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泛分布在北京旧城中的名人故居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见证,是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精华,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物化载体。这些名人故居对于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启迪教育后人,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中,保护好、利用好名人故居,就是保护北京旧城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982年,北京被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首。长期以来,对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如何保护自己的特色和文化,让人们在城市空间里能够感知北京的文化、历史,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为古城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文物修缮方法是对文物建筑在物质层面的修缮与传承,它向受众所展现的是"物"的复原,是建筑的表象,仅仅是建筑文化价值中的一部分,其更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作为北京形象的"金名片",中轴线从永定门由南向北到钟楼鼓楼,把北京的一颗颗明珠穿了起来。串联起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中轴线,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成败荣辱,见证了新世纪北京经济文化的腾飞。今天,通过对北京中轴线保护工作的推进,这条轴线从历史而来,将款款走进未来。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资源所在、优势所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为中轴线保护提供了最佳历史机遇。对于北京市政协而言,"文化北京"原本就是其建言  相似文献   

4.
张涛 《北京观察》2011,(12):22-24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于旧城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北京这座古都的"脊梁"和"龙脉"。这条中轴线左右对称,高低起伏,既体现了"居正不偏"的传统儒家思想,也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庄重与威严,是一条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城市文脉,对于展现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建都史和建筑史、对于促进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商业模式下历史文化保护的发展现状入手,就北京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存在的实践问题,从政府、社会、企业协同的角度提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保护策略和建议,建立起多元主体协同的历史文化商业保护新机制,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商业模式和城市整体规划相互适应、带动地方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山文化带”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区可谓双峰并峙,共同承载着北京历史名城的基本要素.开展“西山文化带”的整体保护和利用,对于北京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西山文化带”概念的提出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北端,西面的太行山与北面的燕山在此汇合,形成三面环山的小平原,北京城就坐落于小平原上.北京城虽然三面环山,但距城最近的还是西山.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高度凝练了北京旧城以外的文化遗产,对于建设北京全国文化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当前,需要把握好三个文化带的文化精髓,做好保护与传承,并实现三个文化带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上"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相对接,这无疑将为通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以"潞城"千年古县为代表的通州历史文化,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京东地域传统文化,承载着两千余年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此营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  相似文献   

9.
崔晨 《北京观察》2016,(7):12-13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北京视察时明确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相似文献   

10.
《北京观察》2012,(5):32-33
北京要形成旧城整体保护趋于完善、市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初步建立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充分展现首都文化的先进性和开放性,由此体现北京作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李锋 《中国发展》2005,(1):66-69
当前,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一大批老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政府、专家和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而北京作为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在遗产保护和开发方面的各项措施也将成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参考、借鉴的样本.本文选取南锣鼓巷古都风貌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介绍该区历史文化遗产概况的同时,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区域思想,从而进一步挖掘其作为历史载体的特殊作用,体现古都风貌保护区在新时代的复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充分体现了古老与现代的统一,历史与传承的统一。在继承和发展北京文化的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就是系统地认识北京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最大限度地保护北京传统文化中的多种遗产,同时坚持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文化思维,在对遗产的利用中传承北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作为首都,正日益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建设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的历史任务,如何保护好古都风貌,处理好建设和保护的关系,做到城市风貌古老和现代交相辉映,是近些年来北京市面对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课题。"十二五"期间将是北京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稀缺将更加凸显,建设和保护的矛盾将更加尖锐,转变发展思路,处理好建设和保护的关系,事关北京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徐飞 《北京观察》2014,(7):20-23
正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锣鼓巷的雨儿胡同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镇是由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特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当前国内许多历史文化名镇都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总体规划、名镇保护规划中均提出了相关的保护要求而如何落实这些具体要求须在交通规划层面进一步予以明确。一、交通政策研究文化名镇以小尺度街道空间居多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既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地理带,也是承载历史、联通古今的文化带。2017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将三条文化带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由于对北京特色文化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相关项目的研究、保护、挖掘、传承和发展还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政策和归口管理,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北京特色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首都所独有的文化资源和艺术形式,它孕育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凝聚了首都和全国人民的优秀文化,并一直以来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艺术发展。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文化已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资本和产业,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力地促进  相似文献   

18.
郭太生 《中国保安》2002,(10):32-35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保安业最发达的国家,研究与考察美国保安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对于理论研究和对于世界保安业的了解都是十分必要的。美国曾经是英国、法国、西班牙以及荷兰等国的殖民地,早在16世纪,这几个国家就开始在这一地区进行争夺。到17、18世纪,英国先后排挤西、荷、法而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国的保安业与其司法制度一样,在文化上、理念上颇受英国传统的影响。因此,考察美国的保安业的历史发展,也必然要联系到英国保安业的历史与发展。一、自我保护的理念与传统从英国的历史上看,自我保护与自我帮助的理念一直被认…  相似文献   

19.
严杰 《政策瞭望》2015,(3):34-36
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对于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因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所承载的重要使命,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规划设计带来了新课题、拓展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笔者结合工  相似文献   

20.
张国庆 《前沿》2014,(23):92-94
当今,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流失极其严重。大多数蒙古族学生不知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甚至有些中小学的蒙古族学生连"成吉思汗"是谁都不知道。蒙古族历史文化严重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蒙古民族教育制度不完善,国家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相关法律的缺失。因此,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