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解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应该运用二重观:一是全面发展的辩证观;二是全面发展的科学观。全面发展的辩证观是正确认识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理论武器,全面发展的科学观是贯彻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2.
时贤把曾国藩列为中国近代的重要哲学家[1] ,判定他为哲学家虽有轻率之嫌,但曾氏思想中所蕴含的辩证观却是鲜活而丰富的,其“德治”思想亦折射出辩证的光芒!  一、曾国藩“德治”思想中的全面观曾国藩继承了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精华,而且根据时势需要,把“德治”方略拓展到军事、外交等领域,使“德治”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从而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意义。1.主张把国际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忠信笃敬的基础上。在清廷看来,中国是天朝上国,与其他各国不是平等的主体。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执政当局在皇帝能不能及如何会见外国使…  相似文献   

3.
“五个统筹”的基本内涵充分体现着系统辩证发展观 ,贯彻“五个统筹”必须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经济发展的质和量、发展速度和效益、发展经济和人民群众利益、人和自然、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几个关系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欧阳康  王晓磊 《求索》2008,(5):81-83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理论依据,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内涵着三个基本维度,分别是历史和地理的维度、实践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维度以及价值批判与理想建构的维度。全面、辩证的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原意,对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视域审视有两种不同的和谐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消极和谐观,一种是辩证思维的积极和谐观。形而上学的消极和谐观害怕和排斥矛盾。抽象地“以社会为本”,忽视人的发展,强调和突出的是社会整体秩序的绝对优先性,以单纯的社会稳定利于统治为目标。辩证思维的积极和谐观合理地科学地看待和谐与矛盾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共同进步为目标。我们所要倡导和奉行的是辩证思维的积极和谐观,即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建立一种能够正视社会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正向功能的思维方法,在实践层面上,则表现为能以最小成本和代价来化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构建能达到长治久安并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罗昌勤 《理论月刊》2006,(11):179-181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主张“天人合一”式的“和谐,”其主要实质还是在强调一种“天命”不可违,以抽象的共性和谐压抑人的具体的个性和谐,以相对封闭的、强制式的主观和谐代替主体性的自由式和谐。在封建皇权思想被粉碎的同时,这种传统的道德“和谐”思想结构同时被解体。重构一种符合科学和谐观的道德模式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三民”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情意观,结合时代特征的变化, 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情感的内涵, 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突出了情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党的先进性中的能动作用,井对如何做到“情为民所系”作了全面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情意观。  相似文献   

8.
丁胜利  许富民 《前沿》2005,2(5):84-86
“新民”概念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其涵义是革去人的旧的思想价值观念, 塑造人的新的价值观念。由儒家首倡和实践以来, 有梁启超的“新民说”、毛泽东的“新人观”、邓小平的“四有新人”思想。他们丰富、深邃的育人观念和实践展现着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而认识到做好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象旧唯物论那样一般地承认世界本原的物质性,而是在实践观的理论基点上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范畴。  相似文献   

10.
尹东升 《前沿》2005,(4):163-167
本文认为,俄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中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周作人萌发了“人的自觉”的意识,促使其“五四”时期极力鼓吹在“灵”与“肉”的统一上表现“人的文学”;但日本文化“爱好自然”、“崇尚简素”,却是周作人倡导、建构“人的文学”观的内在驱力与基本原则。崇尚日本的自然文化观,使“冲淡平和”的散文风格蕴含着“真率”、“和谐”、“闲适”、“诙谐”的哲学意味,并不断地调整、整合,使“人的文学”观获得了丰富的现代人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杨竞业 《桂海论丛》2005,21(6):14-16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研究和谐社会开放观。和谐开放观实现社会开放观的现代转型,深度开放观充实社会和谐观的现代逻辑,扩大开放观促进社会文明观的现代建构,推进和谐开放观、深度开放观与扩大开放观“三位一体”的复合适应,这是生成更加高级社会文明形态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的科学技术素质的理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涵。“三个代表”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紧紧抓住科学技术与人的科学技术素质的内在联系,全面论述了提高人的科学技术素质对发展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利益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索了如何提高人的科学技术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时俱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全国人民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思想的今天,对“三个代表”思想关于人的科技…  相似文献   

13.
五年来,绍兴市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新进展、新成效。集中体现在关注民情、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保障民安、促进民和等方面。并从中得到“五个始终”的重要启示。绍兴市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中,赋予“枫桥经验”以“发展为先,力促稳定;民生为上,力推和谐”的新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民主性、社会性、制度性、辩证性、创新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在不断发展中破解一切涉稳问题;必须注重资源整合,在综合治理中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必须着眼基层基础,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取得实效;必须恪守民主法治,在依法治市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完善制度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公安工作的基础是群众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要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全面协调的思想;要深化“五项机制”建设,即深化保障机制建设、深化执法规范化机制建设、深化警民互动机制建设、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机制建设和深化信访工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概括形成“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是儒家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其内涵既包括以调和人际关系为特征的和谐的人文规范,又是指“天人合一”式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互济。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运用现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汲取传统的…  相似文献   

16.
杨勇 《岭南学刊》2007,(2):14-18
全球化世界中充斥的一系列不和谐“音符”是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西方全球治理理论是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形成的国际理论背景。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主要包括和谐安全观、和谐发展观、和谐文化观及和谐治理观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行动指南观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的马克思主义行动指南观的新贡献在于: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中心,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行动指南的重要思想;提出了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试金石的重要观点,全面阐述了坚持、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把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赋予马克思主义行动指南观以新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园园 《创造》2009,(10):54-5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贯彻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四个着眼于”,首先就明确了必须“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云南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如何推动旧的社区形态向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新的社区形态的转变,是十分具体的任务。在推进城郊型向城市型转变过程中,昆明市官渡区紧紧围绕城市化建设这一主题,积极推进“翻牌社区”向现代新型城市和谐社区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康宇 《长白学刊》2008,(5):20-23
儒家以“仁”与“礼”为内核构建了和谐论,它是处理中国古代社会人际的重要准则。它将“天”、“人”、“社会”整体统一起来,将自然系统的和谐、有机体系统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价值意义。然而,其忽略个人主体性的倾向,注重齐一而忽视了关系的多样性的特点,维护封建君统论的导向,构成了自身无法回避的历史局限性。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实现一种具有现代理念的和谐,建构辩证的、理性的、动态的和谐,成为儒家和谐论在当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由进路。  相似文献   

20.
张九海 《前沿》2013,(20):7-8
网络谣言是“三俗”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打击网络谣言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举措.要辩证看待网络“大v”;理性、依法、适度对待“大谣”;全面、持续、系统地清理网络庸俗低俗媚俗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共建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实现网络大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