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大的问题框架下,2010年度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这个基本问题展开。此中,有的学者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相当多的学者更愿意用"历史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本年度关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社会形态理论"、"辩证法"等问题再度成为学界讨论的理论热点。在这些集中而热烈的研讨背后,潜藏的是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化省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学术化研判,及时总结这一研究态势,对于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自马克思主义伟入中国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主要包括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元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三维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回归文本与顺应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社会处于深度的社会转型期,对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知和深刻把握,并以其为指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再度兴起。学界大多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但也有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是历史观。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蕴的探讨,经历了从强调"方法"到寻求"方法"与现实历史之间的内在关联的不断深化过程。学者们肯定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大多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上存在差异,但在思想实质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叉哲学研究中一些久拖不决的争论问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质问题.从唯物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看,"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称呼,其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问题,国内外历来存有争议并逐渐形成了三派观点。一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同辩证唯物主义一起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二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仅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早在1957年,刘丹岩、高清海和邹化政就分别撰文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应将它从哲学中分化出去而构成社会学。第三种意见断言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和社会学的双重名称与地位,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哲学,又是一种社会学。王复三、陈锡林在《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属性》(《文史哲》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重新肯定了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也是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问题。许多年来,苏联等国外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而推动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该问题在我国哲学界却遭到“冷落”,以至于我国现行哲学教课书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象之定义,仍停留在苏联20年代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水平。这种状况不能不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理解,也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马克思道德悖论的认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只有从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乃至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性质出发,才能确定马克思哲学为何种人道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判断始终与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解释纠缠在一起,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书进 《唯实》2014,(8):21-2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它所处的时代的产物.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表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这告诉我们,要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更要自觉地、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王德政  谢聚峰 《党史博采》2008,38(3):4-5,10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本文阐述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和历史观中的作用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以进一步深刻理解实践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0,(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是解决思想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问题的讨论渐成热点.哲学研究范式,不应该是解释性的理论独白,而应该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和现实实践两个维度、面对哲学功能实现形式的理解.当前,哲学界流行的各种范式,都存有忽视实践、淡化功能的弊端.在功能引领哲学发展的趋势中,哲学范式研究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实现方式,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83,(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同样,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也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志提出,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历史唯物主义只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什么要把历史唯物主义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呢?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个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与立论基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对马克思哲学中人的概念的理解出发,剖析马克思从"人"到"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形成的思维理路,揭示在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内涵,"现实的个人"的意义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同时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列宁曾在哲学功能,特别是哲学的认识功能的意义上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伟大的认识工具”。长期以来,以“伟大的认识工具”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比比皆是,却少见有对此问题作进一步阐释的文字。有鉴于此,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样的认识工具、何以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以及它作为认识工具的意义和作用等问题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实现了从李达的<唯物辩证法大纲>和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到肖前、李秀林等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上的重大改变,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福 《唯实》2002,3(1):3-7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仅仅是把 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一种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自然观 或物质本体论。本文提出,应当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 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样,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包括他的社会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或 本体论,就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理解才真正揭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既解决社会观和历史观的问题,又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对此问题,学界谈论较多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中国化、为什么能中国化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却显得较为单薄。本文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理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智慧、独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