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达是我国哲学界的泰斗,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李达提出了“建立普遍与特殊之统一的理论”的历史任务,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艾思奇是我国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是艾思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和缅怀这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人民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市哲学学会共同举办"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艾思奇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3.
近四十年来,学界关于研究李达的学术史脉络大致分四阶段:1978年—1990年为起步阶段,建立李达研究的基本架构,基本解决李达历史地位及评价定论;1990年—2000年为初步拓展阶段,加强李达信仰及精神品质的研究;2001年—2010年为持续深化阶段,侧重结合现实研究李达;2010年后为整体综合和系统研究阶段,在多领域特别是李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跨学科研究方面有深入。  相似文献   

4.
王向清 《学习论坛》2008,24(1):33-37
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指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发生学的角度着眼,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李达、艾思奇、张岱年: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准备阶段;毛泽东: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成阶段;冯契: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体系建构阶段.  相似文献   

5.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由上海市哲学学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杨浦区委宣传部、中共杨浦区委党校联合主办的"党的光辉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专题论坛,在上海市举行。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6.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当下,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亟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化"的逻辑方式拿出一套"中国方案",让理论与现实再次产生强有力的互动。对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阐释,将在问题澄清、思维方法和路径选择上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突破带来明确的启示与指引。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国之所以适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及宣传普及的实践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湘潮》1990,(12)
为纪念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的李达诞辰100周年,由冷水滩市和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湖南省社联、湖南省哲学学会、湖南省党史人物研究会、湖南大学发起,于1990年10月20日至21日,在李达的故乡冷水滩市举行了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名教授、学者参加了座谈。座谈会后,与会代表参加了冷水滩市召开的纪念李达诞辰100周年大会,并参观了李达旧居及其生平事迹展览。座谈会上,与会同志缅怀了李达生平,以及他作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大家认为,在李达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中,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贞不渝。  相似文献   

9.
日一夫 《新湘评论》2014,(19):24-25
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著名的教育家和经济学家。他一生都在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被毛泽东称为"理论界的鲁迅"和"真正的人"。他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精神是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相似文献   

10.
胡艺华 《湘潮》2013,(8):16-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七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步入新的机遇期。理论界从多视角、多层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专题研究中附带提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题研究中兼顾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当代中国的背景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描述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以毛泽东、李达、艾思奇等人为个案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正>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师。李达一生留下了上千万字的译著,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是李达晚年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继续奋斗的时期。他一如既往地将理论工作和教育工作视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兵”的身份战斗到生命的终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实现了从李达的<唯物辩证法大纲>和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到肖前、李秀林等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上的重大改变,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3.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宣传家。他1890年出生在湖南零陵。1909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从这以后一直到1966年逝世前,57年间仅回故乡两次。第一次回故乡是1941年7月,李达因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国民党教育部解除中山大学教授之职。只得回到尚未被日寇占领的故乡。这时李达虽然脱离了党组织,但他在思想上却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在家闲居期间,他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9,(3)
正李达是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中国近代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研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名家大师之一。李达故居,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街道油榨头社区六组。故居房舍为湘南地区清式砖木结构四合院落。由门楼、正堂屋、南、  相似文献   

15.
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李达,普通民众往往熟悉他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身份和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其法学家身份与成就是近几年才引起学界重视。值得关注的是,在李达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重大转变,分别是身份转变、方法转变与领域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是李达诞辰120周年。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回顾其一生,是哲人的一生。他参与发起建立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担负党的一大的组织、筹备工作,并为建党的思想、理论作了很多准备,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实干家之一;他不辍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介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家的典范;他被毛泽东称作"理论界的鲁迅",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典型。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点进行了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指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吴阳松 《探索》2011,(2):11-15
自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概念以来,学界就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总体叙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其它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的传播与发展是基于近代以来福建社会变革与发展实践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以传播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的发展进程中,既遭遇过挫折又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回顾、总结与反思这一历史进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一脉相承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内在统一的理论核心,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