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清涟“中国问题”研究法,是以解剖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真实存在的经济社会矛盾为切入点的研究法。她认为中国当前腐败与黑社会勃兴的现实,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隐患与陷阱之一。她对腐败与黑社会生成关系的研究并不直接,但她研究所得出的深刻结论,却异常深刻的揭示出腐败与黑社会间一种深层的机制联系。她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的腐败是“源于制度的社会结构性”腐败;进而认为,当代中国的腐败,核心是“三大权力腐败”;又进而逻辑地揭示出,“三大权力腐败”,是黑社会生成的“源于制度的社会结构性”土壤。  相似文献   

2.
汪明亮 《现代法学》2011,33(2):185-193
从人际关系角度解释当前腐败犯罪窝案现象意义重大。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之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使得传统社会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本土化特征,这些特征在当前的政治生活中依然发生着作用,已经成为引发腐败犯罪窝案的重要社会因素。官场内生腐败论和腐败铁三角论是学界关于腐败犯罪窝案生成机制的解释理论。从人际关系角度分析腐败犯罪窝案现象,可以发现其有两方面特点:一是权力监督难以发挥作用;二是犯罪暗数高。相应地,应该采取两方面措施预防腐败犯罪窝案的发生:一是借助网络平台、鼓励民众反腐;二是增加刑罚的严厉性、提高腐败犯罪成本。  相似文献   

3.
剖析文化与腐败的关系,首先应对二者进行必要的界定和解说. 现在人们对文化的说法众多.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说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还有人从考证文化这个词系由古拉丁语演变而来,认为它"含有耕作、开化之意".当代中国的专家学者把文化概括为"人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从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以上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和它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张天潘 《检察风云》2013,(13):30-31
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中国三十年来经济迅速增长,但是不可否认,官员腐败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官员腐败与经济增长为何比翼双飞?有人甚至从中就推论出,腐败是一种中国的发展动力,腐败推动增长,所以有"容忍适度腐败"的奇论。方绍伟(以下简称"方"):腐败不利于经济  相似文献   

5.
论警察腐败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腐败是指警察为了自己或他人的私利而违法违规 ,将警察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市场化的行为。警察腐败的类型大致有权官交易、权物交易、权钱交易等 8种。警察腐败严重化的原因主要有 :商品经济和私有制 ,管理体制的弊端 ,法制不健全等。防治警察腐败的对策主要有 :改革公安管理体制 ,消除警察职权与私利相连接的“黑色时空” ,坚持政治建警原则 ,完善法制 ,依法治警 ,加强监督 ,严惩腐败。  相似文献   

6.
《北方法学》2018,(2):13-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和良性互动的法治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渊源,基础于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是检讨和反思西方泛市场化现代性不足的结果,其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性立场,更是一种民生态度。民生领域适度去市场化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制度与机制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在此,我们既要澄清一些认识:应承认民生领域过度市场化的不可取;应重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民生功能;应正确认知西方法治在市场中的意义及在民生中的不足。同时也要坚守和强化以下观念: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在民生领域中的主体地位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宪法解释的社会主义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国家积极作为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民主法治构成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既可凸显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色,也可明晰中西法治的不同,更可为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做出自己的探索性和引领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谭永强 《法制与经济》2008,(14):83-84,99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质疑立法解释--兼为法律解释正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琴 《法学论坛》2002,17(3):21-28
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立法解释现象 ,进而探讨了 :“法律解释”一词在东渐过程中含义已被篡改 ;立法解释 ,虽名为法律解释之一种 ,但究其实质 ,实是一种不规范的立法现象 ;这种认识上的混乱 ,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0.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在经济学术界和有些政策制定者中似乎存在一种“腐败无害论”,认为为了取得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的腐败是可以容忍的.而在此之前的亚洲经济发展的实践似乎也为这种看法提供了现实依据.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经常被援引为存在较高程度的腐败,但也是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有人甚至认为,印度尼西亚存在的被制度化了的腐败,比起非制度化的腐败更好处理,人们知道走向哪一级机构和支付多少货币来实现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对司法腐败概念的认识由于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形形色色,在现实中存在一种将司法腐败概念泛化的倾向,认为只要是司法机构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就是司法腐败。笔者认为,这样就模糊了司法腐败与经济腐败、生活腐败等的区别。那些与司法权力不相联系的行为,例如嫖娼、赌博、吸毒等构成违纪的问题(这类问题与司法职权无直接联系,尽管有时也是造成司法腐败的原因)则不属于司法腐败的范畴。根据学理解释,司法是指拥有司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法律运用于对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处理,以及对这种处理过程进行法律监…  相似文献   

12.
说腐败     
英汉大辞典中关于腐败的解释.就是"物体腐烂".腐烂,是先腐化分解,然后才烂掉的.烂掉,也就是死亡或消失.在网络上搜索腐败一词,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当下的,中国的,或日特色的.而维基百科则是自然的,泛指的.我在这里只取其自然指向的一面,只是将人也放入其中来谈论.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寄生在党和国家健康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如何防治和克服腐败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难题,更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防治和克服腐败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认为,关键是要用发展的办法来防治和克服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建超 《检察风云》2013,(18):16-17
中国腐败的蔓延风行与渗透影响,已呈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贪墨文化"业已构成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当前的腐败文化是中国传统贪墨文化在今天特殊环境下的复辟。腐败也是历史的沉疴,也是一个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既要"打老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关于何时释放宣告缓刑的被告人,一九八四年第六期《人民司法》和八月十七日《中国法制报》均作了解释,但两者解释却不相同。《人民司法》认为一审宣布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后,可以商请公检机关将逮捕羁押改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中国法制报》认为只有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才能解除强制措施。对同一问题,却作了两种不同的解释,让人无所适从。为此,建议:一、对这一问题作一个准确的解释;二、今后  相似文献   

16.
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提到了"塌方式腐败",可见当前腐败形势的严峻。而对于目前的反腐,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些腐败不过是冰山一角,被调查的人只是被隔墙扔过来的砖不小心砸到而已;另一些人则认为,目前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少数腐败分子让整个官场蒙羞,无须对官场悲观失望。前种观点,延伸开来就是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类似这种一概否定的言论,纠正起来较为容易;而后一种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腐败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公民受教育程度、公职人员工资水平对腐败的影响是一致而显著的,但财政分权、政府规模、地区投资水平与GDP增长率等变量对腐败程度的影响是不一致或不显著的;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口红利带来的人力资本增长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固定资本投资的上升,绝非腐败的拉动使然;腐败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二者并不存在显著的计量关系,更无必然的因果联系。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腐败治理的政策建议,否定了依赖正式制度改革的"制度万能论"的腐败治理思路,认为只依赖正式制度的改革来治理腐败是不够的,教育和宗教等非正式制度的教化作用在腐败治理的过程中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黑社会的政治支柱腐败,在不同的时期、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条件下,人们对其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腐败与权力的内在联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学者给腐败下过这样的一个定义:“腐败大致属于一种政治性概念,是指政冶权力从原本纯洁的状态中发生蜕变,成为腐败官员非法或非道德地谋求个人好处的工具,这种好处可能是一种金钱、享受、荣誉,情伦等。”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主体,行为人必须有公务人员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及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我国行政管理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而解决腐败和行政效率低的问题是我国行政管理模式发展必须积极应对的挑战。本文认为抑制腐败我国可走以硬为主、软硬结合的反腐之路。通过实现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技术手段现代化和行政过程市场化则可解决行政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立民 《现代法学》2014,36(5):3-13
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刑法法条解释的比较以后可以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刑法原则、罪名和刑罚等的解释十分相似。同时,在解释主体、解释结构和解释效力等方面存在相异之处。这些相似、相异之处还有自己形成的原因。形成相似之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相似的解释宗旨、解释技术。形成相异之处的原因也主要有两个,即相异的历史时期、相异的法制。经过这一比较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这种解释都源于中国古代的经学。从中亦可见,中国古代经学影响之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