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人为中心的公共交通发展方向是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核心。城市轨道交通定位建设对于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协助城市轨道交通治理,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2.
当今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本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历史悠久,安防经验丰富,对我国广州以及其他已建设和正在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在规划或开展城市轨道安防工作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路网客流节节攀升,大客流正逐步兼具常态化风险和突发性风险的特征,成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公共安全"语境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的组成要素、时空特性和成因隐患,建立"三位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分类、分级、消解、多元"的应对策略,可有效减少和规避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引发的公共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高度耦合,运行安全维护与治安管控难点多、要求高。安全、有序、可靠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的目标追求,主动控制是体系设计的基本遵循。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特点相适应,坚持风险导向,遵循一体化防控、立体化防控、安全第一与防处并举、实时性与适度性等原则,打造多网覆盖、防线支撑、机制贯通的"五张网、五防线、五机制"治安防控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应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即以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为中心,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为依托,整合多种资源,运用科学的工作机制,对城市轨道交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当前该体系建设的困境在人防、物防、技防方面都有体现,应从切实落实责任、创新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创新防控网络,统筹一体化警务协作、创新应急响应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和执法规范等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6.
交通因素对土地的利用形态、格局、规模均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引起城市形态和经济布局的更新迭代,形成显著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影响因子,对沿线住宅地产价格的影响尤为明显。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逐年增加,应科学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住宅地产供给侧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方便公众出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十分突出。但是,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面临的风险隐患也多、安全保卫压力大,这对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普遍存在专业警力不足、警务理念与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改造等方面的问题,论坛汇集了各方的工作经验和智慧成果,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在我国公安高等教育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警务人才培养刚刚起步,搭建警务交流平台促进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将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实战需求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安全形势也愈发严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应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深入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的构成和内涵。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主要包括应急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社会应急能力和应急法律法规体系等。政府相关部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社会等应采取措施,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水平,努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尽量消除或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起步早,积累了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警察机构,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各具特色,形成了一些效果良好的管理机制与措施,国内相关城市可结合实际借鉴学习,从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化建设、提高技术支撑等方面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与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立法严重滞后,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无法为城市轨道交通执法、司法提供法律适用依据。全面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法律可发现,我国目前在中央和地方都有了一些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立法,但这些法令存在缺乏统一性、立法层级较低、适用范围不一致、立法存在空白或冲突等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立法应选择单独立法的模式,即制定专门的城市轨道交通法,该法与其他交通运输法各成体系,这样更适合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也宜于形成基本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相衔接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