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丽 《前沿》2013,(16):56-57
现实的人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直接动力,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隐性动力。人的需要必须转化为人的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阶级斗争、利益等表现形式才能成为显性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与历史起点。从人的需要来规定人的本质和审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断产生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从人的需要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需要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需要本身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确认和明证;人的需要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满足的过程。政治需要是人的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需要的产生、发展和不断满足既是人的发展的确证又是推动人自身实现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韦兆钧  洗锦华 《前沿》2009,(4):10-1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但是深化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时代价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其真谛在于: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力、为了人和塑造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来研究科学发展观,其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理念的人本关怀:它体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及人类的共同进步的同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了社会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进步为尺度。  相似文献   

5.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从需要来规定人的本质和考察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不断满足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需要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学思想的许多问题,马克思都进行了探讨。实际上,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人的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社会关系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出发的。从人的存在,首要的是人的自然存在出发,马克思主要研究了人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莉  吴倬 《甘肃理论学刊》2007,(3):40-43,87
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厚的人学基础,主要表现为:现实的人和人的存在是科学发展观的立论基点,人的需要和利益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人与人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命价值,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的需要沿着“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情感需要”、“发展需要”的层次结构逐级上升 ,这是需要上升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然而由于意识的能动调控和作用 ,人的需要的发展又有“层次跳跃上升”、“层次横向膨胀”、“层次下降与后跳”三种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9.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生存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的需要范畴具有三层意蕴。首先,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征;其次,它是人的存在发展状态;再次,它是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0.
唐召云 《前沿》2005,3(4):21-23
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崭新的诠释,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平,效率与人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社会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都不是最终目的。人们不是为了效率而提高效率,也不是为了公平而追求公平,在公平和效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背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范畴在起作用,这就是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尽管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著作中,把人性或人的本质分别界定为劳动、社会关系和人的需要。如果我们从总体上来把握这些论断就可以发现,在马克思那里,这三者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的需要是人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初动因,正是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人的需要才能够得到实现和满足,同时使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社会关系,形成人类社会,从而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在内的完整的人性。也就是说,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出发构筑自己的人性论的。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人性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14.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小玲 《前沿》2005,2(6):21-23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揭示了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为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过于注重G D PFU增长的片面发展情形,这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必然要被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取代,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着眼和谐,高度重视社会成员需要的合理的满足。要重视经济建设,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满足人的政治需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的文化需要,不断推进社会建设,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的生态需要。人的需要的合理满足,将大大促进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金情 《前沿》2013,(20):49-51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人的需要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维度,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引导人的需要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的内在基础.人的需要的发展具有盲目性需要加以引导.要正确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以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模式是人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选择实行的方式、方法、道路的统一体。主体应遵循一定原则,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社会发展模式与人的需要互为依托、共同进退,与经济模式、政治、文化模式双向互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进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应该是每个个体的现代化,是每个个体思想、意识、能力、素养、生活的综合现代化,是各个地区的现代化;同时,人的现代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的现代化首先要求重视教育的基础地位,要求保障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内部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加强教育资金落实的监管,把教育作为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神圣家族》一书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原点。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基于"自我意识"的"抽象的人"的观念,初步确立起了一种堪称其唯物史观之人学基础的"现实的人"的观念,并据此对"人类解放"问题作出了初步但意义深远的阐述。在风流激荡的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要正确把握各种社会现象、问题、矛盾的内在本质、深层根源和解决之道,说到底需要一种科学的人学观念作指导。因此,今天重温这本经典,重回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原点,可谓是恰逢其时,意义高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