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市场与地方文化传统在村庄场域内的互动,形塑了不同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农民性、组织性、效率性和秩序性四原则,划分了六类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分别是强集体主导型、弱集体主导型、能人主导型、传统社会组织主导型、新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市场类企业主导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包括:实现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服务,农村社区秩序和社区内部平衡,结果和过程并重等。为此,农村社区管理要充分继承已有的组织和制度遗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基层建设投入,积极培育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加大国家对农村反哺力度。  相似文献   

2.
国家、市场与地方文化传统在村庄场域内的互动,形塑了不同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农民性、组织性、效率性和秩序性四原则,划分了六类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分别是强集体主导型、弱集体主导型、能人主导型、传统社会组织主导型、新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市场类企业主导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包括:实现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服务,农村社区秩序和社区内部平衡,结果和过程并重等。为此,农村社区管理要充分继承已有的组织和制度遗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基层建设投入,积极培育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加大国家对农村反哺力度。  相似文献   

3.
实现城市社区管理法制化,必须建立比较健全、完备的社区法律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确定城市社区发展的模式,是构建城市社区法律制度体系的基础。城市社区发展的模式是由“强政府、弱社会”转变到“强政府、强社会”,最后实现“弱政府、强社会”。  相似文献   

4.
江晓华 《求实》2016,(8):87-96
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市场化和政府主导型是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典型模式,但这两种模式都存在妥适性困境。而社区合作型退出以农户和所在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主体力量,合作推动宅基地使用权间接市场化,具有妥适性。社区合作型退出的具体路径分为退回机制和转化机制,退回机制主要涉及退回原则、程序、主体、条件、补偿和风险治理的交易规则和干预规则;转化机制包括转化规则和转化后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视转化行为为设权行为,宅基地使用权转化意味着设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并承认其用益物权地位,建立兼顾一般要求和宅基地使用权特殊要求的转化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规则。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建设好城中村社区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在城中村社区建设中存在体制冲突、模式冲突、利益冲突、文化冲突等各种冲突,应坚持系统化原则、适合国情民情原则及借鉴创新原则积极建设城中村社区,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体制一元化;积极建构政府指导下的社区自治模式;改革集体经济产权和发展社区经济,破解利益冲突;促进城中村社区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背景下,出现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强个体性弱公共性、社区自组织运行的弱自主性强行政性、社会组织定位的强服务性弱赋权性等治理困境。这要求社区治理在价值取向上应确立以居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在治理过程中应促进居民由功利性私人向集体理性的社区公民身份转变。而改造人的思想与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社区内横向组织整合网络的发育,也需要"助人自助"的赋权理念的引导、治理技术工具的有效选择、协同互动平台的搭建。唯此,个体才能重拾互利互惠之美德,人的现代化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社区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社区 ,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促进社区发展 ,必须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 ,加强村级社区组织的配套建设 ,同时要以集体经济为依托 ,增强社区组织的聚合力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 ,加强村级社区组织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6,(3)
"三社联动"是社区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三社联动"社区治理在实践中形成了"社会组织委托型""社工机构服务型""项目指导型""社区内部发展型"等模式。其中,项目指导型是试点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政社合作培育社区治理组织;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联接各类联动主体,形成联动服务模式;三是采取项目化的运行方式。项目指导型"三社联动"虽然取得了诸多效果,但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政府控制偏强、社会自主联动偏弱的缺陷,尤其是"民非"类社会组织与社区的直接合作有限,导致其在社区治理改革方面的成效不足。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果,应通过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策,促进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的发展,构建社会组织合作网络,形成社会力量间的自主联动,释放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9.
陈亚辉 《求实》2016,(5):71-78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物质收益持续提高。然而,高度集权的农村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群体利益多元分化的基层治理格局,导致基层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政经分离是珠三角农村的一项综合改革,通过将自治职能与经济职能运行相分离,构建了分权制衡的农村基层治理格局。政经分离改革引发了农村基层治理秩序重构,农村选举焦点将从村委会转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方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农村集体经济面临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农村社会治理亟待突破户籍限制,构建现代服务型社区;农民的制度规则意识、市场风险意识、责任主体意识均需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党的十七大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的要求,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为突破口,通过改革政府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发育公民社会、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探索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形成了基于"优势互补"、"资源互换"的互动合作,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存在公共服务依赖、工作绩效依赖,社区社会组织对政府存在合法性依赖、资源依赖,但是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是一弱一强的非对称性依赖关系。为了平衡和改善这种关系,政府应坚持放管并重,加快政社分开、简政放权的步伐,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更能发挥自主性的空间;社区社会组织应主动适应制度环境,采取拓展多方位资源获取渠道、加强对资源的掌控力等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国家、市场与地方文化传统在村庄场域内的互动,形塑了不同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农民性、组织性、效率性和秩序性四原则,可以划分出六类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分别是强集体主导型、弱集体主导型、能人主导型、传统社会组织主导型、新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市场类企业主导型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3,(30):8-8
广州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白云区经历着村改居、村民变市民的变迁,由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遏制集体资产的流失,在去年5个经济联社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广州市白云区从今年开始全面开展街道(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管理改革。推动行政事务、集体经济事务、自治管理事务分离,搭建资产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自治进程中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名奋 《学习论坛》2007,23(1):42-45
加强新形势下的城市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完善城市基层组织的治理结构,摒弃社区传统的议行合一组织体系,改革街道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其次要理顺城市基层组织的管理体制,在社区自治的基础上使社区和政府重新走到一起,实现社区与政府两种组织、两种资源、两种方式在城市基层社会的合作共治。再次要从人员素质、财政预算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健全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武汉市江汉区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社区建设实施区“,区委、区政府对于获得全国为数不多、湖北省唯一的全国性社区改革“特许权“,视为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大社区社会服务力度。在全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形成了江汉模式。从战略高度,探索和选择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是江汉模式的最大特色。江汉模式就是江汉区社区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模式,即要构建一种全新的社区治理网络(江汉模式可简称为“社区治理网络型“)。具体说,就是要以社区为平台,通过制度变迁,在每一个社区范围内,建立一种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从性质上看,它既不同于过去那种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典型的行政管理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社区自治模式(典型的社区自治模式);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自觉依法行政、社区组织自主管理、社区人自愿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融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洪武 《探索》2006,(5):66-69
为了配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社会领域里开始了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出现过“一会两委”和“一会一委一站”模式,每一次改革尽管在政府简政放权、扩大基层自治权方面有所推进,但基本上没有摆脱行政性管理的困境,没有形成多中心善治的格局。而改变政府态度、促进非营利组织主体独立、社区党组织“元治理”角色的发挥以及集体行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达致社区善治、防范治理失灵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领 《探索》2022,(2):89-102
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乡村治理自发性、弱约束模式无法应对乡村发展失序、社区失灵的问题。乡村自愿组织整合经由“社区空间”形成的公共关切,通过向村“两委”输入而形成公共议题,并协助村“两委”协调村民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矛盾。社会关联度高的社区空间中的农民随着“乡-城流动”增加收入,进而提高了行动能力,积极支持自愿组织的活动,参与乡村振兴。然而,在约束性的治理场景中村“两委”和自愿组织就难以发挥作用,陷入“社区失灵”的困境,因而需要基层政府介入承担元治理的角色,弥补村级治理体系权威性不足的问题。这样,下沉的基层政府权力、村“两委”、自愿组织和村民几大主体形成了强约束和自治相配合的合作治理格局。这一多元合作治理网络实现了德治、自治和法治的有机组合,进而破解乡村治理失效的困局。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部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这是《石阡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下达到县域18个乡镇310个村(社区)的战略目标。发展村级集体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要务。石阡县以"强基兴业促稳惠民"工程为抓手,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优化组织建设,延伸服务触角,将"民心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近年来,我省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集体经济组织积累了较大规模,集体经济收入额持续增加,集体增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怎样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出了答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中央组织部连续两年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作出部署;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同志多次深入农村一线,对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出明确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