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心环节。德国东部企业制度的改造,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开始起,在4年多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德国为此动用了数千亿马克的巨资。德国迅速但高价型的转轨,令其他"转轨国家"可羡而不可效。但是,由于起点和目标的某种类同性,德国东部企业改选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及有关国家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问题有意无意地被回避着,那就是要不要改造我们的国民性。尽管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为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所大声疾呼。无论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如鲁迅、胡适,还是后来成为早期共产主义者的陈独秀、李大钊,都从不同角度把改造同民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管理激励理论中因素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早已为人们所熟悉 ,但行为改造理论却由于种种原因甚少被关注。而事实上 ,行为改造理论在现代管理中被广泛地应用着。该理论认为 ,人的行为是作用于一定环境 ,企业外部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人的行为方式。充分认识环境对塑造人的行为的关键作用 ,正确理解、掌握行为改造理论的基本原理 ,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1999年 1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留德三博士李新春、陈凌、张胜洋撰写的《回归市场———民主德国经济转型与国企改造》(以下简称《回归》)。说这部专著是三位青年学者研究德国统一后德国东部经济转型的一部力作 ,似乎是不过份的 ,因为 :第一 ,本书在翔实数据的基础上 ,从制度转型比较的角度 ,明确指出在德国东部激进的私有化过程中托管局用“计划”来改造“计划经济” ,与其说是提供了经验 ,不如说是提供了更多的教训。第二 ,本书在改革路径依赖的大视野上 ,围绕对原民主德国国有企业改造、财政金融体系变革和劳动力市场融合三个方面 ,…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村庄改造,它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由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什政府的中东战略服务于反恐与民主改造中东这两大互相联系的目标,而其核心的环节是伊拉克,也就是武力改造伊拉克,民主改造整个中东.到2007年这种政策走入了困境.布什政府遂调整政策:重启巴以和平进程,推动以色列改善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在推广民主方面放松对阿拉伯国家的压力,在整个大中东地区建立孤立和遏制伊朗的联盟.而这种转变的突出事例是2007年11月安纳波利斯会议.但巴以和平进程由于诸多原因鲜有进展.  相似文献   

7.
德国统一近五年来,德国东部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一直是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大量的数据,从国民生产总值、国家消费增长、资金投入、内外贸易、劳动力及失业率等方面分析了东部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指出:德国东部经济目前正是回升之势,它已不再是限制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而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东部经济体制转轨基本完成,推行私有化的托管局已于1994年底完成任务而解散,尚有2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等待出售;经济开始复苏和增长:东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993年5.8%,1994年8.5%,1995年6.5%;失业状况稍有改善,但失业率仍高达16.8%。1991—1995年联邦公用财政向东部提供8480亿马克资助,但只有47%—48%用于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投资,以致至今未形成东部自主经济体系;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改善生活,收买民心上,但居民情绪迄今不顺。联邦支援东部的上述款项中,至少每年有50亿马克“流入私人腰包”。为此,联邦政府决定在全国进行反腐败清查,并把清查东部五州各级官员作为重点。应艾伯特基金会的邀请,作者自1995年8月16日至1996年2月16日在德进行了研究访问。特别是对其东部的社会经济进行了考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扩张,“城中村”问题成为摆在各级城市面前的重要问题。“城中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城市发展的阻力,成为与城市主体相对立的文化落后区域,在形象上也成为“脏、乱、差”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新技术革命逐步展开和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结构改造是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但是,各类国家进行结构调整的基础、条件和内容却有巨大差别。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调整结构是争先摘取技术革命果实,巩固或发展优势的问题。这些国家的经济都早已先后实现向集约化的转变。美国在五十年代已实现了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扩大中国近代工商的发展是从东部地区开始的,以后逐渐向中西部延伸。但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东西部的经济差距相当大。解放前,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仅14.2%的东部沿海地区,而占国土面积85.8%的中西部地区,仅占全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的核心,对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化进程的演进需要政党治理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党治理的效果和能力也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变迁。在中国政治视野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导者。深入分析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党治...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原典文本,首先分析了日本近世庶民阶级思想家二宫尊德对儒学的改造与吸收,指出二宫尊德在对待儒学时所体现的"功利与简易"的接受倾向。经过与江户时代其他庶民阶级思想家对儒学的扬弃态度进行对照,确定二宫尊德的"功利与简易"是其阶级属性使然。他的思想既折中又独立,二者统一于江户时代庶民层特有的"经验合理主义"。  相似文献   

14.
纵览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世界各国,如何将原有的国营企业改造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是构筑整个市场经济框架中的一个共同难题。俄罗斯是通过大规模的私有化来解决这个难题的。俄罗斯私有化的实践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哪些经验和教训呢?我们不妨对俄罗斯私有化的进程作一全面的、动态的考察,以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曾是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的发源地,知名东南亚学者的集中地,首批东南亚研究成果的产生地,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研究力量先后南下北移之后,东部的东南亚研究进入沉寂期.改革开放之后,东部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与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促成了东部东南亚研究的复苏,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的成立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从此,东部东南亚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期并在发展中显现出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转型进程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了,事实上仍在继续之中.惟其如此,要把握转型进程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动向,就更有必要对过去十余年间转型进程的演变及其中引出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本文的要旨,即在于对这一期间西方学术界关于俄罗斯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大略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学者的有关看法提出批判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社会转型成为发展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城市化就是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本文以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为背景,着重分析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城市化进程,并总结出其城市化的三个特征:速度快;工农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同步;大城市特别是首都超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采取强硬的对抗与遏制俄罗斯的外交战略。理解这一外交战略,需要回溯波兰政治文化遗产“雅盖隆思想”及其指引下的波兰东方政策。在战略文化的层面,雅盖隆思想是对作为波兰历史“黄金时期”雅盖隆王朝历史记忆的追溯和沿用;在地缘政治的层面,雅盖隆思想强调波兰东方政策的传统,主要战略意图是防范俄罗斯,限制俄罗斯在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影响,进而与东部邻国共同建立反俄联盟。19世纪以来,雅盖隆思想共经历了三次复兴。冷战结束后,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欧盟和北约成员国身份的使用。波兰借助雅盖隆思想的文化基础与俄罗斯争夺对俄波中间地带国家的影响力。俄乌冲突以来,波兰已经成为塑造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关键角色。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继续强调波兰对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构想和将这一思想变为现实的雄心。但是,雅盖隆思想的复兴无助于弥合目前波兰与俄罗斯分裂的地缘政治主张与利益分歧,甚至会加剧欧洲与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冲突。  相似文献   

19.
大企业主阶级与韩国民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企业主阶级是韩国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在政治上处于保守地位,是反民主化的力量。但是基于威权时期形成的政治依附性增长模式和民主化进程中韩国政府对大企业主阶级的有意控制,韩国大企业主阶级的影响主要被限制在经济领域。韩国威权时期和民主化进程中政府与大企业主阶级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正处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中欧东部、巴尔干半岛的东部和西北部纳入欧盟的版图后,西巴尔干成为欧盟内部的一块"化外之地"。改变西巴尔干国家不稳定、落后的现状并逐渐达到欧盟成员国的标准,对欧盟和西巴尔干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欧盟通过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提供财政援助、推行贸易优惠政策、建立"欧洲伙伴关系"等方式来促进西巴尔干国家的发展,而西巴尔干国家则按照欧盟的要求积极地进行社会等方面的改革。但是,欧盟各国对西巴尔干国家态度的不一致性,以及西巴尔干各国在政治、经济发展上、文化认同上存在的巨大的差异,不仅导致了各国加入欧盟进程的速度不一,甚至还造成各国社会内部的裂痕。因此,西巴尔干国家融入欧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