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闻业纵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惠连 《美国研究》2002,16(3):110-129
本文以华裔美国记者的观察角度和从业经历为背景,讨论了美国新闻业的几个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美国的新闻自由、新闻界与政府的关系、调查性新闻的使命、公共危机中新闻界应有的表现,以及美国新闻业在新世纪面临的种种挑战.作者通过对"9·11"事件的反思,提出了美国新闻界对国际新闻报道的改进建议.文章强调,不论面临何种挑战与变革,准确性、公正性、客观性等原则仍然必须成为新闻业未来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政教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澎 《美国研究》2001,15(3):83-100
政教关系是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宗教、政治、法律等领域内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确立的政教分离与宗教自由原则是处理政教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近年来,美国政教关系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公共场所的宗教表达、公立学校中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与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相冲突等问题上.政教关系所面临的新难题之一是如何对待新兴宗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政教关系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是法律手段,如何运用已有的法律或设立新的相关法律,成为在政教关系问题上各方争夺的焦点.对政教关系问题的处理,体现了美国社会的价值标准,反映了美国法制与道德,世俗与宗教既统一又矛盾,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4.
5.
美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美国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司法演进,并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公共利益的效率内涵。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把宪法第五修正案征收条款中的公共使用从字面的狭义解释逐渐拓展为广义解释,最后把公共目的等同于公共使用。然而,法院难以在公益私用征收和纯粹私用征收之间划定一条清晰的界线,这使人们对私用征收的泛滥以至公权对私权的过度侵犯充满忧虑。土地征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可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补偿土地被征收者的损失并改善他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5,19(2):65-89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在对2004年大选的形势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布什和共和党获胜的原因、大选结果对美国政局及政党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布什第二任期内政外交政策走向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2004年大选是布什和共和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选举。受九一一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此次总统选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全国政治议题和选举议题发生重大变化、道德价值观成为决定大选胜负的关键等。共和党获得全面选举胜利从根本上来说,是“新政联盟”解体以来美选举政治长期变化的结果,也是美国社会日趋保守化的反映。2004年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它预示着保守主义继续得势将是今后四年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向,再次巩固了共和党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的多数地位,强化了总统职位的权势和影响力,加剧了国会内两党的斗争。但这是否是一次“关键性选举”,仍要看两年后的中期选举,特别是2008年大选共和党是否继续维持一党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参众两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12.
美国与强制外交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春泰 《美国研究》2006,20(3):49-64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学者最先将强制外交与威慑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并对此展开专题研究。根据美国现有研究文献,本文阐述了强制外交的定义、效用及局限性,剖析了影响强制外交成败的因素,并对美国强制外交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实质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分析影响强制外交成败的因素是美国学界研究的重点,旨在直接为政府的外交决策提供服务。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强国,有机会和能力实施强制外交。由于美国未来可能会更多地运用强制外交,因而该专题理论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功 《美国研究》2003,17(4):81-97
194 6 - 195 4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 ,出于东亚冷战和加强欧洲合作的双重需要 ,美国对印度支那的政策不断进行调整 ,从开始的所谓“中立”逐渐转向对法国的全面支持 ,不仅为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提供了大量经济、军事援助 ,而且愈来愈表现出欲在该地区取代法国的倾向。美国对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所奉行的政策产生了严重后果 ,它为日后美国更深地陷入越战泥潭铺平了道路 ,特别是这一时期美国决策者提出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更是危害深远。  相似文献   

14.
中美传统节日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两国各有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其在起源和形成中存在明显的差别,在传承中却存在某些共同性.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深化,中美传统节日之间的横向交流出现了既有被两国人民相互包容接纳,又有此消彼长、"优胜劣汰"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慈善基金会缘何兴盛于美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韬 《美国研究》2005,19(3):132-146
美国的慈善基金会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是任何其他国家的慈善基金会所不可比拟的。慈善基金会之所以兴盛于美国有其独特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与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他们积聚了巨额的财富,这为他们创办大型善慈基金会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文化与宗教中鼓励捐赠、谴责贪婪的传统成为这些百万富翁创办慈善基金会的内驱力;当时的政治形势,尤其是“进步主义”和“黑幕揭发”运动及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是促使富翁们出钱财创办慈善基金会的外驱力。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催生了美国的现代慈善基金会。慈善基金会作为美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行为体,对美国内政外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海权不仅保障了美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并最终成就了其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二战期间,美、英对泰国的宣战采取不同态度.两国在东南亚追求的政治目标相互矛盾,形成了不同的对泰政策.美、英对泰政策的分歧由战时延续到战后.美国积极干预1945年英泰媾和谈判,为战后建立长期密切的美泰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Morocco is going to have to become more adept at lobbying its interests in the US if the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a chance of success.  相似文献   

20.
朱祖凯 《美国研究》2002,16(3):142-156
1979年1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30年后,美国和中国建立了邦交.在双方互换大使的五天前,50名中国学生到达美国,去各大学进修.到1995年,中国留学生总数已超过22万,大多数是去美国的.1999年,约4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大专院校上学.中国学生往往在其所在学校的国际学生中占很大比例.②如此多的中国学生在美学习,其所学的专业,以及他们在美国社会所受到的熏陶,将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对美国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