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体系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财政机制、社会动员参与机制、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构成。决策系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首脑机关,应具备完善的组织体系、决策机制和高科技知识体系。应急执行系统要灵活快速,提前制定各种应急预案,有完善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包括目标系统、决策系统、动员系统和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2.
完善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中国已出台了不少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应该说,这些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我们预防各类灾害和应急处理各种灾害事故,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执法依据。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健全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依然任重道远。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除了构建严密的立法框架体系外,还必须在立法框架体系内填充相应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体制愈益完善,但是,还存在着诸如立法工作滞后、信息系统不完善及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等问题。因此,应通过以下途径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体制:树立科学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观,强化公共危机咨询系统建设,建立有效的政府应急决策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保证公众的有效参与,需要将公众参与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决策介入机制、检举监督机制、信息交流机制、冲突协调机制和自救互助机制.为此,需要完善法规体系,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方 《唯实》2011,(8):178-181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保证公众的有效参与,需要将公众参与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决策介入机制、检举监督机制、信息交流机制、冲突协调机制和自救互助机制。为此,需要完善法规体系,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逐步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内,环境风险压力将继续加大,突发环境事件构成了对民生的直接威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减小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防范控制与有效处置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在摸清环境风险底数的基础上,逐步消除污染隐患;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管理,增加处置的透明度;推进公众参与,实现环境"善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进入风险社会,社区既是风险发生的重要场域,又是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最基础单元。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应急志愿服务,有助于弥补社区应急服务力量的不足,凝聚社区共同体意识,建构更加积极的社区关系,但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管理问题。因此,需要对社区应急志愿者的四种不同类型加以分类管理;同时,根据社区应急不同阶段对志愿服务的不同需要,成立不同的志愿者组织和采用相应管理模式。在社区突发应急阶段,需要社区居民提供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它适于采用任务团队管理模式;在社区持续应急阶段,需要社区居民提供应急运行志愿服务,则适于采用分层集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周东昶  张琰 《世纪桥》2008,(5):36-37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蕴波 《世纪桥》2011,(7):125-12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政府高效率的危机管理,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比分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牤牛河污染事中的政府危机管理,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危机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为加强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政府危机管理,应做到修正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环境技术储备、保证预控阶段环境执法到位、提高企业的环境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一场数十年罕见的雪凝灾害席卷我国南方十几个省,各省在这场灾害中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这场灾害也直接考验了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发生的频率也必然会越来越高,这是现代社会运行的逻辑: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在战胜传统社会风险的同时,也伴生各种风险和危机,而且现代社会的灾害和危机频率越来越高,冲击力愈发强烈,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风险社会对传统政府管理体系构成严峻挑战。因此,重塑政府应急管理意识,实现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创新,是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系统论的理论视角,揭示了城市系统的"易损性"、突发事件的强干扰性以及建立应急控制系统的紧迫性。突发公共事件渗透在城市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破坏城市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城市系统远离原来的控制目标。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控制系统来控制城市中频繁发生的干扰因子-突发公共事件,维护城市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中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如何加强政府对此类事件的应急管理、构建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管理体系特别是指挥系统尤显迫切和重要。文章通过借鉴美国和西方的管理体制,尝试提出构成突发事件指挥系统的系统要素、组织构成、运行机制等内容,主要介绍了突发事件指挥系统的特征、原则以及指挥人员、指挥模式,并阐述了指挥系统下行动部、规划部、后勤部和财务与管理部的组织构成、职责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对中国的突发事件指挥体系的建立提出初步的探索和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新闻媒体而言,新闻传播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对措施,而且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计划制定的信息反馈方针和战略。因此,必须正确运用媒体的传播原则、模式和机制,从而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和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发生,已成为社会常态。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当重视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各级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政府信息披露机制,重视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H1N1”)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下简称“H7N9”)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主体,其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从而有力地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日前.湖北省兴山职教中心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相似文献   

18.
谢秋红 《探索》2003,(5):140-142
"非典"时期,国家建立起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急机制,保障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法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整是多方面的,民法调整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即试从民法角度审视非典事件中突显的几个民事问题,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民法性质、其中的民事权利保护以及民事责任,以期发挥民法在突发事件中对相应社会关系的调整功能,并成为国家法治应急机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舆情在虚拟空间的映射,监管治理不当极易引发舆情危机,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更容易对社会信任基础与和谐稳定造成冲击。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善治,必须从情感融入入手,分析舆情生成的根源诉求,畅通民意表达的机制和渠道,平衡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建构舆情风险信息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而从源头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实现有效遏制;必须通过技术赋能建立起长效的网络舆情监测、追踪、标识、评估、调控机制,增强对网络舆情演化发展过程的中端控制;必须规范网络舆情法律规制流程,建立舆情信息交流体系,依法监督和依规惩治净化网络空间舆情,完善网络舆情末端处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已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多发的风险社会。网络时代,社会的大量参与将使危机事件持续发酵并形成"滚雪球"现象、引发多米诺效应,对政府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发挥社会参与的正能量,推进突发公共事件解决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