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主观意识,早年周恩来的民族观来自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决定”,来自于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决定”,来自于中华民族民族危机的“决定”。正是在这三方面“客观存在”的“决定”下,产生了周恩来爱国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2.
戏剧是中国乡村社会中最流行的大众化的表现艺术之一,具有娱乐和教化的双重特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将其视为战时政治动员途径的理想选择。然而,旧剧存在服务旧秩序的诸多"毒素",无法适应中共战时的政治需求,改造者为此开始了消"毒"的过程,凭借改编旧剧、编演新剧和政治训诫等技术运用,终至建构起一套属于中共革命意识形态的戏剧文化。经过政治强力的戏剧改造,中共政治文化的话语体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渗入乡村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教化乡村群众,成为他们感情的疗伤剂,实现了中共政治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与共鸣。  相似文献   

3.
徐晓钟是继焦菊隐、黄佐临之后的著名戏剧家和导演艺术家.新时期以来,面对电影电视的空前发展给戏剧带来的重大冲击,他清醒地意识到,要"唤醒戏剧本性的复归",必须把"导演创造意识的觉醒"放在首位,提出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观,创造了既民族化又现代化的戏剧导演艺术.  相似文献   

4.
苏区戏剧具有教化和娱乐两大功能,中共与民众各有取舍。中共注重新剧的功利性,民众看重旧戏的娱乐性。在革命话语中,中共对旧戏或禁演,或改良,新剧的政治教化功能则被不断强化。由于种种因素,新剧在很多时候又处于困窘中。与中共的革命威权相比,民众却有很强的"隐忍力",以致旧戏在乡村社会屡有上演。在演戏与看戏的互动中,中共依然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1950年4月2日,新中国成立刚刚半年,第一所中国人民自己的高等戏剧学府——中央戏剧学院便在北京正式诞生了。毛泽东主席为学院亲自命名并题写了“国立戏剧学院”6个雄劲的大字。周恩来总理任命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就是被誉为“戏剧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和传承、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块高地;高校事业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伟大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学习好、实践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等教育当前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特别是,高等学校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创造的积淀,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发展的记忆,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说到底是它代表的那种文化的兴衰存亡。一切称得上伟大的民族,一定是创造了辉煌文化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陈虹 《红岩春秋》2008,(3):69-71
在中国话剧运动史上,一直流传着“南田北熊”的说法一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而熊佛西则是中国戏剧教育运动的先驱。熊佛西长期在国内预尖的艺术院校担任高级职务,四十年间始终为中国戏剧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为中国戏剧艺术的振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场合,周恩来都称呼曹禺为“老同学”。对此,曹禺说:“总理谦虚,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天津南开中学的先后同学,并且先后在一个业余剧团里演过戏,工作过罢了。” 1925年,年仅15岁的曹禺加入南开新剧团。南开新剧团是1914年成立的,当时正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曾担任剧团的布景部副部长,他明确主张新剧应当与“重整河山,复兴祖国”的大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周恩来的戏剧主张里,曹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把周恩来当成自己的良师和益友,尽管他们还未曾谋面。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早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投身于现代戏剧的变革实践.成绩斐然。在革命战争年代、虽然心系国事,仍然时刻关注着戏剧事业的成长,是我国现代戏剧运动的探索者、扶持者和指路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并高度重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和发展问题,着力推动中国特色话语和话语体系的变革创新和创造。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什么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怎么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论述,并且在创立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过程中,为探索和塑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话语和话语体系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沙敏 《北京党史》2012,(2):43-45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最早。的戏剧文艺称为“院本”.至元蛇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代戏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北京举行过大规模的戏曲集中演出.促进了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全国最大的剧种之一——京剧。  相似文献   

12.
王春平 《学习月刊》2011,(20):80-80
潜江市在打造曹禺文化品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高举戏剧文化的旗帜。打出了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旗号.笔者认为,打造“戏剧之都”.发展文化旅游,正是潜江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作为政府总理,但他非常关心文艺。他虽然不是戏剧家,却和戏剧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周恩来爱好文艺,兴趣广泛,博学多才,具有很高艺术修养,对于多种文艺戏剧都能提出中肯的建设性意见。他把欣赏戏剧当作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和休息方式,也是为了调剂生活,接近群众,了解戏剧界的情况,好有发言权。周恩来说  相似文献   

14.
戏剧是一种纯艺术活动,但它的存在是要由经济来支撑的,没有经济就谈不上艺术.明清时期,富甲一方又有文化的徽商,对戏剧情有独钟.正是由于得到徽商的支持,徽剧才得以生存,得以发展,得以提高,得以创新,最后诞生了国剧--京剧.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较早提出“第三文明”“新文明”“世界新文明”的表述、设想和期待。李大钊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由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到经济基础决定文化的理性认知,由文化的“东静西动”论到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民族情怀,由东西文明调和观到致力于创设世界文明新格局的理想信念,由主张思想文化改造到投身社会革命救国的切实行动。从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展开对李大钊“新文明”思想的研究,启示我们坚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信,懂得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务须付诸行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深研和继承李大钊等先驱人物留下的宝贵思想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提起王昆,人们都知道她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大型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首演者、原东方歌舞团的团长。她是民族唱法的代表人物,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者。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是世界文化艺术的传播者和文化使者。她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文化哲学精神,是这个民族存在的“缆绳”,是这个民族繁荣的根基。以周恩来为典范所代表的民族文明精神,是中华民族必定振兴的一个希望的支点。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纪念周恩来的时候,应该研究以周恩来为人格代表的文化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里,置身于斗争漩涡的中心,千锤百炼,形成了对人们有特殊吸引力的思想、品格和魅力.他的协调水平和才能为其他同时代的人和后人所不及.正是由于周恩来善于协调,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特别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他的协调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使我们的国家比较顺利地渡过了危机,转危为安.1 周恩来在《怎么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一文中指出:“列宁、斯大林论领导艺术,不可跑得太前,也不可落在运动后面,而应抓住中心一环,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论领导艺术,要照顾全局,照顾多数,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而这些领导艺术,周恩来是完全具备的.他善于处理国内外各方面的大事,也善于照顾党内全局和国家建设全局;他善于求同存异,博采众长,说服错误意见,与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共中央内部围绕电影《海霞》展开了一场斗争。这场斗争表明: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内的正义力量也在同邪恶势力进行着不懈斗争。毛泽东、周恩来对当时文艺界现状表示不满毛泽东早在1972年,就已经感到中国文化艺术界存在严重问题。他当时虽然没有认识到文化艺术界“左”的一套盛行,但他对只有“样板戏”,而其他文艺作品太少,明显表示不满。这年的七月,他批评说:“戏剧、文艺作品少了。”毛泽东的这个话,传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让国务院的文化组研究如何贯彻毛泽东的指示。国务院文化组研究后认为,毛泽东的指示指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古代哲学中关于知行观的内容尤为丰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的知行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宝库。 中国古代关于知行观的内容非常丰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提出了“静观”、“玄览”的思想。他主张要“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天下观天下”(《老子》五十四章)提出了根据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事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孔子对于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