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社会治理形态不断演变,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强调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呈现不同的工作特征,逐步实现了由从"管控"到"治理",由"包办社会"到"治理社会"的转变。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治理需要沿着: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前进,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社会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围绕社会治理的定位、目标、格局、重心和实现途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形成了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认真总结近年来党的社会治理思想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对党的社会治理思想的理论认知,同时对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治理定位创新: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改革目标,其中的"社会治理"是个新概念。以往我们使用的是"社会管理"一词,现在用"社会治理"来替代,一字之改,显现出党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治理面对的是社会建设中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需要创新社会治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社会治理工作。而社会治理工作,本质上是一种群众工作。由此,我想到媒体上推介的"换位工作法"。  相似文献   

4.
严郁洁  曹胜亮 《探索》2023,(3):39-52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强党对社会组织领导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主要通过组织人力、理念认同等内源动力因素与制度支持、资源注入等外部助推因素将党组织引领优势转化为社会组织治理效能。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效能评价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检验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其治理效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因而建构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建构这套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基本思路,坚持统筹性与典型性相统一、可行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将评价指标细分为社会组织运行的科学性指标、社会组织的党建嵌入指标、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指标以及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治理效能指标等四重维度,建构起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通过建构这套评价体系,以期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治理效能进行量化评价,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舟 《前线》2016,(5):52-5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明确了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对城市而言,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平台,映射着一个城市的公共生活、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直接影响着城市治理的整体绩效。2015年底中  相似文献   

6.
从河南省Y村的精准扶贫实践来看,在村庄这一精准扶贫的微观场域内,驻村扶贫干部、村庄经济精英、村庄干部以及村民这几个不同的行为主体通过"关系""人情""面子"等非正式政治影响了扶贫资源分配。在此过程中,非正式政治虽然阻碍了精准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但也降低了精准扶贫工作在村庄开展的交易成本,在正式政策与乡土社会之间起到了润滑作用。非正式政治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是复杂、多元的。非正式政治之所以能够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是由制度的压力与空间、乡土社会催生的非正式治理路径依赖以及精准扶贫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形成的。非正式政治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影响过程表明:国家尝试通过制度化、正式化的治理手段来实现对基层的有效治理,但在村庄实践中,却往往遭遇政策、权力无法下渗,导致公共政策的失效。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已有的非正式治理途径,一方面对国家正式治理手段产生了消解,另一方面也对国家正式治理无法触及的领域形成补充。因此,在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中,需要协调好基层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政治的关系,使得二者能够相互补充促进,从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良好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辽阳市白塔区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广场大妈也有了党组织!"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白塔区积极打造"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平台支撑、开放互动、服务为本"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的一项新举措。如今,该区党建工作深入社会治理的各个角落,社会治理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党建工作上台阶,出成果。坚持党委统揽、党政协同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设立了区委群众工作部,负责统筹协调区直各职能  相似文献   

8.
晏青 《当代贵州》2014,(26):16-17
正县域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瓮安以"5531"为抓手,全方位、整体性实施推进,达到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果。今年5月,中央第四巡回督导组到黔南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对瓮安县"5531"社会治理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瓮安在微观层面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全周期管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要理念,其精髓在于系统管理。在全国率先推进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夏,要坚持全周期管理,将全周期管理、全域社会治理引入社区治理领域,体现了宁夏社会治理范式的转型和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新起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对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从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的维度提升全域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可以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机结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其中最根本的规律总结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进一步探索将党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民主协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和效能的实践路径,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重要部署,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石,共青团要把党政所急、群众所盼作为工作方向和重点内容,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志愿服务,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要梳理总结战疫期间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把工作成效转化为组织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注重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理念不断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治理方式不断丰富,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既要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高层次美好生活需求,又要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党为核心统领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治国理政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政府领域各项制度改革,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以来,河南省信阳市着眼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持续抓基层打基础,探索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需要和现实关切的背景下,就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针对现实治理的需要,创造性地作出了市域社会治理新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部署。市域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市域治理新起点上,要明晰市域社会治理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渊源;要以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精细精准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市域社会治理实践,才能顺应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奋力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本内涵、治理形势、治理原则及治理路径等多个方面,对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加强和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不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其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推进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肖金明  王婵 《理论学刊》2022,(1):111-122
地方立法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地方社会治理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创新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以地方立法引领地方社会治理的改革和进步,是推进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保障地方立法质量从而保障地方社会治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地方立法工作的重大课题。完善地方立法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地方立法工作理念与规范,进一步明确和恪守科学民主法治总要求;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制与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地方立法工作总格局;创新地方立法工作体系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总布局。另外,应当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与社会守法、党内立规的关系,以高质量的守法和立法立规一体化,推进地方立法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实效和治理效能,从而提高地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和体系完善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多样多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加强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自治能力,对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没有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话语体系转换;二是基层社会治理片面化;三是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社会治理主体缺失;四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畅,效果不佳。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承认社会的相对独立性,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动形成社会治理主体平等关系;有机地把国家、社会、公民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维护新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6,(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虚拟社会正在成为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竞逐的新阵地,如何实现虚拟社会中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在虚拟社会中,单纯靠强制推行和积极"灌输"是不够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由传统的"管理"走向现代的"治理"。只有强化治理意识,树立治理权威,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成效,才能充分发挥治理的优势,实现党对虚拟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效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