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我国现阶段两大全局性的任务。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给予有力的配合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政治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启动和支持了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效率优势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并且成为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推进和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通过体制创新发挥效率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吉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郎毅怀的文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扬长避短》综述我国政治体制的优势,认为应从抑制和消除腐败、削弱和克服特权等方面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多少年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与这种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和僵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一整套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的不太适合政治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层层束缚住企业的手脚,严重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推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变革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而且要实现政治的民主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采取了在稳定政治体制的前提下,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原有的适合计划经济的政治体制不仅阻碍了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而且也成为种种消极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改革不合理的政治体制就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反腐败斗争的共同要求。当然,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反腐败斗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其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曾说:"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  相似文献   

6.
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使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相配套、相促进、相对接,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明确地包括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并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不低于经济体制改革。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4页)对此如何认识,这里谈谈我的理解。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邓小平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邓  相似文献   

8.
经济因素归根到底起着决定作用,政治等上层建筑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反作用同样不可小视。因而,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因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也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因果。根据具体国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二者处于不同地位。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和取得最终胜利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梳理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政治体制涵义及其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战略与策略、突破口的研究,并做出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变革过程.我国在进行全方位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在积极、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从而有效地促进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1.
“九五”期间,我们必然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首要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有相应的政治改革作保证,否则“转变”就难于实现,实现了,也会随时面临夭折的威胁,所以邓小平同志说:“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 政治改革能否与经济改革协调进行,关系着改革的成败,在当前改革已进入整体性攻坚的阶段,应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 一、适应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对原有政治体制框架作整体性的调整。 要使政治体制改革能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进行,必然要求对原有政治体制结构作整体性改革,使原有政治体制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我国过去采用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全党工作的日程,其首要关键是实行党政分开。目前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对实行党政分开的认识并不统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虑。有的同志认为党政不能分,有的同志认为党政不好分,分不清楚,等等。笔者想试就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和不断发展,现行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关系构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倡导者和设计师,他不仅开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创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他的改革宏伟蓝图中,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他多次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能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就会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在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中,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极为深刻 和精辟,是我们党的一笔珍贵的思想财富,对于我国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关 于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的地 位···························邓小平有两个重要思想:一是中国所有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改革政治体制,经济…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郑重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人”的任务,深刻论述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规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突出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从而构筑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这是向ZI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是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决策。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15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尽快进行县级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辛宇 《廉政瞭望》2008,(9):20-21
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大体应当同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迫不得已的埋单,大多与不同步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的必然要求任何改革都必须有明晰的目标体系,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如此。目标就是方向,正确地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体系,才能使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原则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从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康发展。我国对政治体制改革目标进行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9.
林舒婷 《党史文苑》2013,(12):38-39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涉及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政权建设、政治体制、政治稳定、政治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学习、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有助于我们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更深层次地领悟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自觉的政治体制改革意识。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全面改革和发展吸引着全球,其中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引人关注。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具有重要价值。他对于政治体制现状,改革的依据、性质、地位、总方向和主要内容做出深刻地分析和指示,并提出评价政治体制的标准。重温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已取得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坚定和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