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作为晚唐颇具特性的诗人,一直以来有很多学者对他关注有加。由于他在抒情时运用的是比较朦胧含蓄的形象而并不出现真实的实体形象,便造成了他的诗歌中朦胧多义的抒情境界,生成众多歧义,让后人一直争论。他的诗歌的这种朦胧多义的现象,在无题诗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人们对无题诗的争论也是最为激烈,特别是关于有无寄托的问题。在这里,笔者试从诗歌的文本特性和诗歌的审美心理两个角度浅谈李商隐的无题诗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无题诗刍议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之源头,无题诗创作是其最初的形态,与诗歌在形式格律成熟后形成的个人创作不同。在中国诗歌史中有着很高地位的古诗十九首就是这种非集团创作无题诗的代表,是文人五言诗之源头。其后曹植、陈子昂、李商隐都在无题诗这一领域里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本文试以无题诗起源与发展过程进行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发轫于屈原,而李商隐则在无题诗中升华了“香草美人”的蕴涵,进一步诠释了“香草美人”的时代性,赋予其理想性特征与艰难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将月意象与水意象相结合,这是因为月与水两个意象都具有相似的象征性和哲理性。水月结合可以写出更加美妙传神的自然景象,可以抒发绵长悠远的情思,也可以表达深遂的理性思想。水月共咏之中消解了水的不羁与豪放,营造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优美审美意境。同时,水月意象的结合使得咏月诗歌中景象更加阔大,写出单纯一轮明月所不能达到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5.
意象、意境与境界,为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由李锦云教授主编的《表演心理教程》将其运用到舞蹈艺术审美活动中,提出富有创见的审美三层次说,并以禅宗美学思想为依据,从而增强了文章的信美度与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舒婷是一位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诗人。她诗中的意境朦胧、意象貌合、意韵神似、情感共鸣等古典特质,展示了舒婷与同时代其他诗人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这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古典特质,无疑会为当代诗坛提供某种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论刘震云小说的思维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云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他的北方故乡为背景和思维起点的,弥漫在故乡上空的“饥饿危机、灾荒意象”组成他小说的“黄土地意象”;“权力意象和中原农民生存意象”则展现了一个没有摆脱“饥饿危机”的民族生存方式。但是,无时不在的“姥娘意象”作为一种救赎昭示着人类最终的理想、希望、尊严,这些意象不仅决定着刘震云的语言方式、叙述方式,而且也决定着他思考世界、历史、人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化巨人鲁迅先生不仅以杂文和小说著称,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旧体诗创作中的许多篇章都堪与我国古代大诗人的作品媲美,取得很高的成就,给我国旧体诗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受到人们的盛赞。在众多古代诗人当中,唐代李商隐的诗对鲁迅旧体诗创作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追寻李商隐诗对鲁迅旧体诗影响的轨迹,即揭露弊政、讽刺丑恶,以一位现代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高度,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李商隐诗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美的诗风,登上自己旧体诗创作的顶峰。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两位相隔一千多年的诗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发展古代灿烂的文学遗产,繁荣新时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阐述天人合一乃体现中国文化的审美精神,从学习实践中领会写意画技巧的规律性,写意画的内涵和辨证表现手法及笔墨神采等,对中国写意画的意象性和意象思维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的研究是当代意象美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周易》是意象范畴的思想源头,其意象观从词源和思想层面奠基了意象范畴。《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其实质上会通于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对其意象观进行阐释既是最切合《周易》思想的探究,也是对意象范畴的正本清源。在存在论现象学的视域下,《周易》中的“意象”并非含“意”的易象(卦爻象),而是圣人以易象所像、所立之象,亦即作为“意”的道之现象,美是向感性觉知开放的意象。这一意象观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对美的本质的领会和解释。文章从存在论现象学视域对《周易》意象观的美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一个从源头处洞察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和源始地解决意象美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11.
论明清杂剧的诗化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中很特异的一部分 ,它走到了杂剧发展的尽头 ,力求变革与创新。它无法超越元杂剧的成就 ,却渐渐向传统诗词回归 ,具有了浓重的诗化色彩 :它的情节淡化 ,长于直接展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观念 ,因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它不但继承了传统诗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而且语言也诗词化了 ,因而创造了诗词般的含蓄悠远的意境。它实际上成为了一种介于传统诗词和正规戏曲之间的一种文体 ,研究它的特质及其成因成为一种文体边缘上的研究 ,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贺诗歌注重主观表现 ,这种审美特征表现在诗歌中 ,不仅使其诗歌意象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与幻想 ,而且色彩丽 ,具有深层的象征意蕴 ;同时李贺善于捕捉瞬间感受 ,运用通感创造意象 ,从而表达出他对艺术形象的特殊感受和对生活的独到体验。由于李贺注重内心的情感与逻辑 ,还使他的诗歌意象呈现出很大的跳跃性。这一切 ,形成了李贺诗歌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使之成为唐诗园地中一株引人注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论荣格的原型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格的原型理论从心理学入手,追溯原型意象中深层的文化密码,着手文本中隐藏的深层意象,关注读者阅读的心理分析。重新建立了文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无数单个作品的系统研究中把握规律。  相似文献   

14.
论意境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意境是指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 ,情真、景真 ,化景物为情思、物我为一、虚实相生的艺术化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自然之美是意境的三大审美特质。它们三者既各有特点 ,又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审美特质 ;在情真、景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意境的另一审美特征—自然之美 ,而情感和景物结合 ,化景物为情思 ,虚实化成虚 ,虚实结合才能产生寓深意远的艺术意境。可见意境的三大审美特质的相互融合 ,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的本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5.
“气”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围绕“气”这一概念,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形成了一个相当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对这个理论体系的一些关键概念做一些阐释。  相似文献   

16.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4,(3):148-150
诗歌翻译的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归化"与"异化"之争更是由来已久。而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既要整体把握作者构建的诗性与诗意,更需驱使本国文字再塑目标读者欣然接受的诗韵。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语体的诗歌译介文本,强调了迁移性意象在诗歌翻译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力,以期达到在文本交际中诗歌意象的完美重构。  相似文献   

17.
杜甫适秦州期间创作的 10 0多首诗歌 ,既是其整个诗作中的一座非人工的丰碑 ,也是诗人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本文试图用意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对杜甫秦州诗意象的美学特征及其成因做一番探讨 ,以提高人们对杜甫秦州诗美学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女子浣纱这一情态之所以能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妙用于诗词中,与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唐及唐以前诗文中出现的有关浣纱意象的情况作一梳理,揭示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20年代最初接触象征主义,受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和李金发的影响尝试诗歌创作,后来他逐渐将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到小说中,把象征作为宏观把握题材的思维中心,使一曲曲柔美、感伤的生命之歌成为了一部部富有象征寓意的抒情作品。笔者试图对沈从文小说中的动、植物意象,景、事物意象,人物意象和时间意象进行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诗歌意象的组合是诗歌话语的组织,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对意象跳跃的成因、定义、存在基础及功能进行分析.以李白诗歌中意象跳跃为例,话语的语用含义是其存在的基础,能够起到丰富话语意义的作用.意象跳跃的大量出现以及用来构成跳跃的意象,使李白诗歌形成了意蕴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