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实行贸易自由化表明日本经济体制向开放经济体制转变,意味着日本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这一方面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对日本国际竞争力弱的产业是一种威胁和挑战。为了正确处理好市场开放与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关系,缓解自由化对国内产业和国民经济造成的冲击,日本政府一方面采取渐进推进自由化的方针,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对策,提高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就是坚持一手抓自由化计划,一手抓对策的方针,保证了贸易自由化的顺利进行。一、渐进推行贸易自由化的策略为了缓和自由化对国内产业和国民经济造成的冲击,日本政…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日本的贸易政策开始从单一的多边贸易政策向注重FTA的多重贸易政策转变.日本把发展FTA的重心放在了亚洲,但日本与亚洲国家发展FTA面临着国内市场保护问题、历史问题、控制权问题等诸多障碍.日本的FTA战略构想从总体上提高了日本在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但把中国排除在优先次序之外不利于两国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而民族工业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 ,随着外资、技术、设备的大量引进 ,我们的民族工业受到巨大的冲击 ,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特别是随着中国入世的临近 ,即将面对的将是更强大的外国企业的竞争 ,而现实是我们的民族工业又相对弱小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发展、壮大我国的民族工业 ,使其成为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 ,战后日本保护民族工业的做法值得我们探索。战争结束后 ,日本经济濒于崩溃 ,为了迅速复苏、发…  相似文献   

4.
在80年代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广州外向型工业如何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如何在国内兄弟省市竞相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继续保持先行一步的态势,这是广州工业外向型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世界许多国家发展外向型工业的实践表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自五十年代后期以来二十多年,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体系由单纯转口贸易经济逐渐演变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1965年同马来西亚分离后受到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政府的工业政策从发展代替进口工业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这种工业化政策是和积极引进外资外技,加强扶植新兴工业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城市市场国家。缺乏资源,从进入七十年代后,国际市场上竞争日益加剧。同时本国劳动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日本参加TPP谈判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对未来内政外交走向的影响。首先,在经济方面,日本因参加TPP谈判将面临是继续保护农业还是扩展制造业出口以振兴经济的矛盾;其次,在政治方面,由于参加TPP谈判日本将面临由于各利益集团冲突引起的国内政治矛盾;第三,在外交方面,因为参加TPP谈判,日本将与美国围绕以农业为主的市场开放的程度问题进行博弈,同时也陷入如何协调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关系的矛盾。文章认为日本将不会在短期内解决这些矛盾,而只能在国内政界重新整合与国际格局进一步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构成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基础的重要因素,其市场运行不仅受国民经济景气和金融政策的影响,而且反过来也对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日本80、90年代的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要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贯穿于70年代至90年代的地价“泡沫”和金融扩张及其相互作用是一条主线。尽管我国与日本在所有制等社会经济基础层次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在土地的市场运行和金融运行层次上却有着相似的作用机理,因此,分析研究日本这三十年间的地价涨跌及其与金融体系的关系,寻找其经济灾难的根源,吸取经验、借鉴教训,对于我国房地产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韩、中、日三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及其经济协作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绪  论汽车工业号称是集电器、电子、机械、化学等各方面技术 ,由两万多零部件组成的系统性综合体。德拉克 (Drucker)教授则称汽车工业是“工业中的工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的汽车工业可以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得力工具。韩、中、日三国作为东北亚的核心 ,通过汽车工业方面的协作可以成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先进技术国家 ,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威望。许多跨国公司都将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全球化条件下的一个生存战略。美国、欧洲、日本的汽车公司已经在运作和组织方面通过共同管理 ,验证了其高效率性 ,而且正在逐步扩大。掌握世界最…  相似文献   

9.
日本入关前后反垄断制度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国家,必将面对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相互协调的问题.日本入关前后在反垄断制度方面作了调整,比较成功地处理了这一问题.这促进了日本企业的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并且促进了日本战后经济体制微观层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的对外开放理论斯大林对外开放理论有什么局限性?高铁生、张晶在《斯大林对外开放理论初探》一文中(载《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第174期A-27)作了分析。(一)对发展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长期性认识和估计不足。斯大林曾明确表示,对外贸易是“达到经济技术独立的一种手段”。“现在不得不输入设备”,是为了将来不输入设备。沿着这样一条思路,后来斯大林就认为工业化的巨大成就使苏联无论从生产技术设备,还是从工农业技术装备程度看,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成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先进的国家”。因而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各国都采取各种保护政策来保障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对于我国这样处于发展时期的国家来说,这种政策尤为重要。但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为了利用国外资源,特别是资金、技术、管理才能等,又需要开放国门。因此,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放的关系,保护与开放孰轻孰重等类似问题就突出起来。特别是我国的现实经济发展中,民族工业正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形下,就产生了两种互相对立的意见,一种是要把民族工业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任其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一种是要全面…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电子产业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产业是现代化工业的“粮食”和“头脑”性产业,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正是因为它举足轻重,所以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无不高度重视发展该产业,相互竞争十分激烈。其中作为一心想摘取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王冠的日本,更是运筹惟幄、竭尽全力发展电子产业。为了发展电子产业,日本采用了许多独具特色且非常成功战略。这对于我们这个要实现经济赶超的国家来说,很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仅就日本电子产业国际化战略问题。谈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日本构建了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提高国民收入、提升供给质量、扩大内需形成了内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展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政府开发援助形成了外循环发展格局。内外循环格局之间相互协调、联动发展,成就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但是,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结构性问题凸显,内循环陷入困境,双循环发展格局趋于失衡,出现了长达30年的大萧条。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日本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成败经验对当前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中国应高度警惕经济泡沫化的发展,推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4.
日本商业服务外包的发展模式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间投入品商业服务外包和公司内部职能部门业务外包两方面探讨了日本商业服务外包发展模式的特点;分析了日本模式的商业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的经济影响;并指出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模式,大力培育国内商业服务外包市场、规范国内关于商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行支持国内商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提升中国商业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东莞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如同国际上一些对外开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的情景差不多,东莞工业化进程主要受到三种力量的影响。一是本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和推动;三是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佐藤内阁时期,日本贸易自由化已大体完成,资本自由化的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所谓资本自由化的是指取消国内对国际资本移动的各种限制,同时也允许本国资本自由进出国际市场。 对于外国资本,日本经历了限制到开放的过程。1950年,日本曾发布过有关外资的法律,从维护日本民族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只对有利于改善日本国际收支状况的“有益外资”,才被允许进入日本市场。但是,佐藤内阁时期,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国内要求实行资本自由化的呼声也随之高涨。对此,佐藤内阁认为,逐步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完善,可以改善日本经济的资源分配状况和世界经济状况;有利于日本资本走向世界舞台。因此,采取了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推行资本自由化的方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资本自由化。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教育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国家、任何政府在其发展国家的方针政策中总有其发展战略,在其发展战略中又有其重点,以使发展有纲有目、有条不紊地顺利发展。 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认为:“振兴国家,肩负国家重任的是人,民族的繁荣与衰退也是这样,资源小国的我国,经历诸多考验,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四小龙”、中国大陆、东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其近年来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宣告了“亚洲纪元”的到来。中国同东南亚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与东盟国家经济结构互补性不强的特点将会更加突出,与印支市场及缅甸经济结构互补性强的优势将有所减弱;合作的趋势将会增强,但更多的将是激烈的竞争。一、战后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发展情况战后以来,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外贸能力有  相似文献   

19.
一、中日创业资本发展历程与现状的比较日本是亚洲最早发展创业投资的国家。1951年日本成立“创业企业开发银行”,负责向创业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由此产生了日本创业投资的萌芽。从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日本创业投资由此进入加速阶段。之后,由于中东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经验等原因,日  相似文献   

20.
"经济宪法"概念是德国弗莱堡学派用于整合其秩序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工具,它对"欧洲经济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由于欧盟是一个"没有国家的市场",法律在对市场的规制方面发挥的作用就愈加重要。在欧盟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欧洲经济宪法"也愈益完善,并以自由竞争与自由流动这两个原则为核心,建构了一系列规范共同市场、成员国与私人经济体之间关系的宪法性原则,从而在保障欧洲市场统一的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保护个人自由等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