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忠范 《世纪桥》2005,(9):96-97
以媒体记者的身份见陈利华先生一面不容易,这倒不是他摆大书法家的架子,只是因为先生年事渐高,退休在家,一心做“静安居士”,淡薄名利而已。其实,陈利华对个人名利看得很轻,但对社会责任却看得很重,为了他所钟爱的书法事业,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仍然笔耕不辍。看看书架上陈列的他历年来编撰的二十几部关于书法方面的专著,浏览他保存的厚厚一摞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爱吃且好客,似乎在饭桌上不说"趁热吃、多吃点儿",就不是热情的待客之道。但你知道吗,劝人"趁热吃"可是在害人。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不仅是热饮,火锅等炽烈热食也有同样的危害。中国人有什么东西都有"趁热喝""趁热吃"的习惯。嘴的欲望是满足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尤其是食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给予它充分的保护。食  相似文献   

3.
香港人好鲜衣美食,不避中西,亦不贪言中华文化,很有些唐朝式的健朗。说起饮食,港人有饭后吃水果的习惯,香港是世界上按人口比例吃橙子最多的地方,这个城市的餐厅和咖啡厅的  相似文献   

4.
话茶     
我的家乡有“喝早茶”的习惯,或者叫做“上茶馆”。上茶馆其实是吃点心,包子、蒸饺、烧麦、千层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点心未端来之前,先上一碗干丝。  相似文献   

5.
生活健康     
如何正确吃年糕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有吃年糕的习俗,一些人习惯蘸糖吃,专家提醒,血糖波动异常的朋友们要慎食,因为血糖生成指数比较高。另外,年糕一次也不可吃太多,因年糕支链淀粉含量高,不易消化,会刺激胃分泌大量胃酸,吃多了很有可能会出现反酸的现象,无助于身体健康。在吃年糕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食物,例如蔬菜沙拉或山楂等食物,来中和支链淀粉摄入过多产生的胃部不适。冬天吃红薯要注意三点  相似文献   

6.
《江淮》2005,(3)
1、吃一顿营养的早餐早餐是激活一天脑力的燃料,不能不吃, 有吃早餐习惯的人不容易发胖,记忆力也比较好 2、每日5蔬果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可减轻患癌症与心脏病的 风险。 3、每日运动30分钟可以预防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肥 胖、忧郁症等。 4、用牙线剔牙不只可以降低蛀牙的几率,还可以保护你的心 脏。罹惠牙周病的人比一般人容易罹患冠状动脉疾病。  相似文献   

7.
吕祖荫 《前线》2012,(7):127-127
据说西班牙人有很深的“火腿情结”,吃火腿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我对西班牙火腿既未见过、更未吃过,不便插嘴说些什么。但我是云南宣威人,和大多数宣威人一样爱吃当地的一大特产——火腿。过去,在宣威农村,几乎家家养猪,家家都会腌制火腿,质量上乘。至今,农家人仍保持着养猪腌火腿的习惯。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云南为了支援首都,曾运来一批火腿,在东安市场卖,而且不要肉票,却卖不出去,因为北京人不习惯吃火腿。我当时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还是单身汉,考虑到无法加工,所以也没买。  相似文献   

8.
两位农村小学教师来访,一人穿一件皮夹克。我称赞他们穿得漂亮。他们说,这是现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 话题从这里说开去,大家都感叹这些年生活的变化实在太快。 从前,粮食不够吃,粗粮就是宝;如今农民都习惯吃细粮,吃大米还要讲究米质。 从前,北方的冬天吃菜就是大白菜当家;如今什么反季节的蔬菜都不难买到,而且还有什么樱桃西红  相似文献   

9.
西餐习惯,上菜的顺序是冷盘、汤、热菜,然后是甜食或水果。中国人则是先吃热菜后喝汤。西餐吃法,上主菜时还辅以配菜,例如,鱼串配米饭;牛排配土豆、豆角、胡萝卜或瓜条等。 如双方有讲话,西方习惯,一般安排在热菜之后,甜食之前;我国做法是一入席先讲话,后用餐。 宴请用酒,约有三类:一是餐前开胃酒。常用的有雪利、葡萄酒、马丁尼、金酒加汽水和冰块、威士忌加冰水等。一般只在进餐前喝一小杯。二是席间佐餐用酒。常用的是红、白葡萄酒以及各种软饮料。席间用酒(table wine)一般不上烈性酒。一般习惯,吃鱼虾时用  相似文献   

10.
赵健 《当代党员》2007,(8):57-58
大渡口区劳动局副局长罗宣涛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先给妻子邱祥敏和女儿兰一人一杯水,再回到厨房,将西红柿、黄瓜打成汁,混合酸奶给母女俩吃。最开始两人对这种怪异的早餐都很抗拒,但由于罗宣涛宣布了“强制”政策,所有抗议无效。“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早餐,如果哪天吃不到还有些不习惯。”说起丈夫,妻子一脸的笑容,“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专制’,在我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重承诺。”  相似文献   

11.
调色板     
正小小说习惯□蒋先平王局长年过五旬,单位的人都知道他有两个习惯。一个习惯是晨跑。每天早上五点,王局长准时起床,穿上运动服下楼跑步,寒冬酷暑,风雨无阻。王局长跑步的路线是从家出发,途经单位办公楼,到达公园后围着人工湖跑十圈再原路返回,到家正好六点半。另一个习惯是上下班必须坐专车。每天晨跑之后回家吃过早饭,王局长便坐在沙发上,边看新闻,边等专车来接。当楼下传来"嘀嘀"的喇叭声,王局长便夹上公文包,不紧不慢地走下楼。司机打开车门,王局长猫腰坐进车内。下班时,司机早已备好车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1,(8):29-29
欧洲国家的人手头把得最紧,因为他们大多是自掏腰包请人吃饭。偶尔有拿公款请吃的,但很少铺张浪费,吃多少点多少,绝对不会出现满桌菜肴。久而久之,餐馆里的服务生也养成了习惯,客人菜点多了就会随时提醒。  相似文献   

13.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是给什么吃什么,发什么用什么,自己没什么选择,自然多多益善。自从物质变得丰富起来以后,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但贫乏岁月带来的习惯依然故我。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以来百姓习惯称干部为"父母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契约论认为是百姓让渡权利才有政府,干部所吃公饷来源于百姓的纳税,故而干部又变成了公仆,百姓又变成了"衣食父母"。其实,离开了权利保障的基础,离开了双方理念的共识,无论是反感将干部称为"父  相似文献   

15.
《纪检与政法》2004,(3):43-44
从毛泽东喜欢的主食看其饮食结构。毛泽东一日三餐都吃主食,每顿饭1小碗,大约50克左右,但却吃得很杂,以糙米为主,加一些薯类和豆类等杂粮。晚饭时喜吃一个烤红薯和烤玉米。毛泽东的这种习惯非常合理。因为粗粮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和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具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神经组织的功能的  相似文献   

16.
①适当的休息,愉悦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②泡热水澡并按摩双手、双脚,促进血液循环。③常走出户外,爬爬小山.使眼睛有远近调节的活动。④养成运动的习惯,可以帮助解放心灵和肢体。⑤多吃碱性食物,如薏仁、香菇、豆类、水果和各种蔬菜。⑥避免吃太多的甜食、淀粉和肉类等易导致疲劳、加强压力的酸性食物。  相似文献   

17.
从小,她就喜欢吃父亲做的饭菜,并且习惯了父亲每餐都将最好的食物推到她面前。后来,她参加了工作,已经退休的父亲仍每天为她送来午餐。同事们都说她好福气,可已习惯于接受这宠爱的她,却将这关怀看作是极寻常、极普通的事情。 他出现于她的生命里,始于一份午餐。  相似文献   

18.
曹文清 《实践》2014,(5):28-28
<正>福州有个"拗九节",在农历正月二十九这天,晚辈为表达对长辈的孝敬,都要精心熬制一碗粥给父母和长辈吃。我国自古就有食粥的习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书》上,就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但"拗九节"的习俗能够传承,并不仅仅是舌尖上的诱惑,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孝心和真情。一碗粥看似微不足道,但  相似文献   

19.
月丫儿 《党课》2020,(1):100-101
我的故乡在关中平原,那里有远山、小河、黄土嫄,更有连绵成片的农田。因为地理条件和气候原因,关中多种植小麦和玉米。上世纪80年代末就举家搬迁到了黄河三角洲的我们,到现在仍执拗地保持着吃面的习惯。说起吃面,我想起上学时最爱听打饭阿姨报菜名:“拉面、煖面、炒面、拌面、刀削面、炸酱面、油泼面……猫耳朵。”如果不是每次都有这个“猫耳朵”做结束语,你会以为她的面食品种多得永远也报不完。  相似文献   

20.
宋朝的吕象正还未发达时在寺院白吃饭,吃得时间长了,和尚们也有了意见。于是地捆改变了习惯,吃完校之后才技钟,吕条正听到钟声之后再去寺院,见到的且能是洗碗水,这则故事名叫饭后针。后来,吕象正当了宰相,据说他最喜欢吃鸡舌两。有一天,他游后花团,看见山丘一般的鸡毛,一听说是他吃鸡舌场剩下的鸡毛,吕蒙正大吃一惊,之后再不用鸡舍汤。这则知洪能改的故事,一直传为佳话。其实,以吕家正那么聪明的人,不应该想不到吃鸡舍汤的奢侈,但好就好在他虽吃出了一座鸡毛山,但如排能改,这纨十分难括。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干部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