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1942年5月,日军侵占缅甸,继而进犯云南。为阻止日军跨越怒江,陈纳德指挥"飞虎队"连续出击。袭击保山、腾冲、龙陵一带的日军运输队。企图强渡怒江的一队日军在"飞虎队"的轰炸下几乎全军覆没。6月,陈纳德率司令部及2个中队前往桂林。12日,"飞虎队"在桂林上空一举击落日机8架,自己仅受伤1架。桂林人民为之欢欣鼓舞,集资2万元慰劳"飞虎队"飞行员。陈纳德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航空上尉,一跃成为世界新闻人物。在美国,太平洋战争开始  相似文献   

2.
一、飞虎队的演变历程 飞虎队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发展而诞生和逐步成长的.它最初是一支由美国志愿援华人员组成的空军队伍,名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后改编为美国驻中国航空特遣队(即美国第十航空队第二十三战斗机大队),继后又扩编成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这三支具有继承关系的空军队伍,一直由陈纳德指挥,援华抗日,屡立战功,并以飞虎队的美名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3.
正延安的"万能博士"还是一个"没有头衔的外交家"在延安,马海德成了有名的"万能博士",从毛泽东到普通百姓,都喜欢找他看病。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33年11月,23岁的海德姆来到中国上海,那时他刚刚从瑞士日内瓦医学院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作为一个美籍黎巴嫩人,海德姆1910年出生于有"水牛城"之称的纽约州布法罗市。这个钢铁工人家庭出身的美国青年,也是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纵横》2001,(2):56-59
香港警方的王牌队伍飞虎队,由成立至今 已超过四分之一世纪,最辉煌的时代在 1980至1990年初。当时大贼陈虎钜、叶继欢及“省港旗兵”械劫集团肆虐,飞虎队频频出动剿匪。其中以“烷纱街之役”把悍匪一网成擒最为脍炙人口,飞虎队首次曝光便告扬名。 回归之后,香港的严重罪案大为减少,飞虎 队亦甚少出动,光芒渐减。其实,飞虎队仍 默默苦练,精挑细选新血加入,目前正招募 新兵加入,准备作大革新,除全面华人化之 外,还创新战术,迎接电子时代的变化。 飞虎队传奇之一──成立篇 1974年5月25日,香港发生开埠以来最 严…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8,(10)
电视里播放着二战时候的资料片,有一段画面是关于"飞虎队"的: 随着一架架战斗机的平稳落地,又是一次空战回来.跳下飞机的飞行员们都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彼此庆贺着对方又活着回来.  相似文献   

6.
1997年10月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 ,举世瞩目。此刻 ,太平洋彼岸的美国 ,88岁的老人 ,前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加布里尔·迪索斯威上将 ,坐在电视机旁 ,看着江主席访美的镜头 ,思绪一下子回到了52年前中国一个叫新乡的地方……11月1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推出的江泽民主席访美系列报道 ,播出了“河南省新乡县翟坡镇东营村村民营救美国飞行员”一事。为了弄清事情的详细经过 ,日前笔者专门赶到新乡进行采访 ,从而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老百姓营救美国遇险飞行员的感人故事。○美国援华飞虎队空军上校迪索斯威驾驶的…  相似文献   

7.
如今,在美国、在中国内地、在台港澳地区、在东南亚,以及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无疑,她都是最具知名度的美籍华裔人士之一。她,就是独具魅力的靳羽西——童花头、红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使得不发达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移民问题口益尖锐和突出。美国的拉美国家移民,尤其是墨西哥移民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同拉美国家之间一个旷日持久的老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正在成为美国社会不可忽略的力量。美籍拉美人选民在克林顿竞选总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正面说明了移民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洛杉矶等地的黑人暴动又从反面向人们提示了移民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巴勒斯坦两大派别"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之间的武装冲突升级,哈马斯武装攻占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加沙的官邸,阿巴斯下令解散由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担任总理的民族联合政府并组建"紧急政府"。国内学界称此事件为"加沙事变"。加沙事变是"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勒斯坦缺乏强有力的领袖人物、巴内部路线和权力斗争加剧以及以色列和美国的高压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目前情况看,不排除巴勒斯坦"两地分治"长期化或事实上形成"一国两制"的可能,但巴要建立两个国家则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巴内争不止的态势对地区安全局势、巴以谈判进程以及美国的中东政策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阿富汗正在经历重大变局.阿富汗塔利班(阿塔)成功卷土重来,并且完成临时政府组建.尽管仍有多重挑战,但阿塔执政已不存在根本性威胁.这引发阿富汗地缘政治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的深度调整.在地缘政治格局方面,整体呈现"美国西方影响力下降,地区国家影响力上升"这一"东升西降"趋势.美国正在从"局内人"变为"局外人",但仍将发...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外交班底即将开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美国遭遇内外困局的艰难时刻,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前进入角色,精心挑选得力干将并紧锣密鼓组建新政府,新政府各个关口的要员已基本就位.美国对外政策将出现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布什政府以"武力倒萨"和"民主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中东政策,使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受到全面损害。2007年初,布什总统发表有关"伊拉克新战略"的电视讲话,标志着美国以恢复地区力量平衡为主要目标的新中东政策正式推出。新中东政策包含稳定伊拉克、牵制伊朗、组建地区同盟及缓和巴以矛盾等多个环节。美新中东政策虽然向美政策传统和国内共识方面有所靠拢,但具有很高的战略风险。  相似文献   

13.
面对恐怖主义极端势力的强势进攻,美国最终从幕后走向前台,出台新政,希望"削弱并彻底摧毁""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伊斯兰国"(ISIS,以下简称"伊斯兰国")。新政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实施以空袭为主的军事介入,将叙利亚危机嵌入反恐战争,同时组建网络新反恐国际联盟,开展人道主义援助等。可以说,由于"伊斯兰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对伊拉克政策出现颠覆性改变,经历了从"撒手"到"重返"的转变。这其中既有美延续反恐、维护自身及盟友利益的需要,同时亦映射出美主导中东局势、保持领导力的实质。但在奥巴马剩余任期不到两年的情况下,美国不会大幅度调整其中东政策,会出现从克制、收缩到进取、干预政策的小幅回摆。  相似文献   

14.
12月2日,黎巴嫩总统拉胡德发布总统令,授权经济学家、议员萨利姆·胡斯组建新一届内阁。12月4日胡斯政府组成,7日获议会批准。 萨利姆·胡斯,1929年12月20日生于贝鲁特一个制药商家庭。1952年毕业于贝鲁特美国大学,后到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学习,1961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曾先后担任贝鲁特美国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因战略背景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工具调试,其主导的西方"技术联盟"作为关键的战略遏制工具,曾经成功地限制了战略竞争对手的经济与技术进步。面对新历史环境下的战略博弈,美国再次谋求联合西方盟友组建新的排他性"技术联盟",并加大与战略对手在新技术维度的战略竞争与博弈力度。目前的全球技术结构特征、全球价值链的结构制约、欧美技术治理结构等多重矛盾因素,给"技术联盟"的建立及其战略有效性带来了新困境,但"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战略工具,依旧可能是未来美国政府在"战略安全"语境下的优先战略选项。"技术联盟"扩散的"战略安全"逻辑阻碍了全球技术进步,并将催生全球技术格局的"隔离"状态,同时其外溢效应还可能包括瓦解全球价值链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67周年,我很高兴。1936年我参加革命,即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1938年去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个太行山下到山东八路军115师工作。这个师是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的红四军,长征中的一方面军,抗战开始后编为八路军115师,解放战争辽沈战役后的38军。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歼灭美国开国元勋部队骑兵一、二、三师共36000余人。彭德怀发战报,写上中国志愿军万岁138军得了“万岁军”的称号。  相似文献   

17.
“保守革命”与“自由放任”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大选是1992年以来民主党首次同时拿下府会的一次大选,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国内政治地图,将对未来美国内政外交产生深远影响。导致此次民主党获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保守主义思潮式微、自由主义思潮复兴是影响这次大选结果的战略因素,此次民主党获胜正是得益于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这种战略交替。奥巴马高票当选和民主党扩大国会优势,标志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保守革命"和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自由放任"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终结。从意识形态层面来看,美国开始从"中右"国家向"中左"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警惕,美国采取多重手段公开阻扰中拉合作,包括在拉美事务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加大打击拉美左翼政权、拉拢右翼政权组建"反华阵营",并警告与中国新建交的拉美国家。特朗普政府施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基于中美关系、美拉关系及中拉关系的本质特点,未来中拉合作仍将保持良好势头。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将继续阻扰中拉关系发展。中国应妥善应对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保证中美拉三边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4月24日,北约成员国华盛顿首脑会议正式通过美国提出的北约新战略概念。这是一份充分体现了美国在21世纪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的文件,其核心就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一、北约新战略是美国人的战略。北约从组建之初,就是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推行霸权主义的主要工具之...  相似文献   

20.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