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正厦门远华走私案主犯赖昌星就曾说过:"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爱好,人人都有,但对于一些官员而言,"爱好"往往在不经意间成为导致自己落马的"阿喀琉斯之踵"。有的人贪财,有的人好色,有的人喜欢古玩字画,可能与前两者相比,后者相对高雅一些,可是无论再"好听"的爱好,一旦与贪腐绑在一起,那么就无法洗脱肮脏龌龊的腐败本质。  相似文献   

2.
给您提醒     
<正>遵规守纪最安全当前,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贪心不改、心存侥幸。这些人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不收手、不收敛,想方设法、挖空心思在贪腐方式上"做文章""搞变通",妄想寻求最"安全"的手段瞒天过海捞钱。比如,已被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有的演绎"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贪腐闹剧,家人成为其权力"代言人",自己不抛头露面却挣个盆满钵满;有的大搞"期权腐败",在  相似文献   

3.
正官员圈、娱乐圈、朋友圈、校友圈、老乡圈……套用一个俗套的句式: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圈子。如今,圈子却有被"玩坏了"的节奏:官员圈中贪腐不少,娱乐圈中黄赌毒频出。除了感叹"贵圈真乱"之外,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想想,假如圈子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我们该如何与圈子好好相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中纪委全体会议上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  相似文献   

4.
正"套路"一词最近流行于网络。"套路"原是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指成套的技巧、程式、方法等。有的时候指"预设的圈套",有"把人套进去"的意思。从心理学来讲,人一旦掌握了"套路",心理上往往产生依赖性,对人有较深远的影响。"套路"一词,无所谓褒贬。干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技巧、程式、方法。学习这些东西,有利于快速进入角色,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套路"一旦形成,也容易让人落入俗套。特别是干部,如果事事讲求"套路",遵循"套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铁腕惩贪腐、重拳扫"四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禁令,规范干部从政行为,"为官不易""官不聊生"成为了许多干部的真实感受。"为官不易"是现代社会公务员职业的正常现象。如果从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来说,"为官不易"本是共产党干部应有的状态。要固化"为官不易"的成果,使"为官不易"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不好当了!"有媒体围绕"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这一议题,在公务员群体中进行调查,结果有九成受访者发出此感慨。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几乎涵盖公务员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公务员觉得日子不好过了,有的甚至考虑离职。感叹"公务员不好当",足见经过一年持续不断地念"紧箍咒",各类禁令已实实在在发挥了作用。公务员单位里发的大包小包福利少了,逢年过节也鲜有人送月饼票、购物卡了,岁末外面的饭局同样少了。一件礼品、一包烟、一顿饭,处处受限;而且,瞧这态势,这样的受限并非一时一地,而是  相似文献   

7.
正据《明史杂俎》记载,在一次朝会上,明太祖朱元璋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天下何人最快活?"大臣们的回答其说不一。有的回答"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回答"金榜题名者快活",有的"富甲天下者快活",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朱元璋坐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的话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广大网民对公务员涨工资的反感,与目前公务员薪资体系的不透明和对腐败的深恶痛绝有关。但平心静气地看待这个问题,会发现公务员涨薪与腐败、“四风”问题完全是两码事,一是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手上并没有可以贪腐的权力,二是贪腐的钱和公务员的正常工资也不能画等号。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官员的受贿案件中,通常不是官员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妻子、儿女等直系亲属,情人、同学或老乡等特定关系人,往往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台前幕后的贪腐"亲友团"。不少案件有前妻参与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江伟透露,在一些贪腐案件中,实际掌握财产的,多是官员的直系亲属,他们中一部分人成为受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6,(3)
正当前,伴随着各类腐败案件的披露和剖析,"人之常情"这个词语屡屡被提及。对待所谓的"人情",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用"火眼金睛"来识别真伪,用党性原则来提炼"纯度",拒腐蚀、抗诱惑,行得端、走得正。从落马官员的教训来看,一些人走上贪腐之路的重要起点,就是抹不开人情面子,抵挡不住人情攻势,被身边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人情往来"的旗号,变换说辞、更新花样打开"缺口"。有的与商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觥筹  相似文献   

11.
目前,深圳市政府正推进"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明确要求:公务员一旦出现严重的行政不作为或失职渎职问题,要  相似文献   

12.
<正>"组织安排我们成为搭档后,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荣辱与共,是一种缘分;相互支持鼓励,理解配合,是一种情分;脾性相投,交到诤友,将来受用一生,是一种福分。"十八大后被查处的多对"贪腐搭档",留下了深刻教训。他们职务不同,有的分任党政一把手,有的是正副职关系;相处的方式不同,有的剑拔弩张,你死我活;有的互不干涉,共同违纪;有的副手极力逢迎,直到被查才反咬昔日搭档。然而,接受组织审查,最终身败名裂,都成为他们共同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好声音     
<正>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书记要是不抓,纪委书记再"折腾"也"折腾"不到哪里去——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一旦"太极拳"打败了"三板斧","拖字诀"胜过了"回马枪",最终将损害公众权益、损害政府公信力——新华社腐败的要害,不在于级别的高低,而在于权力的异化。一旦主观上动了贪念、客观上缺了监管,贪腐就会像野草一般疯长起来——《人民日报》评论坚持"开门立法",是去除"部门利益法律化"的科学路径——《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宣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制户籍结构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许多专家表示,此举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更有望推动城镇化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城市是一块"洼地",也是一座"围城",有的人想进去,有的人想出来。户籍制度改革让想进来的容易了,想出去的呢?"逆城市化"早就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甚至还出现公务员将户口迁往农村的现象。一些人选择离开大城市,或出于生活成本考虑,或不满于城市生存环境,或受到利益诱惑。尤其是上世纪  相似文献   

15.
刘兰 《廉政瞭望》2016,(4):29-30
正诬告者对社会危害极大,与其"报应"极不相符。有的诬告者虽然已被查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有的诬告者即使受到了处罚,但完全起不到警示作用。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其中之一便是"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甚至说到,"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正>据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25日后的三周内,全国有超过1万多名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该网站投递出求职简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34%。从公务员的"跳槽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近来"公考热"的降温,这一升一降说明公务员职位不再是大家趋之若鹜的"香饽饽",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积极信号。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种职业都应有其吸引人才的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想凭公职身份另有所图,那中央禁令自然"碍事";如果想本本分分干事、清清白白为官,那严格按照禁令、规定行事就行。在禁令之下当公务员,其实应该是更简单、更理直气壮、更神清气爽。2013年被称为"禁令年",中央各项制约吃喝收礼的禁令不断。最近有媒体就"禁令对公务员的影响"发起一项调查,结果多数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个别公务员称考虑辞职。不过,也有不少人对此持不同看法,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就明确表示,"中央的规定、禁令、要求等等,不是使当官越来越难,而是使当官越来越容易了"。  相似文献   

18.
<正>综观近来查处的贪腐官员,其中不乏曾经政绩突出、一时口碑不错的"能人""能吏",最终却因为贪腐,身败名裂、自尝苦果。让人在痛恨惋惜之余,不禁感慨:能而不廉,祸患不远。虽然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但能干事和不出事其实并不矛盾。从古至今,尽管不时有大贪巨奸出现,但既是"能吏"又是"廉吏"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武侯祠、韩公祠、范公祠,铭记着诸葛亮、韩愈、范仲淹的本事与本分;都江堰、福寿沟、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3,(5):14
一把手贪腐窝案,冲击巨大。查办这些大案、窝案,要重"惩前",更要重"毖后"。一如《诗经》所记",予其惩而毖后患"。2011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称:"如果茂名未来十年、二十年少出或不出腐败案件,才能说明罗荫国(原茂名市委书记)案件的查处真正取得了实效。"如果以此给"毖后"定个标准,新世纪的13年来,影响巨大的贪腐案迭出。案发后,警示效果有几个达标?  相似文献   

20.
汪文涛  吴静  王潇潇 《先锋队》2011,(22):55-57
有这样一种腐败类型——主人公大都是处于权力末端的"小人物",职务不算高,权力不算大,但是他们凭借手中的"小小"的权力,在几个月、三五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里,几十次甚至成百上千次持续地贪污受贿,我们称之为蚁贪,即"蚂蚁搬家式腐败"。这是一种"庸常的罪恶"。一方面,身处其中的贪官对这种零打碎敲的贪腐不以为耻,甚至暗中攀比,官场文化因此被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