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项万林,善于从案件的蛛丝马迹中捕捉到线索,熟悉他的人都说,看他破案好像在读一本侦探小说。面对赞誉他平静地说:“没啥,破案子嘛,是刑警的天职,也是我的工作。作为一名刑侦大队大队长,我就要以身作则否则你说我如何带好班子再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全力以赴,否则我如何向群众交待?”  相似文献   

2.
庆春是位高三的学生,正面临高考,可一段时间以来他痛苦不堪。“我发现我在阅读上出现了一种可怕的语言障碍:一个人的阅读是需要在心中默念的,而当我拿起一篇文章或一份试卷开始看时,眼瞅着第一行的前几个字就是读不动。虽然我心里明白那几个字是什么,却无论如何读不下去,进行不下去,越着急越坏事。我的语言中枢好像瘫痪了。上学期我就出现了这种毛病,但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对付它。现在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快要疯了!”他患的是强迫症。  相似文献   

3.
读书札记     
星期六上午,我在西单图书大厦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季羡林人生漫笔》。季羡林是个大学者,曾经当过北京大学副校长,现在已经快90岁了。这本书,有不少文章是他最近几年来写的,有写人物的,有回忆老师、同学,包括对胡适的评论。还有不少是感想,随笔,就象书名所标明的叫漫笔。我喜欢读季羡林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读他的文章就象你坐在他的面前,听他讲故事一样。以前,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学问越大的人越没有架子,讲课、写文章越通俗,越好懂。《莱根谭》里说,“文章极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就是说,一个人写文章写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生死之间     
我对生命的理解是从一个友人的离去开始的。我和他都只有22岁。当我冲进病房时,认不出躺在床上的那个人就是从小和我一起玩大的朋友,我连一个人悲痛时应有的眼泪都没有了。我们在病房一起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七天。我只记得我用力一下一下捏着吸氧瓶直到手僵,只记得我跪在一根长长的旗杆下磕破了自己的头,并把他用白布裹住的遗体轻轻地安放在灵车上……那天,我坐在他的墓碑旁,呆呆地看着夕阳把他的影子越拉越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残酷。然而时间总要冲淡人生的悲与喜,生命有时刺痛你,有时抚平你,显露出她原有的光辉。几个月后当我…  相似文献   

5.
我快70岁的人了,居然学开了电脑。电脑,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很神秘的。我的办公室早就配了一台电脑,放了两年多,我和同办公室的李茜同志摸都不敢摸。这年,社科院新闻系来了位年轻的实习生,他看见我们放着电脑不用,说太可惜了,建议我们用起来。我们说,这是现代化的设备,要从小学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脑子不行了。他说,没什么神秘的,来,我教你们,试试看。从此,我和李茜同志学开了电脑。没想到一学,上了瘾,越学越有劲。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我们两人居然能用电脑打字了。我这篇稿子,就是丢掉笔,用电脑写出来的。用电脑写稿,…  相似文献   

6.
面对生活,他说"试着理解一切,不怨天尤人";遭遇巅峰,他说"越往上走越难,如同登山,要有征服之心。我有信心超越,但做人不能事事都得,好事不会落在一个人身上,最终还需靠些运气";获得奖杯,他说"如果有个金灿灿的奖杯,搁在句号的位置上,这是最好。但我以为,那个属于锦上添花。可遇而不可求"…他,就是陈宝国。  相似文献   

7.
前两天,在一个会上遇到了一个高个子、戴眼镜的中年人,旁边的人告诉我,他就是引发了“人生的路是不是越走越窄”的讨论的“潘晓”之一。我突然发现好像时光倒流了20多年,流回到那场关于人生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8.
流星梦     
两个天南地北的人通过网络相识了。从键盘语言的交流中我也能感觉到他的沉静。他与其他网友不同,显得很有教养从不胡说八道。我逐渐被他吸引,他后来占据了我网友的头牌。最终还占据了我的心灵…… 他用英文,因为他的机器没有装中文,况且他也不会输入中文。但这没防碍我们之间的交流。他打不了中文但能看中文,他用英文我用中文。 我说你很“gentle”而且还很“good nature”,这是他给我的第一感觉。 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们生长的历史背景是多么的不同。越是不同越具  相似文献   

9.
“中东地区有这么一句名言 :你知道怎么跟阿拉伯人作战 ,不知道怎么跟犹太人相处。”当我采访新华社战地记者唐师曾 ,让他谈谈无数次冒生命危险亲临一线拍摄采访的有关安全的想法和感受时 ,他竟说了上面两句让人听起来和安全离题万里的话。紧接着 ,唐师曾又摆出一副哲人的面孔 ,说 :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越是安全的地方越容易出危险。我不知道这样的话 ,和他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唐师曾在北京是一个牛气十足的摄影记者。1983年北大国防政治系毕业 ,1987年任新华社记者至今 ,是新华社第一个装备移动通讯装置、不畏刀剑现场采访突发事…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人     
有一种人官位越高越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因为他知道只有最低的位置才能造就海纳百川的大海才能拥有大海的胸襟大海的浩瀚有一种人官不大却总想把别人踩在脚下因为他清楚只有站在别人的肩上才能够将自己抬得更高爬得更快让自己更露脸面其实位置越低的人越不易摔倒站得越高的人越容易栽跟斗……有一种人@钱碧云  相似文献   

11.
友情颂     
人是需要朋友的,鲁滨逊飘流到孤岛上,我想他最恐惧的不仅仅是生存的艰难,孤独才是对他最沉重的负担。有一次,我在湘黔一带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怎么也找不到来时的路径,走来走去,总是走到刚才自己走过而且留下记号的地方。我知道,别人曾经告诉过我的,老百姓管这叫“鬼打墙”,也就是迷路了。越紧张,越找不到出路,走来走去,在绕圈子,我真是吓傻了。密林里本来光线暗淡,眼看天色黄昏,更觉得恐慌了。就在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藏医药,研究得越深入,他越感到科研无止境,越感到藏医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种莫名的紧迫感总是萦绕在心头,他常说,"一个人的成功不算什么,团队的成功和更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一个小男孩出于一时的气愤,他跑出家门,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小孩跑回家里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母亲把他带到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这个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是的,生命就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你越一无所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能处处一帆风顺、种种的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旷达地去处理,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14.
某日,我应朋友邀请,和几个知识分子聚餐,其间一人大发言论,我觉得很不恰当,当场进行了反驳。当时确实有些激动,但我还是一再重申了“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真理越辩越明,越经实践检验越可靠”,回来后,我还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剖析与说明。这是他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统一     
《台声》2016,(22)
正很小时,这个词组是从村里一位先生口中听得。先生姓陈,与我家邻居的邻居,平日里不常见,只知在乡里教书,因娶了村里最美的姐姐,落户进来的。但他在寒暑假时会同姐姐一起在村里农收,间隙便给村里老少爷们讲故事,故事里的许多人事都与国家统一有关。渐渐地,大了,故事里的人从书中一个一个地走出来,越走越清晰。他们靠近我,告诉我这样或那样的道理。其中,孙中山,令我铭刻心骨,他耗费毕生精力,只为  相似文献   

16.
5年前,我遇上你;5年后,你融入了我。总有这样的感觉,越是亲近的人越无言相叙,越熟悉的事越无从梳理,越浓重的情感越难以表达。翻阅尽了你的喜怒哀乐,吟诵了你的千言万语,沉醉于你的欢声笑语,却始终不敢向你表达。不是担心窖藏5年的情感无从起笔,而是担心我手中的这根笨笔化作一座山,挡住了你我。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你好!我是一名保安员,非常喜欢看《中国保安》杂志,因为它讲的都是我们保安员自己的事情,我能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在此祝杂志越办越好!此次写信,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希望咨询台能够给予解答。我有一个同事,他的性格一直比较随便,尤其是喜欢乱动别人的东西。有一次,我的CD机放在床上,把电源线锁在了柜子里,钥匙扔在床上,我就出门办事去了。过一会儿回来后,我发现那个同事用钥匙把我的柜子打开了,取出电源线正在放我的CD机,我当时非常气愤,说了他几句,他竟还说我小气。结果我们两个人闹得不欢而散。编辑老师,我想问一下:他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18.
树魂     
<正>树是有灵魂的。小时候,我们村除附近高山上覆盖着大片森林外,村头巷尾更是有不少参天古木,而每一棵古木,都有自己的灵魂。记得当年在村外黄土岗上,有一棵四人合抱的大荷树,又名木荷,有一次,我们村老木匠的大儿子不知天高地厚,站在树下扬言要把它砍倒拉回去打家具。也许他只是起心动念,但回家里后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染上了怪病,从此沉疴难起,最后撒手人寰。有人说,他是触怒了树神。而我想说,他惊动了树魂。尽管这事子虚乌有,可全村人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并非迷信,而是出于对古树的敬畏,所以越传越  相似文献   

19.
心雨集     
正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在时间的投资上,你可能得到的回报是金钱,但也可能就是时间本身。当温饱不成问题的时候,时间本身就变成了特殊的消费品,甚至是奢侈品。——冯仑一个人,如果没空,那是因为他不想有空。一个人,如果走不开,那是因为不想走开。一个人,对你借口太多,那是因为不在乎。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朱大贵的形象与我的想象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今年60岁的他,身高一米八,身材挺立,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看起来还不到50岁。问他为何越活越年轻,他说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