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雅贿”之所以被一些人看中、成为一股新兴的腐败暗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送者喜欢,就怕领导没“爱好”。金钱开道,直接钱权交易,当权者有所警觉,一般不敢轻易接受。于是,行贿者便在行贿招术上变花样,将“炮弹”穿上“糖衣”,目的是让当权者丧失警惕,放松要求,慢慢上钩。俗话说,“投其所好”。可以想见,要博得位高权重者的好感,从“嗜好”下手是最容易得逞的。难怪行贿“高手”、拉干部下水的赖昌星感慨:“制度条例再好我也不怕,最怕的是领导干部没有爱好。”赖氏一语道破了天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是说官不能有嗜好,而是一…  相似文献   

2.
说法     
《政府法制》2013,(21):63-63
怕仆人不怕主人.就是因为他的命运在领导手里,吃谁的饭,当谁的官,拿谁的钱。——李瑞环谈,为什么有些干部怕领导不怕群众,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在群众面前什么离谱的话都敢说,什么离谱的事都敢做  相似文献   

3.
官大××长     
官大什么长? 答案有种种。 官大权力长。职务高了,肩上的责任重了,权力也就大了。顺理成章,毋庸讳言。问题是要明白这个权力是谁给的,给你这个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道理在思想上弄明白了,在行动上解决好了,“官大权力长”对人对己,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好事一桩。 官大本领长。也对也不对。还要看长的啥本领。官职提升了,人还是那个人,学问  相似文献   

4.
案发15年前拿下了包荫焘案,通过实战办案的演示,王克峰老师对心理测试技术颇有心得。他操着响亮的山西口音慢条斯理地对我说:“若叫我看,你多年研究搞的这一套根本不能再叫测谎,你问包荫焘先杀谁后杀谁,仪器上就反映出了真实情况,那就是个‘测真仪’啊。被测试的对象心里有个啥它能测出个啥,心里没个啥它就测不出个啥。我认为说它是‘测真’,或是‘心理探针’,这就很恰当了。”就在这时候,我遇上了一个重大的挑战,也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实验机遇。那一天是1996年8月12日,还是H市公安局打来电话,说他们那儿还有一起15年前的凶杀案,可不可…  相似文献   

5.
妻为我宽心     
现在这世界可真是变了,昔日你才高八斗,连中“三元”,人称有出息;你今日埋头写字台,笔走天下事,谓你没本事。昔日你轻看“孔方兄”,人赞学者风范;今日囊中羞涩,人称酸气太浓。此时你感受如何?愤懑、怨恨已撑他了肚皮,若回到家再遭妻子的奚落:“人家XX都升官了,老婆孩子都进了县委大院,谁像你这样没用!”这就惨到家了。我认识位老兄,已过天命之年,只因受不了妻的埋怨,毅然离婚。我虽挣钱无路,当官无门。却能得到妻的理解和宽慰。我做不了官,妻说:咱不操那份闲心,像XX为捞个副科级,叫老婆夜间打外交,啥出息;我发…  相似文献   

6.
想不到贪官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比如,面对行贿者送来的白花花的银子,收,还是不收?这的确是个问题。由此,我想到了北京市城乡建设集团原总经理聂玉河。他在法庭上侃侃而谈:“(贿款)都是好朋友给的,不收,会觉得看不起  相似文献   

7.
中新 《政府法制》2005,(10):6-8
“性贿赂”是当前官员腐败堕落的一个主要途径。想谋取不正当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人正是抓住了官员们的这个软肋,不断向他们输送美色,使他们在温香软玉的环境中丧失了廉洁,成为行贿者手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从近年来媒体披露的许多腐败案件来看,一些腐败分子在堕落成罪犯之前,都曾经是优秀干部,多少都有一些“辉煌”的历史。纪检监察部门的一位领导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绝大多数腐败分子的腐败起点,都是从接受他人提供的色情服务开始的。化名幽会女服务员人物:胡长清资料:曾担任江西省副省长可利用价值: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者安排、调动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已经被破获的腐败案件中,往往只见受贿者被绳之以法,却很少见行贿者受到法律制裁。有些受贿者被打入牢房后,埋怨行贿者不择手段拖他们下水。行贿者也有说法:不是受贿者狮子大开口,“逼良为娼”,我们岂肯无故“放血”?我们没必要去破译“鸡与蛋谁先谁后”的怪题,还是来剖析一下行贿的成因及危害吧。  相似文献   

9.
钟兴旺 《政府法制》2011,(20):38-38
“甭管是谁,只要他敢违章,我就敢查,不管他官有多大,多么有权有势,执勤时我眼里没有官!”被网民誉为“最美女交警”的山西省浑源县女交警毛丽,上岗不到半年竟给县里所有违规领导干部的车开了罚单,拒绝为“特权车”开“绿灯”,一时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0.
父亲从几百里外的乡下来到城里,进门的第一句话就说:“憨主任落选了!”言语间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与激动。憨主任是我们村的老村长,人胖得像粒蓖麻籽。在我的记忆里,憨主任在我祖父在世时就成了村里的头头。一天到晚,他两手背在身后,从前庄溜达到后庄。村里谁家闹了纠纷,他说谁有理谁就有理,谁要是有不同意见,他两手一摊:“这主任让你干去!”  相似文献   

11.
贪官如是说     
1.当官真好,升官发财,一点不假。2.你送我这钱,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其他人不知就行了。3.我不贪别人也会贪,让别人贪不如我自己贪,谁怕钱咬手?4.人送来的钱不用自己出力流汗,家里人已住得好、吃得好,还花不完,那钱不用来赌,不用来包二奶、三奶还用来干啥?那像个什么“官”呀!5.拿了1万是贪,拿了100万,也是贪,反正查出来都是下台坐牢,我为何不多多益善?6.好搭档,千万别出卖我,不要相信坦白从宽之类的话,有我在,保准你们会没事。把我的事抖了,我栽了,你们也不见得有好日子过。7.这些胆小鬼,上面一来人查我就什么都倒出来了,平时我待他们可…  相似文献   

12.
官场规律     
慧芳 《政府法制》2006,(22):44-46
甲:知道我是谁吗?乙:知道,您不是叫“关大学徒”嘛。甲:不是学徒,是“关大学问”。乙:噢,对对对,我老记成关大学徒。您最近又研究什么学问哪?甲:最近哪,最近我研究当官的学问。乙:当官,您不已经是官了吗?甲:什么官?乙:你以前不是常挂在嘴边上一句话吗?(模仿)“咱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娘胎里一出来就带了个‘关’(官的谐音)字。”还没过够官瘾呢?甲:你说的那都是过去了,现在我要当真官了。乙:噢,要当真官了。甲:这不,最近,我正研究些个官场规律呢。等我研究透了,你就见不着我了。乙:噢,您就死了。甲:死了干吗?乙:您不说等您研究透了,我就见不着…  相似文献   

13.
签字     
杜一德从被任命为教委主任那天起,就将自己关在主任室内,没谁能知道他在于啥,也没谁关心他在干啥,只有教委几位中层干部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凭空猜测。猜来猜去自觉无味,管他干啥,自己干自己的事就是了。杜一德至今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任命为教委主任的,也曾想了许久仍是不知道。好在现在不用去想了,还是先干好当教委生任的第一件事吧!杜一德虽有大专文凭,但没有签过字。于是端正姿势,执笔在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三个字:杜一德。桌上的一本100页的便笺只剩下最后一张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写下的“杜一德”三个字终于能够…  相似文献   

14.
林肯当选总统后,前来他家送礼行贿、跑官要官的人很多,令他不胜其烦.他当众宣布:“凡送礼者不得入门,凡要官者即刻走人.”他的廉洁和正直受到民众的广泛好评.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此期间,林肯竟然还曾向客人强行索要过礼物.  相似文献   

15.
他曾是一位受人尊重、脾气大、骂人多、待人严苛、办事不走程序的市委书记,名叫李大伦,在湖南省郴州全市工作大会上喊出过:“谁影响城市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口号:他曾是一位舞文弄墨、出过诗集、写过小说、经常发表散文和论文专著的“官作家”.常在谈得来的人面前感慨说要防腐拒变,经得起金钱、校力、美色的诱惑.并用那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自勉:他曾被人们公认是一位正直无私、雷厉风行的“反腐”书记。也曾重拳出击、态度异常坚决地指令手下查处过一大批重案要宴。并经常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三座大山:八宝山、普陀山、井冈山…。然而.实际与事实却证明.他先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处心积虑地刻意作秀。被正式宣布“双规”后.他却与腐败分子划上了等号……  相似文献   

16.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5):113-117
违法警察一般都存在着带有明显职业特征的“三不怕”心理,即“我是警察我怕谁”、“为公家办事我怕啥”,“有组织支持我怕啥”的社会心理。这些心理产生的社会土壤,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官本位传统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身份特权在人与人关系上的作用;权力眩晕症使一些掌权者丧失理智;“治民”意识下为警者对民众的不尊重。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平等意识,警察提高素质,全社会善待警察;吸收民众参加社会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融洽警民关系;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警察执法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愣局长”,是现年52岁的原淮安市楚州区粮食局副局长宣信生。宣局长原本并不“愣”,大专文化,1970年参军,从普通战士干起,步步高升,转业前官至正营职。1989年转业回乡,历任楚州区粮食局人秘股副股长、股长、工会主席、副局长、纪委书记。在担任粮食局副局长期间曾先后兼任局纪委书记、区粮食购销公司经理。可谓一路“红红火火”,说他是个“愣神”,谁也不会相信。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有人提出“谁来监督组织部长”这个问题。问题提出的起因,是最近连续揭露了几起“卖官大户”的典型案件,竟然多是组织部长。人们不禁想到:组织部长作为“管官”的官,权力很大,大到随便就可以封你个什么官;因此说,这个问题,很严肃,也很严重。“管官”的官,权力非同一般。一些人把“管官权”当成“私有财产”,才干出了“卖官”一类丑事,导致“管官”的官烂掉  相似文献   

19.
王延 《检察风云》2005,(1):42-43
你万万想不到,有这样一个“超级死囚”,他虽贩毒海洛因550克,却只被判处死缓。投入劳改后,并不一定穿囚服,也不必去做那些艰苦的重活累活。他在高墙内经营着一个小卖部,腰里别着手机,不仅出入自由,而且就在“服刑”的日子里,还和外边的女人生了一个儿子。从1997至2000年间,短短三年,就从死刑减到有期徒刑16年。他对服刑地的选择就像人们选择旅游一样方便。他曾自豪地对前来探望他的人说:“我是包吃包住,还有人给我站岗放哨,通风报信;身在监狱,却运筹于千里之外。”这“超级死囚”是谁?他就是贵州省宁谷监狱的服刑犯——宋晓峰。一宋晓峰是因…  相似文献   

20.
於兴中 《政府法制》2012,(35):41-41
最常见的腐败是行贿受贿。受贿者固然可恨,行贿者也很可恶。如果没有行贿者,那就很少产生受贿者。主动索贿的毕竟只是一部分。因此,我们不光要看谁在坐轿,还应该看谁在抬轿。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