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兼爱"主张整体的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兼爱"思想作为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对中国的法制发展和道德建设有着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一琪 《法制博览》2013,(11):85-86,84
近年来,就不作为犯罪而言,究竟道德因素能否成为对行为人非难的理由逐渐变为了刑法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不作为"是一个与"作为"相对的概念,一个人因为没有做一件事情而获罪,本就是一种刑法上的特例,故而行为人必须本身就具有某些法律所规定的作为义务,只有违反了这些特定的义务才有可能犯罪。而在刑法所规定的这些义务中并不包括道德方面的义务,因此关于是否应将道德纳入到法律体系的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不断的状态之中。众所周知,刑法的谦抑性决定了其为维护社会安宁的最后一道防线,故而在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只能归由道德来进行调整,否则刑法就太过于暴虐。因此,我们不能以道德原因指控行为人的不作为而对其进行非难。  相似文献   

3.
戴玉 《南风窗》2014,(8):17
<正>中国有很多价值观色彩浓厚、经常成对出现的词语。"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跟官员艳情搭配在一起,仿佛官员应该并且能够做中国的道德楷模,而"女性"则跟"被玩弄"联动出现,好似她们是全无反抗能力和自我意志的孱弱羔羊。另外,当"富二代"还仅是显得"嚣张跋扈"时,一些嫩模已经被骂成了"绿茶婊"。"妻子智斗小三"的戏码更是从古装剧、近代戏一直演到现实中的风雨娱乐圈。在舆论的价值观中,卖春的人好像总是比买春的人要肮脏,协助出轨的人好像总是比出轨的人还要无耻。女人似乎仅剩两种,一种是两性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4,(15):9-9
<正>经常有人说"道德是用来律己,不是用来律人的",并且一脸高尚的样子。据说,如此标榜可以防止"道德绑架"。这有问题吗?有。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下的情境:公交车上,一个中年渣男突然对一年轻女乘客施暴,先是跨腿坐在女子大腿上,接着,压在女子身上,猥亵并企图强奸。司机见状,赶快过来和施暴渣男搏斗,并连呼车上的乘客"快来帮她",喊了5次都无一回应,直到最后才有一个眼镜男帮忙。这并不是我假设的"思想实验",而是7月4日发生在福州27路公交车上的真实事件。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公平性"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努力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它离不开作为和谐之"灵魂"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支撑,和谐的道德关系需要维护"道德公平性"。维护"道德公平性"就要做到:实现行使道德权利与履行道德义务的基本对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并达到利益和谐,消除个体与社会的对立并使两者保持良性互动。维护"道德公平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发展目标和必然要求,而且是它的伦理基础。从操作层面,必须建立一套包括引导、约束、奖惩、补偿四位一体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黄卧云 《南风窗》2008,(1):56-58
党的"十七大"再次以明确坚定的语言强调民主改革,令民心振奋。民主制度是人们追求政治道德的产物,实现民主也是道德义务向我们发出的伟大召唤。  相似文献   

7.
干春松 《南风窗》2012,(19):46-48
当下中国的危机说到底是一种制度性困境,在经历100年亦步亦趋的模仿之后,建构起一种符合中国人实际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制度体系,应该成为"大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1,(23):30-30
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事件不仅刺痛整个中国,也让国外媒体目瞪口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常委会议上称此悲剧令人"心灵受到巨大冲击"。在近年来诸多和"道德"有关的公共事件中,能在民间和官方都产生如此冲击的,并不多见。可以说,中国那么多年的道德滑坡对人心的刺激,经过"累积",在这一事件中达到了顶点。其耻辱,足以叩问国人的良心。而反思,当然也一并出现。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利己、自爱"、"同情、公正"、"仁慈、良心"、"正义、规则"等理念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劳动关系的和谐构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道德情操论》第六版中新增加了专门讨论"政治家和法官该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一卷内容,斯密由不遗余力鼓吹"看不见的手"、宣称自由放任主义,转向自由市场怀疑论者,并求助于政治精英摆脱自由市场道德困境,足见斯密基于"道德情操论"而使其"经济人"、"道德人"、"制度人"的假设逐步统一。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体现在维持社会基本运转和稳定社会基本秩序的必然层面,也是解决相互矛盾时可以正确评判的一个标准。道德是人性意识,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他与法律代表着社会正面价值的取向,共同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法律与道德两个不同层面的互相关系和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道德支持研究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道德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价值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道德属性是民主与科学;道德特征是公平;主要载体的道德取向是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实现的途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价值导向、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制度保障、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周保松 《南风窗》2013,(6):86-87
政治正当性的建立,是立足于当下的我们─自由平等的公民─在公共领域自由运用我们的理性和道德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商谈对话论证,最后达致的反思性认可。1690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一本书,叫《政府二论》,而第二论的副题是"论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权限与目的"。在这本书中,洛克做了一些重要宣称。他说,人生而自由平等独立,并拥有一些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健康和财产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生活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主要表现在:社会舆论、道德评价由严苛向宽容转变;道德立场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道德观念、价值准则由保守型向开放型转变;道德要求由政治化向非政治化转变;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上,由被动型、习俗型向自主型、理性型转变;在理想人格的倡导和塑造方面,由君子型完美人格向开放型、创新型人格转变;在道德教育方面,由重说教、重灌输向重法制、重规范转变;人们的道德生活关注点,由重个人行为向人们共同面临的伦理问题转变。从当前社会道德生活的变革及其基本趋势可以看出,在道德生活领域正在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一些旧的道德观念被重新认识,一些新的道德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一些旧的生活方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已被人们接受和采纳。  相似文献   

14.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1):42-44
当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弊病丛生时,安全的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渐成一种奢望,扭转这种系统性的危机,简单的对政府监管抑或资本逐利进行道德批判,显然是不够的。"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很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2011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如是说,此后,又有温家宝总理对食品安全面临"道德滑坡"和李克强副总理"乱世用重典"的痛心疾首之说。  相似文献   

15.
黄卧云 《南风窗》2008,(4):60-63
"君子之道费而隐",道德无处不在而又隐而不露。是道德,而不是法律,在向我们发出指令如何行动。法律只在身外约束我们,道德却在内心约束着我们。在法律的源头,是居于心中的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16.
官官相危     
谢奕秋 《南风窗》2013,(4):10-10
"官官相危"并非什么新事物。在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时期,要是有一点窝着藏着的东西被上级锁在保险柜里,不听话就会被抖出来让群氓如蝇慕膻地揪批。在一个公共话语被道德洁癖化的时代,谁握有更多的他人检讨书,谁就有更多的实际控制权。表面上官怕民告,实则还是怕被丢出去成为官场弃子。当下的官官相危,最常见于官场的卡位战和利益厮杀中。上下级和同僚之间的窃听风暴,已经发展到一个能人可从上百名官员的汽车、办公室或卧房"扫出"300多个窃听偷拍器材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及主辅地位一直都是思想家的争论焦点。本文立足于各派思想代表人物的观点,以此为依据探讨传统文化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演进过程,以图为现今社会的"依法治国"提供历史内涵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这句谚语在当今社会的民间依然不断被人们所提起和践行。从古至今,中国传统礼法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底层社会的表象里不断浮现。人们对于道德的至高崇尚与现代法治权利意识的淡薄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中国社会法治精神在社会中的建设迫在眉睫。从而作为法治精神内核的挖掘和建构不得不成为当今社会所要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晓雾迷檬中广州茶楼的早市:"昆叮,我要进一批牛仔裤,近日手头紧,要借5000元用半个月,亚成作担保。" ..钱倒有,只是话得说在前,朋友是朋友,帐是帐,老规矩,月息6分。" 一笔私人借贷就这样成交了。  相似文献   

20.
鲍鹏山 《法制博览》2011,(12):73-73
林冲在上梁山之前,有两个兄弟。一个是自幼相交,长大后一直是同事,陆谦陆虞侯是也;一个是偶然缘分,一朝相见,互相佩服,当下便结为兄弟,鲁达鲁智深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