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决定》里"治理"一词出现了24次,这也是第一次在党的重大文件中使用"治理"一词,凸显了我们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决定》中5次提到"社会治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却折射出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转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治国理政的科学论断,作为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它不是西方治理思想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来源于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将经历从统一到异化和对立再到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运动过程,与此相对应,国家职能将从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为以社会职能为主。要实现从国家治理走向社会治理,既要站在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理想高度,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原则。现阶段要重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制度现代化和国家法治化,破除"官本位"意识,提高治理者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名  蓝煜昕 《前线》2014,(6):52-5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新表述,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目标之下,社会改革领域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可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执政理念上呈现从"管理"到"治理"的重要转型。回顾党的十八大  相似文献   

4.
黄建军 《探索》2014,(2):61-65
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党中央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作出的战略部署,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重大战略意义。但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着多种困境,通过对我国社会治理现实问题梳理与探究,提出强势主体的政府、尴尬处境下的社会以及社会组织和弱势的民众群体是制约我国社会治理的主要困境,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以走出我国当前创新社会治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向鑫 《理论建设》2014,(4):39-42
从十八大的社会管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社会治理,这样快的转换令不少人疑惑。比较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及各自的实践,有助于说明变革的原因。社会治理强调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力量良性互动。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实践显示出了它的合理性。我国深化改革以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就必须松开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权,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需要变革为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需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这契合我党的群众路线理念。  相似文献   

6.
从官本社会走向能本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历史、现今和今后的强和弱取决于民族实力。国家的实力来自具有创新能力的机制、管理模式和人自身。官本位、钱本位、关系本位是我国现实生活中能本价值实现的阻碍。  相似文献   

7.
一个健康的肌体,是由一个个健康的细胞结合而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由一个个和谐的人组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每个人的自我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从一定意义上  相似文献   

8.
准确把握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型社会建设离不开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引导和推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从而实现从学习型政党走向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公共事务的管理方式呈现从行政管理到公共管理的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表现出从"垂直式"到"扁平式"、从"单中心"到"多中心"、从"压力型"到"协商型"、从"垄断性"到"民主性"等方面的趋势和特征.我国因为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转变管理思维、强化社会参与、规范社会管理、明确管理目标成为行政管理走向公共管理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0.
将治理理念引入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践中,形成社区治理,是一种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赢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1,(6):59-6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应当适应形势与任务的变化进行理念、体制和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社会管理向度由线性向互动的转变、社会管理服务由垄断向竞争的转变、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由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建设的理念从社会管理跃变为社会治理。跃变发生相对近急,不少学者、干部、群众面临疑惑:为什么要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有何异同?若社会管理在当前已不合时宜而社会治理又凭何有效?笔者针对以上  相似文献   

13.
向鑫 《理论研究》2014,(5):68-71
从十八大的社会管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社会治理,这种瞬间的转换令不少人疑惑。比较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及各自实践,有助于说明变革的原因。社会治理强调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力量良性互动,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实践显示出了其合理性。我国深化改革以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就必须松开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权,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需要变革为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需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这也契合我党的群众路线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改造社会、创新社会、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新情况、新任务、新形势层出不穷。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党始终把社会建设放  相似文献   

15.
戢浩飞 《学习月刊》2014,(10):38-40
自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社会管理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门话题,成为"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问题。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又大为流行,成为核心的关键词,引起了社会的全面回应。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方式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式治理的特征,这一方式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自身存在着许多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治理的社会基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治理方式必然要从运动式管理走向常态化治理.为此,必须建立多元互动模式,形成常态化治理的多元治理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常态化治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完善常态化治理的追责机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常态化治理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7.
徐霄飞 《前线》2012,(1):29-30
在强调社会管理创新的当下,司法治理在积极运用司法权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通过司法治理来实现社会的良善治理,司法在社会管理创新与司法能动之间应如何定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资本对社会治理有推动作用,社会资本所强调的社会信任、社会规范、横向社会关系网络和公共精神有助于推动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社会现阶段由于社会资本短缺,导致社会信任难以建立,社会规范形成滞后,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制约了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培育社会资本,建立社会资本生成机制、运作机制与保障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治理理论的出现为避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社会管理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向社会治理转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为此,应从管理到治理重塑政府理念,从一元到多元构建治理网络,从纵向到多向再造权力流程,从失范到规范完善治理法律,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已成为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从政府行政管理而言,需要构建以"治理"理论为基础的新的理论框架和制度设计,从而实现流动人口管理中的行政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