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蔡其矫(1918年12月11日—2007年1月3日),当代中国著名归侨诗人,籍贯福建晋江。其父蔡钟泗是印尼著名侨商,上世纪50年代归国,为第一届全国侨联常委。著作有《祈求》《双虹》《福建集》《蔡其矫诗选》《蔡其矫抒情诗》和《蔡其矫诗歌回廊》(八册)等。著名诗评家谢冕评价"他造出了中国诗歌史天空的一道特殊的风景。是一个奇迹。"海上歌声别具格调1953年秋天,蔡其矫第一次接触海军,到东海舰队的舟山基地、温州水警区、福州水警区、厦  相似文献   

2.
新年到香港公干,趁便给未曾谋面的《香港文学》总编辑陶然打个电话,略表谢意。事缘去年我曾撰文《不理会风的去向——追记我所认知的诗人蔡其矫》,本意寄给他能够在“诗人蔡其矫纪念专辑”占有一席之地,不意过了截稿时间。但陶然不是将之弃之纸篓,而是把稿件转列《大公报》,文章刊出后,又专门打电话告诉我。其古遒热肠,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3.
打油诗话     
相传唐代有一位叫张打油的人,爱以俚语俗话人诗,作品自由活泼、诙谐有趣_他的名作《咏雪》是这么写的: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而通篇无一雪字,却甚为生动。以后,人们把这类诗称为"打油诗"。《一XS天,一位大官人祭祖,刚入大殿,就见壁上写有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睛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人见此发怒,传话一定要捉拿写诗者。有位师爷说:"写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写的。"便派人抓张打油来.张打油见了官,不紧不慢地辩解道:"大人,…  相似文献   

4.
桃花潭水     
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诗,因为编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无人不知。但是,要问一下,诗中的这位主人公,他的来龙去脉,他的履历行状,就没人说得上来了。只有一个解释,汪伦是一个普通人。据《李白集校注》,李白在安徽泾县作客期间,还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据称也作《题泾川汪伦别业二章》。即使这首诗,也找不到有关汪伦的细节介绍。看来他不是官,若为官一方,县  相似文献   

5.
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南宋的朱熹写的。朱熹是中国理学大师,如果要我们从孔子以后,选几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可以选汉代的郑玄、毛亨,可以选董仲舒,然后就得选朱熹、王阳明。董仲舒使儒学能够成为独尊之学,当然凭借了汉武帝的力量。到了朱熹的时候,他就真正地确立了"四书"的至尊之位。朱熹当时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  相似文献   

6.
正林斤澜先生久负盛名,以小说享誉。我和老先生不熟稔。和他的女儿林布谷女士,在一次小范围朋友的聚会上相识。她的性格很爽快,似乎与他父亲的性格不同。我让她提供父亲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帮我查到:2010年第一期《收获》杂志"集外遗文"栏目,曰《滴水不漏》。还附了林布谷的一首诗:《我想我爸》。细核对这是篇小说,后面附了一篇文章《忏悔》。  相似文献   

7.
正杨绛翻译过兰德的一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她说:"我得洗净这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她"回家"了。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杨绛更是因其突出的文学贡献、深厚的文化积淀、智性人生的修炼和深邃生命意识的觉悟给世人留下了宝贵财富。杨绛文学作品有《我们仨》《洗澡》《干校六记》《走到人生边上》《将饮茶》,另有《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8.
    
魏鹏 《新青年》2007,(1):23
大诗人艾青写过《透明的夜》,诗里呈现的是一群叛逆的酒徒.诗行很短,像匕首一样把夜色映得透明.在所有写夜的诗作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透明的夜》.  相似文献   

9.
读诗有感     
正一个没有经过正规旧体诗词训练的人,可不可以写旧体诗词?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范曾先生暂住在日坛羲和雅居,我常去他那里盘桓。有一天在夕阳中的日坛漫步,谈起旧体诗词,范曾先生说,以后会是"绝学"。在封建时代,为参加科举考试,蒙童自入私塾,就要读诗,掌握平仄、押韵、粘对等写诗的技巧,一些基本的工具书如《千家诗》《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龙文鞭影》等等都要熟读。科举要考试帖诗,五言十句,严格的粘对、押韵,还要  相似文献   

10.
春节诗话     
春节是中国人民隆重的传统节日。当时针滑过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半夜时,春节就到了。春节在古代又称为”元旦”,因为这是一年中第一个早晨。在此良辰佳节,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诗人们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于忘怀的吟咏春节的诗篇。首先使人想到的,也是最出色的,是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仅此四句,就把春节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春联的习俗都囊括进去了。此诗写得相当热烈、绘声绘色,洋溢着新春的喜悦。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写此诗时刚登相位,他借诗言志,“总把…  相似文献   

11.
正陈俊福、陈永生的《父子情深书画集》即将出版,亲如兄弟的永生要我写几句话,当然义不容辞。陈俊福先生是永生的父亲,之前父子二人在京郊房山举办了《父子情深书画展》,使人们对父子二人的艺术追求和造诣有了直观的了解。永生在北京房山区供电公司工作,自幼受父亲影响,痴迷艺术,对诗、书、画、篆刻皆有涉猎,尤其他的诗,充盈着乡土气息和对家山的挚爱,对山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独有情钟而流泻于笔下,令人心向往之。他的诗如此,画亦如此。他曾  相似文献   

12.
正学者王湜华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总觉得这位著名的学者、红学家、书法家并未离去,只是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远行。他的远行,给我的感觉,就像雪莱的墓碑上镌刻着的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名句":他的一切都没有消失,只是经历了海的变异,已变的富丽而又神奇。"记得初次见到王湜华先生,是1998年12月。为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20周年,我所在机构组织拍摄  相似文献   

13.
浩然离开我们多年了。这位写出过《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等80多部书的著名作家,与我有三十几年的交情。他是我的良师、益友和亲爱的兄长,我对他的忆念真是太深了!浩然尽管是很有名的作家,字写得很好看,但因为他文化底子薄,没很好地练过写毛笔字,所以很少给人写大字。许多人包括报刊向他求字,他一般都是婉言谢绝,有一次是例外。那是1982年3月,他过50岁生日。  相似文献   

14.
正毛梦溪新近出版的诗词集《幸好与你遇见》对我们来说至多是一本"歌词集";而现在,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们进一步解释诗歌发展兴衰与形式关系的重要契机。这一介于传统歌词与现代诗之间的文本形式,显然较易引起争议:在诗与歌的分化传统下,诗本身对于这一兼容形式无疑是反对的;而在主张诗的通俗化或"亲民化"一方看来,这一形式又恰恰属于"诗的正统"范畴。但是,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位在中  相似文献   

15.
感谢失恋     
能感知痛苦的人生 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摘自诗集《唇边》 写这诗的女人失恋过。 不错,我有过一次失败的恋爱经历。由于我和他的名气不小,便在不小的范围内很是哗然了一阵。怎么啦?究竟谁抛弃了谁?关切者不乏其人。 如果也像球赛似的有个“发球权”的话,可以说第一回是他,那“飘球”棒极玄极妙极了;而末一回轮到我,却将“球”掂了半天也没能发出去。咬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贺知章,人们就会想起他的《咏柳》、《回乡偶书》等传世名作,还有他与李白的那段佳话。但贺知章是哪里人?宁波为何有他的纪念祠即贺秘监祠?他与宁波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他那几首家喻户晓的诗究竟作于何时?作为生性狂放的一代文豪,为何还能官运亨通?……说实话,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这些问题我真的还答不上来,尽管我整天都在贺秘监祠里办公。有时被问到了,却说不全时,心里  相似文献   

17.
足球诗话     
晚唐诗人皮日休,字袭美,襄阳人。《全唐诗话》卷之五记载了一件关于他的轶闻:他曾写过一首《龟诗》,龟谐归音,以此嘲讽归氏子弟,开了一个很不合适的玩笑。《龟诗》如下: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归氏子弟看到这首语多讥讽的诗,自然亦作诗反唇相讥:八片尖科砌作球,火中了水中揉。一团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亦未休。此诗也抓住姓皮做文章,讥笑用皮作成足球,只堪供人不断地足踢拳打。当然,诗的作者未想介绍当时的足球,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足球资料。从前足球是实心的,到了唐代才发…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摘录同一个人的两首诗,若不说出作者的名字,即使打死你,你也不会猜出他是谁!我把这样的诗公布给你,你很可能会惊讶得目瞪口呆,并怀疑地说:“天!这样的诗会是他写的?怎么可能?”然而那样的诗,又恰恰是此人写的?他的诗不止这些,此处只抄录两首。  相似文献   

19.
杨振宁先生和我聊过他写的一首诗,题为《赞陈氏级》: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千古存心事,欧高黎嘉陈。“陈氏”指数学家陈省身。1944年,陈省身教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发表了一篇论文,把微分几何和拓扑学引入了新境界,并据此推导出纤维丛理论中的陈氏级观念,构思十分美妙:“把一个完整的流形切开,再巧妙地接起来,天衣无缝地归还原形。”  相似文献   

20.
嘱为诗话 三载乃成 在港期间,有一天我与曹越先生及香港中国通讯社郭招金社长侍坐于南师寓所。南师赠我《金粟轩纪年诗初集》一部,当时匆匆翻阅,见南师诗作格律谨严,文词雅驯,声调铿锵,且意境深邃,颇具古人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