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强  胡必松 《台声》2003,(12):4-7
台湾政局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陈杰:首先欢迎各位台商朋友参加“台湾问题高级论坛”。各位从岛内来到大陆创业,对两岸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今天主要是想请大家就目前的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随着明年选举的临近,各派政治势力都在运用各种手段拉取选票,比如在“公投”、“制宪”等敏感问题上做文章,这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此大家有何看法?陈国原:目前台湾的选举文化,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选举文化,只要有煽动性的议题,就能拉来选票。一些政党总是希望通过煽动性的议题来获得岛内民众的…  相似文献   

2.
张紫兰  童清峰 《台声》2004,(4):11-11
据台湾媒体披露,大陆台商普遍对此次台湾“大选”结果感到失望和无奈。大部分大陆台商对两岸恢复谈判及“三通”问题,更感悲观,有的台商甚至对台湾产生疏离感。岛内舆论认为,十多万台商特地返台投票,之所以挺连宋,是希望两岸和解,希望台湾当局早日开放“三通”,以利两岸经贸发展,共创双赢。然而,选举结果是,推动“急独”的陈水扁由选委会宣布当选。这样,不但两岸关系面临摊牌,而且,岛内难免政党纷争加剧,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有的台商表示,台商对台湾的疏离感日重,只会加速企业外移,最终可能是“连根拔起”,而非“根留台湾”。返台投票的东…  相似文献   

3.
陈漫雪 《台声》2004,(11):22-23
6亿多美元投资项目现场签约,为正在崛起的南昌进一步加快实施“以工业化为战略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现代制造业为强力引擎”的发展新思路,更好地承接港、澳、台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南昌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自“3·20”台湾“大选”以来,岛内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两岸关系已经并正在产生深远影响,祖国大陆为此发表“5·17”声明作出了相应的反应。经过陈水扁四年来的执政特别是经历这场“大选”,两岸互信已经荡然无存。目前,岛内“台独”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仍在继续发展并日趋嚣张,而祖国大陆遏制“台独”的决  相似文献   

5.
吴铭 《统一论坛》2004,(5):49-51
目前,在祖国大陆常住的台胞有将近100万人,他们的利益在大陆,他们的希望在大陆,他们的未来也在大陆。而他们的家在台湾,他们经常往返两岸,受台湾当局和台湾民众的影响不可低估。台商对于祖国母体的认同感与其投资行为有  相似文献   

6.
2月17日,由厦门台商、台湾春保钨钢集团总裁、中华两岸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廖万隆发起,300位台商联名签署的《台商宣言》,在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和廖万隆共同主持的“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保障台商权盐”研讨会上公开发表。这份《台商宣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充分反映了广大台商的强烈愿望,要求台湾当局及民意机构尽速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相似文献   

7.
台商大陆投资已形成四大热点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建强 《台声》2005,(7):47-47
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持续热络。厦门大学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非认为,可以用“大、余、新、小”四大热点来阐述台资在大陆区域分布的特点和趋向。李非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四大热点分别是:“大热点”长江三角洲、“余热点”珠江三角洲、“新热点”环渤海湾经济圈和“小热点”福建沿海经济带。他还认为,近年来,台资沿东南海岸曲线“北进”已成趋势,但中西部地区能否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目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高辉  李峰 《台声》2004,(7):34-37
听说台商们回到家乡,和久违的亲友们一见面,乡亲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你在哪里发展?如果台商是在上海投资,那他讲起来眉飞色舞,旁人听得也津津有味。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上海热”。 最近,两岸媒体上出现“上海热”这个词的频率低了,于是,有人猜疑,台商对上海的投资是不是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台声》2007,(12):22-23
在大陆经济大环境迅速变化以及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工贸易、税收、劳动等涉外经贸政策的情况下,大陆台资企业与台商对大陆投资格局出现新的变化。逐步进入新一轮的调整与重新洗牌,台商大陆投资趋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张晓强 《台声》2004,(6):34-35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勇于开拓,善抓机遇”是商家成功之要。从以上思路考虑,我对台商在祖国大陆扩大投资的商机有以下几点看法。可考虑扩在投资的主要领域 我们于2002年2月公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2年修订本)。其中的“鼓励类”,总体上看,就是今后一段时期祖国大陆鼓励发展的产业,其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会比较好。其中包括现代农业、矿  相似文献   

11.
辛旗 《台声》2011,(10):30-30
20年前就来到北京从事文化传播事业,一路走来非常艰辛,眼看20年后相继而来的台商享受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订以后的诸多保障和规范,打心里对他们充满着羡慕。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假若在20年前两岸就能签订ECFA那该多好呀!相信自己就不用20年走得那么艰辛了!  相似文献   

12.
沙蓬 《台声》2003,(10):4-6
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长期担任《台声》杂志的编辑顾问,十余年来,曾在《台声》杂志上发表过大量的重要文章。此前,在桂林召开的第12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王副主任就两岸关系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3.
截止2001年年底,江苏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项目)超过10000个,合同利用台资23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超过120亿美元,在两岸经贸交流中,令人瞩目。最近,笔者采访了一些在苏投资的大型台资企业总经理,回顾在江苏的创业历程,他们说:“在江苏投资就象度蜜月。”  相似文献   

14.
飞逸 《中州统战》2003,(3):34-36
历史性的首航1月26日凌晨2时许,在台湾最大的民用机场———桃园机场,多名记者早早地守候在这里,等待着一次历史性的起飞。这是53年来台湾航空器因商业目的而首次飞往祖国大陆领空。3时55分,编号为CI585的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47-400型包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包机上有几个特殊的乘客:“华航”总经理魏幸雄,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詹志宏和另一名“海基会”官员等。执行首航任务的机务人员则是清一色的“娘子军”。机舱内也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春联、倒着的“福”字、羊年的“羊”也跃上了机舱两边的舱壁。就连餐点也变成了香肠米糕、腊味饭,以…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与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步入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新阶段。两岸经济合作在面临共同压力的同时,更具备强劲的内在动力。从目前来看,最大的契机就是大陆“十二五”规划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大陆经济工作的主线,这不仅是大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需求,同时也为广大台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彭维学 《台声》2004,(7):30-33
台湾奇美实业公司董事长许文龙是岛内颇具影响的企业家,也是民进党和陈水扁的幕后金主之一。在美化日本殖民统治、鼓吹“台独”的日本漫画书《台湾论》中,他诬称“台籍慰安妇自愿且享有尊严”,从而沦为千夫所指、臭名远扬的“民族败类”。2001年12月30日,“超级台独智囊团”台湾智库成立后,他又是该智库的主要赞助人和12名顾问之一,再次暴露了他死心踏地地为“台独”卖命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17.
董晓宾 《台声》2004,(10):52-53
“台湾人在上海的清明上河图”——一本记录了20位台商在上海创业故事的《大上海台商传奇》在内地和岛内均引起轰动,该书作者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葛凤章先生。为了从内地视角对“后寻根时代”进行解读,本报专访了这位“台商生态”的资深观察者。 移灵背后的经济因素 “连祖先祠堂都全部搬到上海”,葛凤章曾报道过此事。  相似文献   

18.
台商大陆投资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推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商大陆投资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在客观上提升了两岸贸易的依存度,推动了两岸人员往来与两岸航运的发展,以及两岸其他方面的交流。台商大陆投资创造了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和交往沟通的有利条件,造就了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广军 《台声》2004,(7):44-45
200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北京市一位政府官员正在陪着一位客人在中关村考察,“你把这个楼买下来吧?”客人没有同意,因为他要做中国IT的沃尔玛!所以与其买楼占去大量现金,不如租楼来的划算。那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在中国IT业掀起卖场“圈地运动”的第一人赛博董事长张瑞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