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法学研究者都有或者曾经有过一个梦想,即是找出一种能够通用于各类情况下的法学原则或是法律秩序。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关于此类梦想的三个观点并加以评述,尝试找出这种梦想达成的方式以及法学论证在这个方式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主流法律哲学明显地分成三个学派,即研究法律价值的自然法学,研究法律规范的分析法学和研究社会的社会法学。三个法学派别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法律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各有其片面性。所以,对法律的统一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法律研究的统一在于它的理论基础,法律基础和历史形态的统一,同时也是法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与历史和现实三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李云峰  王桂枝 《世纪桥》2011,(13):39-40
近年来,加强法律伦理建设的呼声渐强。加强高校法律伦理教育是解决法律伦理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教育者的法律伦理建设是被教育者法律伦理建设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是法律伦理建设的基础工作。从高校教师法律伦理道德现存的问题来看,提高法律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其经济收入,加强科学管理,为法律教师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法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法律伦理修养是高校法律教师法律伦理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治理论的解构与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伟 《理论学刊》2008,(2):80-84
后现代法学是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一种法学思潮.它以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和思维方式,对现代法学所支持的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石的法治理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解构,不但否定了法律自身天然的合法性基础,对于法治实践的合理性同样也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从而对现代法治秩序作出了悲观性论断.理解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治理论的批判和解构的理论内涵,有助于人们从另外一个侧面去审视现代法治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喻中 《探索》2003,(6):81-84
哲学史上先后出现过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哲学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哲学思考都有一个中心问题,都是对某种"提问"的回答.与此相对应,法学史上也出现过提问方式的两次转向,对三种提问的回答分别形成了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与解释学法学.从本体论法学到实证论法学,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一次转向,当代法学,正处于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向解释学法学转向的过程中,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二次转向.解释学法学,已经构成了当代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研究的前沿景观.  相似文献   

6.
7.
马克恩主义法学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与法学发展的基石与主流,但在现实的法律生活中,也存在着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认识不透彻而产生的困惑。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进行历史之思和现实之辨,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学时代转变的中心轨迹,从而明确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独立存在的以权利为本位的建构性的法学,这是我们看待马克恩主义法学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济人"假设是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其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当前,要实现经济主体由纯粹"经济人"向"道德经济人"的转化和升华,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互利主义精神,还要进行包括制度和道德等方面的规则建设,更需要经济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9.
论伦理秩序、法治秩序与公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洁珍 《求实》2007,40(5):53-58
“道德滑坡”和“法律纸面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两大难题及其症结,而解决这一难题及其症结的关键在于公民意识的确立,因为公民意识的普遍确立并获得意识形态性,不仅是新时期伦理秩序和法治秩序的内在支撑,也是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互依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只对那些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人开放。但是在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与脱节已成体制化。统一司法考试为适应对高素质法律职业者培养的需要、实现法学教育体制重构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樊卓华 《理论导报》2013,(11):53-54
法律不仅具有工具意义,更有人文主义价值和精神蕴涵,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法律的真正职能是浸溃了对人的个性、人格尊严以及人的价值等的关怀。法学则是一门有关人的学问,是具有很浓的人文气息的学科。法学研究应当充分凸显人文性。唯此,法律教育与法治实践才能与现实中的人和具体的日常生活紧密融通。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社会秩序经历了一个从道德秩序到法律秩序的发展过程,随着法律秩序的兴起,道德秩序似乎在衰落。但是,通过法律的道德化,依然可以实现一种法律化的道德秩序。在当代中国,道德秩序的建立将是在法律秩序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法律化的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3.
德育渗透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必然选择,更是德法并重治国理念的本质要求。当前法学实践教学德育渗透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紧密结合法学实践教学实际,发挥指导教师的师范引领作用,创设良好的法学实践教学环境是实现法学实践教学德育渗透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今法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法律伦理教育的倾向。法学教育应重视道德教育与信仰教育,使学生在对法学知识系统了解与把握的同时,形成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本科法学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法学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强调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加入WTO后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6.
钟望 《实事求是》2020,(4):54-60
立法论证是对立法活动及其成果的合理性、合法性的证成,其结构包括形式论证与实质论证两个层次、论证主体和论证客体两个维度。立法论证结构功能的运作依赖于立法论证方法的运用,科学的立法论证方法包括逻辑式论证、修辞式论证、对话式论证和辩证式论证等。此外,就其更深层次的意义而言,立法论证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立法论证方法的科学运用离不开对法理价值的深入分析与充分领会。立法论证制度作为一种论证式的立法协商,其根植于人民主权理论,有效破解了法律的合法性、合理性难题,彰显了程序正义的价值,实现了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到"立法平等"的飞跃,具有厚实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法性论证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是指在进行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为防止违法决策而对决策权限是否于法有据,决策程序是否依法进行,决策结果和决策实施的效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进行论证的一种行政咨询行为和内部程序制度。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重大行政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性论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是法治政府的重要保证,是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一、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法性论证是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代,我国政…  相似文献   

18.
视角与研究——从《法律与道德》看法学研究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娟 《世纪桥》2008,(4):51-53
历史的视角、分析的视角和哲学的视角是19世纪研究法律与道德之关系的三种方式,也是庞德考察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三种视角。历史的视角就是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放之于历史的空间内考察,使之在法学思想史的背景下成为宏大的故事;分析的视角就是分析不同法学派别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观点,寻求法律与道德的应然关系;哲学的视角就是在历史的视角和分析的视角的基础上,运用哲学的思辨方法,探究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性范式。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研究内容本身是多重因素的结果,这种研究模式决定了法学研究过程中所要采取的视角应该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19.
储翔昱 《唯实》2003,4(3):46-50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 ,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 ,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 ,法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 ,两者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 ,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 ,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成文法适用中的归入判断是指对案件的裁判事实是否能够归属于法律规则、裁判规则的单个、单个或全部要件的判断。归入论证是指提供理由阐明裁判事实是否归入存在模糊语义的法律规则、裁判规则要件的判断的正确性、正当性的思维活动。归入论证的步骤包括: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寻找相关法律条文;分解法律规则的要件,必要时可构建裁判规则并分解其要件;识别、提取各个要件事实,分别对要件事实是否归入精确语义要件作出判断;提炼模糊语义要件指向的事实的实质,分别作出模糊归入判断;对整体要件事实进行价值评价,完成归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