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劳动实践出发去理解主体及主体性,实现了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分别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以及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在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理解掌握这四个维度的内涵,将思想理论与社会现实状况结合起来,有助于创造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新形式,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民主化转型过程中,一种由地方核心行动者自觉率领、与党委班子、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人之间的面对面协商、人对人沟通的民主形式悄然推行.由此,领导集体与广大公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对话将进一步完善与制度化,从而形成地方治理中的主体性民主格局,这对我国民主制度推进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主体性民主在形式上表现为党委领导集体化、行政决策公开化、核心行动者表率化以及党委与政府、人大、政协互动制度化,在内涵上是包括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宏观制度安排,其中,公众参与和人民民主是地方治理中主体性民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含义、方法与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哲学.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他的人学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主体性概念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关键环节.厘清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内涵,把握马克思研究主体性的方法及维度,对于理解马克思整个体系的逻辑结构、理论内涵和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现代人存在的方式,是人民自治的主体性观念的体现,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民主得以真实存在的前提。但是,民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确定的性格,其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在于人自身。人的主体性受到自然、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外在限制,也受到人自身的素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及人对自我的认知力的内在限阈,同时内在于人的非理性也会影响民主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总之,人的主体性确立程度决定民主的限度,如果人的主体地位无法确立,民主将失去其存在的基点和价值,何言其它?因此,理解民主和实践民主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一个理念,即确立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史。在施莱尔马赫与狄尔泰的方论诠释学那里存在着一种主体性的悖谬,即一方面贬抑读者的主体性以求重构作者的原意,另一方面又主张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体性以比作者更好地理解作者。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在解决上述悖谬的过程中提出了其对主体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理解的主体性寓于理解的历史性之中,理解的主体性是一种交互性的主体性,理解的主体性与客观性之间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由此真正解决了理解过程中主体性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用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以抽象理性思辨为基础的主体性、以历史生成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超历史的主体性,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哲学之维.通过对资本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资本的本质和起源,揭露资本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资本对整个世界的支配力,而且表现为资本逻辑运作的实质在于异化劳动对人的统治,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经济学之维.通过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私有财产的两个对立面和双重本质,阐述了人类获得解放的政治组织形式——真正的共产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政治学之维.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之间相互映现、内在贯通,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独特范式.  相似文献   

7.
一、理论的视角:对主体性的认识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基本规定性,是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属性。它主要表现为:(I)主动性。在主客体关系中,主体的人是自己活动的主人,世界的主宰者,它总是从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出发,认识和改造客体,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追求,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性是主体发挥其能动性的前提,是主体本质力量的表现和主体地位的确证。(2)目的性。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实体。目的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支配着主体的一切活动,规定着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和进程。目的性是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泉源。(3)选择性。选择是人的活动的内在环节和实现方式。人的任何活动都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公民监督领域的建设取得实质性进步,其社会功能和价值日益凸显,在扩大政治民主、巩固政治稳定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等维度上的作用尤为明显.显然,公民监督不但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征,其实现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现实标尺,同时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显著地推进了政治文明建设的跃升.  相似文献   

9.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迫切需要理解和践行"尊重"的时代。什么是尊重?本文以哲学上价值和价值观念研究的成果为基础,从人的主体性高度对它做了考察,指出:人懂得自我尊重和相互尊重,是具有了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主体性意识的表现,是人的价值观念觉悟的一个尺度。本文同时还通过"尊重"与传统的"尊敬"和具有宗教意味的"敬畏"之间的比较,力图阐明一种"以人为本"所应有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的素质与实践的主体性的微观机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极为重要。实践的主体性离不开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发挥实践的主体性的核心。人的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实践的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活力,防止和避免消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发生,把实践的主体性建构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保证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获得充分地发挥。随着人的素质与实践的主体性的关系的深入研究和深入理解,整个人类的实践的主体性水平将大大深化。  相似文献   

11.
卞桂平 《唯实》2012,(3):22-25
马克思以其富有前瞻性的思维,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秘密。"三形态"理论所揭示的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更是作为主体的人"潜在—自在—自为"发展路径的科学揭示,即人的主体性发展依次经历了"前主体性—主体性—公共性"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的诠释对当下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无疑具有重要的资源性意义,即积极扬弃因市场经济"逐利性"所引发的人的主体性困境,确立普遍性的公共意识,在从主体性到公共性的现实转换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不能实行西方"个体本位"的民主民主的研究与思考可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思考民主一般,即在众多民主实践和反思中抽象出民主的一般原则;二是考察一般民主,即研究不同国家具体的民主实践。这两个维度是彼此相通并互为基础的。当下,一些受西方"经典"民主模式影响的人产生  相似文献   

13.
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添生 《求实》2007,(4):29-32
通过对传统哲学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人”的主体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中“人”的主体性意义理解的批判,探讨了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的现代价值,并提出了在尊重“人”的主体性背景下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郑文睿 《探索》2014,(1):63-68,73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相应民主制度的设计问题,应当依次按照"事实"、"价值"、"技术"的逻辑链条展开讨论。从事实的角度上看,根据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我国现在至少采取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民主形式。从价值的层面上讲,我们希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互契,而非互斥,亦不是其中一种为主另外一种作补充。从技术的维度来说,欲完善民主的形式进而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互契,最为可行及符合逻辑的方案即是建立社会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5.
柴宝勇 《理论导报》2023,(1):42-44+51
<正>纵观世界近现代发展史,现代化总是与民主相生相伴。现代化为民主提供物质、精神等基础保障,而民主则是现代化的目标和本质之一,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和实现状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就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关键维度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民主政治图景。准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深刻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的发展离不开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党员主体性作用的实现是以党内民主为前提和基础的,党员的主体性对于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依然受到党员主体意识的弱化、权力关系的错位、程序的虚化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通过保障党员权利、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实行市、县(区)党代会常任制等措施来强化党内生活中党员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权  王俊拴 《求实》2013,(1):62-66
从主体性视域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人民群众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体,政治生活主体的转向将当代民生政治的建设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民生政治建设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从而赋予了当代民生政治建设的时代意义。同时,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为当代民生政治的全面展开奠定了经济基础。当代民生政治主要是指在人民主体性的前提条件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集中力量保障和改善民生,寻求共同发展、共同享有实现人的解放为价值追求的政治实践和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概念的深层意蕴看,党员主体地位是一个构成性概念。党员主体地位概念的提出,对我们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关于党的主体性建设的理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以场域的视角研究党的主体性建设,可以为理解诸如党内民主、党员主体地位、党员主体意识等概念提供一种客观性的反思维度。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处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新型场域生成与型构的过程中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一个对身处其中的党员主体心理和行为的重新型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视野中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求实》2005,(5):77-79
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状况。在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培育人的主体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状况。在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人的主体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