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雨寒 《新东方》2022,(2):70-75
在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产生了良性互动。从历史逻辑来看,革命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是同步的,革命文化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深化了革命文化的理论自觉,自身理论体系也在革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完善,二者在价值指向上实现了统一。从现实逻辑来看,我们要在实践中传承革命文化和内化革命精神,从而使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并在实践中发展革命文化和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民生发展时代的改革逻辑与改革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现代化的一个新阶段,即民生发展时代。与经济发展时代相比,民生发展时代有自己特定的体制需求,这种特定的体制需求决定了民生发展时代特殊的改革逻辑和和特定的改革框架。民生发展时代为中国未来改革奠定新的基点,只有基于民生发展时代的体制需求和改革逻辑,中国才能跳出前30年形成的"窠臼",不断拓展新的改革空间,获取新的改革动能,开创新的改革局面。  相似文献   

3.
《湖湘论坛》2021,3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过程的开启、深化,是有深层次的根源逻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理论之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专有实践和总体实践构成其实践之源,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其文化之脉,三者的共同作用形成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过程深层次的生成逻辑。在对这些根源逻辑坚守和延展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守正出新、推陈出新,则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历史、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与历史进程,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实践课题。根据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全面系统论述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和逻辑起点,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精神、人与自然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以期防止认识上的片面和实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逻辑内涵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要论述,逻辑构境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逻辑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逻辑方法是“六个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哲学资源能否在当代及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创造性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古文化形式包裹下的精神义理的合理诠释。这种诠释得以进行的一个前提,就是通过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考察,获得关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内在的精神义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是心理与文化的辨证法。以此来诠释中国古代哲学,有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作出整体性的理解和内在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发展规律上,而要具体考察每一个历史时代所展开的特殊的“时代逻辑”,透析支配着这一特殊历史时代的“特殊的原则”。邓小平理论形成于一个历史变革的时代,它的创立者以超迈前人的理论勇气和理性自觉,在应对时代挑战和危机的过程中,深刻和敏锐地把握了隐含于时代问题和矛盾冲突中的历史的必然逻辑,将其升华为自觉的理论化的思想逻辑,然后用以启迪和发动广大群众,从而转化为群众的历史实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不仅集中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逻辑如何通过一定的内在机制和矛盾发展道路转化为自觉的思想逻辑并使二者达到辩证统一的过程,而且表明了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邓小平理论在这辩证统一的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和先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斌 《理论月刊》2000,(11):33-34
中国改革在90年代中期以后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改革的逻辑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并认为改革的逻辑的转换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在 90年代中期以后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改革的逻辑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并认为改革的逻辑的转换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于冠华 《前沿》2013,(17):166-169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生成逻辑蕴含于一元主导与多元共生、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以及本土与外来等四对范畴的矛盾运行中,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实践,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大潮席卷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霸权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当代境遇。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加强社会主导价值建构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