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提高学生的责任认识、丰富学生的责任情感、锻炼学生的责任意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升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形式、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以及树立服务性学习的教育理念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与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影响、转型期社会环境和教育缺乏人文关怀有关。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注重情感教育,培育健康人格;开展心理教育,确立责任感形成的心理导向机制;组织实施好实训课,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了解和明确社会角色,学习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阶段。在一个张扬个人权力、多元价值的时代,教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是家庭和大学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责任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强烈希望履行自己应尽责任的一种情感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道德情感。大学生责任感是大学生主要人格特征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新旧观念激烈冲突,给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也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责任伦理视域分析,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要存在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不高、联动机制不畅、伦理观念不深、责任伦理落地实施不实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基本成因,从而总结出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网络信息接触对90后大学生政治观、道德观、情感观、消费观的影响。文章指出90后大学生社会心态总体呈现正效能,但是浮躁、犬儒主义、弱势等负面社会心态不容忽视。为此需要优化教育载体,善用新媒体营造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环境;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个体社会心态的调适能力;加强校园阳光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比男生,她们面临的就业环境更加复杂,就业呈现出质量低、录用门槛和求职成本高、就业观念矛盾三大突出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从男女平等、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发现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女大学生自身.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从四个方面努力:社会层面,应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女性就业保障制度;家庭层面,父母应树立男女平等意识、提高素质、给予孩子关怀;学校层面,要重视性别平等教育,适当发展女性教育;个人层面,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日益密切,可是由于客观的原因和主观的原因,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日趋淡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大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大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以生命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重在落实,应根据大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特点,开辟有效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新时期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道德设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道德建设要突出责任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心互助教育、诚信守法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五大内容,可通过教育途径、社会途径、技术途径、物态途径、内省途径促进大学生树立和实践荣辱观,不断提升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