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不只是一种纯粹的实体观哲学,他关于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思考,具有一种现实意义。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单子论以理论的方式确立了个体人的地位,并立足于个体之于和谐的作用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论证。我们当今所处的是一个需要和谐与发展的时代,确立个体地位,才能调动个体的能动性,达到和谐的发展,因此这种论证对当前我国以以人为本为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腾 《桂海论丛》2013,(2):30-34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奠基于预定和谐体系的形而上学理论之上,道德哲学研究必须首先阐明预定和谐体系理论。"实体表现世界"原理是理解莱布尼茨实体之间相互交通的新体系的关键所在。莱布尼茨将每一个实体与上帝建立了一个永恒的关系,而实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和谐。由此,实体与实体、实体与上帝就形成了一个完全和谐一致的体系。实体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心灵与身体。莱布尼茨对他所提出的预定和谐体系的可能性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一般被认为是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核心,即围绕形上学实体的一次系统论述,但关于莱布尼茨具体思想的整体连贯性和分散独立性的特质仍存有很大争议。通过对莱布尼茨晚期的《单子论》一文中以单子为核心的庞杂而有机联系的思想进行逻辑思辨性的分析整合,可以理清阐明文本中内在的思想形上学淡出实体之自为主体性立足点与其中所蕴含的合理思想图景,进而由此对有关《单子论》及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一些争论和误解作出自己的一些初步性的解答或澄清。  相似文献   

4.
神正论思想最早出现于《圣经》中,中世纪的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分别将柏拉图学说及亚里士多德哲学引入基督教教义,对神正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莱布尼茨在继承批判前人神正论思想的基础之上,用"前定和谐"和最好世界的理论解释恶的存在,多角度地论证上帝存在,全面系统提出了神正论学说。莱布尼茨的神正论对于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纠正当前消极悲观的社会心理和怨天尤人的生活态度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一些西方学者高举"霸权和平论"的旗帜,为建立所谓的"新帝国"摇旗呐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批判这一思潮,深入剖析了"霸权和平论"哲学基础--现代理性主义、抽象的人性论和机械的实体论,并由此为探究现代和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高春花 《探索与争鸣》2020,(12):153-159+200
中国城市哲学是中国城市发展逻辑的哲学表达。在日益走向城市化的当代中国,学术界以反思城市及城镇化问题为学科使命,沿着理论寻根、学术译介、思想重构的学术路径,探寻马克思主义的城市观念与思想方法,借鉴当代西方城市理论的空间研究范式与空间城市观念,直面中国城市发展实践,开始了城市哲学的自觉建构行动。经过十余年探索与发展,中国城市哲学的知识图谱日益完善,研究方法趋于综合,学科体系逐渐完备,现实指导性愈发强劲,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哲学的研究框架、核心概念、方法论体系,呈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总体性知识论、总体性方法论、总体性实践论,为中国城市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谭会乐  许兵 《传承》2012,(4):38-39,77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四个动力论是一个前后相继、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从实践上看,这是对当今世界和中国所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变革所作出的积极的判断和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不断深入演化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8.
刘嵘 《前沿》2006,(7):40-4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主体论、普遍联系的观点、两点论、重点论等唯物辩证法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代及其以前的本体论是一种显性的实体本体论,具有实体本原观的思维方式和体系哲学的方法两个基本特征。现代西方哲学试图超越实体本体论,却只是隐去了实体本原观,其哲学方法与传统本体论是一脉相承的,可称之为隐性的实体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本体论上的真正变革,既告别了实体本原观,又抛弃了体系哲学方法,是迄今为止惟一科学的本体论形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上的出发点,而不是理论推理的逻辑起点,故实践本体论仍是一种实体本体论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明  宋敏 《求索》2013,(12):260-262
中国梦是一种基于现实面向科学理想未来的主体意识和精神动力,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理想价值蓝图,包含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解读,是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示和体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把握实现这一梦想必定要遵循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等辩证关系.只有这样,中国梦才能完成其哲学建构。  相似文献   

11.
论爱国主义的自由主义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洁  张建英 《理论月刊》2013,(3):123-127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建构的基本内核,主张个人权利优先于共同体的善,似乎与强调整体利益的爱国主义有着天然的鸿沟.然而,从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来理解,国家,作为理性的建构之物,无论是古典契约论还是现代宪法学,其正当性基础都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因此,并没有独立于公民利益的国家利益.国家作为一种“带剑的契约”,无非是集结了个人的权利的反馈型权力载体.因此,爱国就体现为爱人,国家作为一种体现正义制度的公器,自然可以赢得其公民合乎理性的忠诚乃至献身.  相似文献   

12.
曹润宇 《求索》2011,(11):113-115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闫俊文  ;刘庭风 《求索》2014,(5):66-69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最高审美境界。意境的蕴成,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与哲学、古老的人体科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意境是艺术创作和接受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所创造出来的精神的传播交流场域。意境的形成和接受都是审美场作用的结果。意境的"审美空间"强调意境是生于象外的"艺术空间"、"想象空间",注重意境生成时的心理想象特征,注重中国古代审美心理超越"象外"的艺术趣味,切合中国艺术审美实践的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主义教育哲学把涂又光先生的人性灵论和教育自身论设立为自己的人性论和教育本体观。它持多元认知论,主张在教学中自由探究真理。因对价值的辩证认识而提出基于继承传统价值上的教育创新观。民主主义教育哲学最具生命力的地方在于它提出民主人格论,从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寻找到适切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强 《求索》2008,(11):118-120
《黄帝四经》提出“道生法”的命题,暗含着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向宇宙生成论的转向,它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吸收了古代的阴阳学说和气论。“道生法”的命题包含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在理论形态上集中体现为对“阴”与“阳”的反思。老子的宇宙论虽然是为了建立人生行为、态度的模范所构造,但他所说的“道”、“无”、“天”、“有”等观念,主要还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性格。而《黄帝四经》宇宙论的意义渐向下落,向外展开,“阴阳”成为宇宙万物化生的根本动力,由动力又逐步转化为宇宙生成的法则,以此来完成了“道生法”的宇宙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本体论基础;“类生存原则”、“个体性生存原则”以及“共生性生存原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这一建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7.
洛克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他的政治哲学主要体现在《政府论》和《自然法论文集》当中。在洛克看来,人类只有从经验自然主义出发,才能洞悉自然法的奥秘,它作为一种普遍的逻各斯寓于人的共同理性当中。人类只有效法神圣的自然律法才能获得自我救赎,避免走向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18.
高秋萍 《人民论坛》2013,(7):152-153
从语言的“网络外部性”角度分析,中国商务区工作语言应该是“国际语言”英语。在汉语环境下,国际语言的推广虽然受到一定的阻碍,但研究西方语言理论有助于解决交际话语背后的因素冲突。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揭示了语言使用及人类生活的对话性本质,并且揭示了平等对话的重要性,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关涉到心理科学的发展方向、科学观、理论和方法论的建构。社会建构论立场的心理学方法论将心理视为语言的社会建构,语言的建构使心理学从实证主义范式向建构主义范式转换、个体主义向集体主义转换、价值无涉向价值涉入转换、主客二分思维向主客超越转换。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解构与重构,也使社会建构论立场的心理学有可能消解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矛盾和对立。  相似文献   

20.
黄志平  唐媛 《求索》2006,(8):173-175
传统儒家性情论大体经历了由孔子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庸》、《孟子》、《荀子》、《大学》的逻辑发展过程。其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内含着深刻的现代教育学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物质欲望的过度张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现代社会诚实人格的构建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