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产生腐败”,自从国家权力产生,腐败就随之而来,反腐败也就未曾停止过。要有效地防止腐败的产生,就得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就得确保公民的知情权。纳税人作为国家税收的承担者,作为公民的一部分,也应该享有应有的知情权。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特别是对税款支出方向、效率的知情权可有效地防止腐败的发生,遏止腐败的滋长.  相似文献   

2.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如何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杜绝腐败的 滋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干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是防止干部权力异化的根本途径,并按监督的主体、形式、内容、时间、范围对行政监督的几种形式进行了剖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然而,对权力实行监督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这一铁的事实,却很少为人提及。本来,权力接受监督,不仅对于监督的一方有利,对于权力本身更为需要和必要,从监督中受益  相似文献   

4.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哲 《行政与法》2003,3(1):23-24
建立完善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权力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与剥削制度社会不同,但仍然存在着权力变质和权力腐败的可能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权建设,防止社会公仆变质为社会主人,杜绝权力腐败,最根本的是要对权力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对权力行使者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使其真正地为人民行使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5.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监督的核心是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防止腐败现象不断滋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权力腐败的根源及根源性的反腐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归纳分析了有关权力腐败根源的理论解说,可以看出,导致腐败的原因很多,腐败是权力主体、客体和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任何国家如果存在一个庞大的行政官僚机构,它就必然是腐败之风难以遏制的制度性根源。当代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必须从权力运作的主要环节,即权力的设定、操作、监督等方面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制约机制,以法为主要控制手段,遏制、防止和惩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7.
刘定福 《行政与法》2009,(10):43-46
权力的非公开运行是产生腐败的温床,而行政公开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进步而形成发展的。它对于强化民主政治,扩大民主权利,丰富监督形式,防止权力的非公开运行,依法行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深化认识,加大行政公开立法力度,加快行政程序化建设步伐,拓宽群众公开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公开制度,确保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行使权力,这是防止官员腐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防止权力滥用的办法就是用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目前多发的监管人员①渎职案件也能说明这一点。由于对监管人员权力的约束力度不够,特别是对监管人员的权力行使负有监督之责的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遭受损害、国家法律执行统一性的权威受到质疑。实践证明,加大对检察监督职权行使的保障力度,对有效打击监管人员的渎职犯罪行为,维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察》2010,(17):44-44
中央党校教授林醋认为,国有企业“一把手”权力过大、重大决策独断专行、缺乏有效制度监督是导致腐败和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预防国企腐败,必须打破企业大一统的集权制,使企业领导人员的权力受到制约。而健全企业内部的民主制是避免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权力过大和一个人说了算、破除企业家长制状态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企业选任干部要避免由上级部门直接委派,而应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监督制度不仅要健全,而且要日常化。  相似文献   

10.
百家     
《中国监察》2014,(12):30-31
正竹立家:监督有利于防止权力异化对权力的形成和运行过程,老百姓必须有发言权,只有老百姓有发言权,个别人个别部门才不敢滥用权力,张扬权力傲慢;只有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使权力摊在阳光下,权力才不会腐败与"私用",才不会出现部门化、个人化、家族化现象:只有老百姓能真正参与对权力的监督,权力才会得到有效制约,才不会出现权力异化和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腐败、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腐败的成因,认为腐败并非是公共权力的腐败,而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公共权力不可能自发导致腐败,腐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公共权力主体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根源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就要从教育、法制、监督的配套机制中加强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惩治和预防腐败关键在于监督权力的运行过程。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反腐败斗争现状来看,用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不啻为遏制腐败的一条捷径。本文讲的权利,主要指公民依法行使的权能与享受的权益。以权利监督权力,即以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是指权力的产生、运行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标准的一种监督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让人民群众直接监督公职人员履行职务行为的监督方式。一、权利监督权力的优势1.权利监督成本小。用权利监督权力,与高薪养廉相比,它不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财富,只要法律明…  相似文献   

13.
防止“政策高地”变成“腐败高地”,关键是要解决政府绩效考核和负责人监督问题,大力消减“政策高地”行政负责人的权力,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监督的核心是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防止腐败现象不断滋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公民监督作为众多监督类型的一种,有其特殊的优越性,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根本途径是使其制度化、法律化。而当前我国公民监督存在不懂监督、不想监督、不好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等问题,这与封建思想的影响,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当权者的打击报复,监督渠道不畅等密切相关,必须通过宣传教育,严惩腐败,畅通监督渠道,推进政务公开以及建立和完善监督激励机制来强化公民监督意识,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从而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6.
公众监督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监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的建立,是有效遏制腐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滥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自觉 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与归 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败工作作出新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督宪法的遵守和法律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有监督法院执行的权力,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权力制约理论 恩格斯针对资产阶级理论家大肆吹捧的分权学说,指出:"事实上这种分权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1]分权与制衡是权力制约的基本内容,制衡的前提是分权."权力有腐败的趋势,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相似文献   

19.
建监 《中国监察》2008,(14):37-37
加强监督、关口前移,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近年来,建设银行充分发挥监督在惩防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持续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推行各种监督措施,加大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力度,努力构建防止腐败的约束防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郝占敏 《中国监察》2010,(21):42-43
网络监控行政权力运行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权力行使在网上运行,并对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它是行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的深化,对于提高反腐倡廉科技含量,提升预防腐败效能,实现对权力运行多角度、全覆盖、经常化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