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备受关注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反复强调“要培育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对于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消耗。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集群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征有两个:一是产业的相关性,一是空间的聚集性。产业的相关性,即相同产业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的紧密结合。空间的聚集性,即在地域上比较靠拢,便于联系和结合。  相似文献   

2.
沈铁工业走廊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确定为四大经济发展带之一,它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互动发展的实践运作方略应该是:对接沈北新区,实现沈铁同城互动发展;明确功能定位,建设四大基地互补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参与集群构筑互相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是个创新、动态的模式。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大的都市圈或者强大的经济区域都必然有一套完善协调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带来的必然后果是类似企业的集聚越来越大,产业链越来越丰富,市场的信息越来越广阔等等。因此产业集群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党史博览》2007,(3):F0004-F0004
九城兴中原,城市一体化。这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河南实际,落实中央“中部崛起,河南先行”战略的具体构想和实践。实现这一构想,必须首先打造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从而全面提升中原城市群体功能和框架,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的六市之产业联系在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环湖经济区六市三次产业的总体分析,提出六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同时根据各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前景,提出了区域产业集群化构想。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经验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 《学习论坛》2004,20(1):30-32
发展城市群已成为现代生产力布局的重要趋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对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启示主要有要尽快扩大经济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产业基础;夯实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协调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陆小成 《前线》2023,(3):68-7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指引。破解京津冀城市群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大、传统能源和产业转型滞后等难题,是当前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任务。全面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化发展,通过加强绿色低碳规划引领,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能源结构,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8.
成渝城市群整合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这一结构性变革必然加速社会水平流动。这种社会流动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区域内一批产业工人将随着新的产业集聚向一定区域规模化流动;随着新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升级而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和上下游产业的形成,更大需求的社会流动将成为必然;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伴随的社会中间阶层的区域集聚呼唤更加公平的社会流动模式的建立;政策性产业结构调整与整合带来的社会流动必然要求制度设计的配套。适应成渝城市群整合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创新适应成渝城市群整合和产业整合的社会流动机制,消除社会流动障碍;要努力提高社会融入度,促进成渝城市群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改革和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9.
区域内城市群、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之间的联动是浙江区域经济的一大特色。研究三者的协同互动如何影响了地区发展格局是事关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经济学的前沿课题,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经济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然而,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内部知识溢出是产业集群内部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企业间的人员流动、非正式交流、企业衍生、合作创新等途径来实现。但是产业集群内存在过度的知识溢出会抑制成员企业进行知识开发与创新。因此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政府主管部门或政府委托下的其他产业集群管理机构以及产业集群内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和条例,寻找产业集群成员利益与群体整体利益之间的知识溢出动态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