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所具有的科学性、创造性、指导性,决定了它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观点",而且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是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观点,而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二是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新时期新阶段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三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重大的时代课题;四是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五是科学发展观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独特的理论结构和理论特征;六是科学发展观是对西方发展观的历史超越,是人类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它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它是在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中形成的,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科学理论思考的产物,是对建国以来中国决策层几代发展观进行辩证扬弃的结果。中国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逻辑表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0,(1):89-89
刘荣军在《思想战线》2009年第4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在成功实现从国家革命的逻辑向社会发展的逻辑的历史转折中取得的。我国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必然性使得它能够很快地切人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中,从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两个方面为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提供了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发展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在成功实现从"国家革命的逻辑"向"社会发展的逻辑"的历史转折中取得的.我国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必然性使得它能够很快地切入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中,从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两个方面为"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提供了社会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否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得到成功推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发展与深度推进的关键环节,必将成为新一轮解放思想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面向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科学发展观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我国具体实际,对发展观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理念、阶级基础、执政宗旨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本文从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等三个维度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的时代。面对各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传统发展观显露出了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上的回天乏术。这就需要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反思并借鉴吸收国外发展理论成果和对中国现实实践发展需要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对于破解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作出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传统发展观,是对发展观的深化和超越;它的提出源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现实,是对发展问题的准确把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数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历经“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发展阶段而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结果。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扭转了中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体现着对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特殊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也为人类社会打破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瓶颈,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3.
谭会乐  许兵 《传承》2012,(4):38-39,77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四个动力论是一个前后相继、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从实践上看,这是对当今世界和中国所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变革所作出的积极的判断和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不断深入演化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4.
周立 《前沿》2012,(1):61-63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开创了当代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党坚决反对那些机械僵化地照搬照套马克思主义的“左”的倾向,也有力地驳斥那些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右”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钟萍 《今日浙江》2007,(20):34-37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王兴维 《创造》2002,(4):39-40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说,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因为这个理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批判地吸取借鉴了西方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对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作出了不同于西方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回答。邓小平在继承以往发展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不同的国际、国内情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提出了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几代领导人的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最后发展为科学形态即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创新、发展理念与国情演变相统一等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可以更加深化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发展价值观的转变,需要张扬一种人文理性精神,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应当充分吸纳东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文化精神的合理性成分,着眼于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建立一种更充满人道、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想得深、看得远、把得准。"话语权从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自家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中国话语权的崛起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既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伴随着中国话语权的复兴。我们既然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与硬实力相得益彰的软实力。我们国家的强大,也应该体现在话语权方面。中华5000年文明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纵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话语权不仅深深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