认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有的基本框架,以及似乎可以不证自明的假设或先定的各种观念,进行批判性反思,以获得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正确认识的方法论基础。这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等问题的认识也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7.
曾一度以高经济增长、低失业率以及广泛的社会保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备受世界各国推崇的北欧福利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遭到了国内外各界的批判。国内外对其局限与困境、危机和变革给予了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论析对于全面认识北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实行的福利国家政策,深入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局限性,厘清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失去了信心,转而盲目崇尚北欧社会民主党推行的北欧福利国家,在这一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北欧福利国家以及国内外各界对之所做的批判进行深入剖析,对于从根本上澄清各种错误观点,消除各种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好生活”蕴含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马克思通过技术批判的独特方式,生动揭示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和谐的美好生活图景;准确把握“美好生活”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存在;深刻阐明“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关注人的多样化需求、发挥技术的基础作用和摆脱资本逻辑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法律至上”论这个资产阶级法学观点能否批判继承,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1、“法律至上”论是以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法学家为代表的近代自然法学派提出来的。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大都是同封建主义斗争的勇士,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他们提出“法律至上”论,同他们提出“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20.
"批判理论"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关注的一大焦点。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来观照"批判理论",揭示出它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重继承关系——主体批判思想、主客体相统一的思想及人类解放旨趣。这种观照既有助于理清"批判理论"的理论定位,反过来又能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