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为“弘教泽而系侨情”设学于南京的暨南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华侨学府。1907年,暨南学堂迎来了第一批学生:21名南洋华侨子弟。他们乘坐一只木船,负笈祖国大陆求学,这是侨生回国学习的肇始,国内从此开启了华侨教育的闸门。“暨南”  相似文献   

2.
正19世纪70年代初,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学生合影(局部),第一排左起第二人为林泰曾,第三排右起第二人为刘步蟾,均着水师军官制服,只是袖口未缀军阶。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约都知道已衍变成成语的这句话——"既生瑜,何生亮",但是正史《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评价周瑜却是"性度恢廓",并非是心胸狭隘之人。读有关北洋水师史料多了,很多人物都似乎会浮现在眼前,甚至觉得音容笑貌都栩栩如生……比如北洋水师中的一对名将——刘步蟾与林泰曾,同时也是一对小同乡、同窗、儿女亲家,分别担任大清朝视为"国之重器"的北洋水师巨型铁甲巡洋舰"定远"、"镇  相似文献   

3.
1833年,孙中山从夏威夷归国,进入香港中央书院学习。毕业后他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决定做一个医生,用医道来为人民服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院学堂读书。1887年,孙中山又到香港雅丽氏医院继续深造,在那里他遇到对他一生有重要意义、担任教务长的康德黎博士。此后,康博士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上都给予孙中山以无微不至的关怀。1892年,孙中山以全校之冠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教务长康德黎为西医学院能够培养出孙中山这样的优异学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特意为他邀请50人赴宴祝贺。毕业后因工作难找,孙中山计划在香港开设药房,…  相似文献   

4.
人称“东方之珠”的香港,人口虽然不过区区六百万,但富豪之多占到全球十大华裔富豪近半,因此香港的豪宅特别多,而且各具特色,或为香港的一大“传奇”和景观。现就让我们去豪宅聚集的山顶区、深水湾与浅水湾浏览一番吧。 1,山顶豪宅一:施勋道二十三号。这是香港棉纱大王香植球的超级巨宅,香氏原在广州开设纱厂。后到香港从事地产业而发达,香氏本人现六十多岁,仍在第一线打理生意。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平常总把"图"和"书"并称,藏书的地方叫"图书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阅读需要细嚼慢咽的文字,就热衷读图画多的书,美其名曰"读图时代",不免被传统的读书人讥为懒惰和浅薄。不过,文字和图画如果搭配得好,能收到互助、相得的效果。对于儿童来说,图画简直是不可或缺的。鲁迅热心读图自然是在儿童少年时代,但对图画的爱好却持续一生。  相似文献   

6.
最近,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及台湾地区的驻港人士纷纷表示,九七后香港发展前景会更好。 一、欧盟欧洲委员会驻香港办事处主任骆—德表示,香港回归是历史的必然,是香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欧盟对香港的平稳过渡充满信心,人们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九七香港的回归。 目前香港是欧盟第8大贸易伙伴,欧盟一直认为香港在亚欧关系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它有5万人在香港工作或生活,有40多家银行和40多家保险公司,并有250多家公司在港设有总部,开辟了9条欧洲到香港的航线。  相似文献   

7.
在广阔的珠江口东西两侧,座落着香港和澳门这两颗光射寰宇的灿烂星辰.两者都是弹丸之地.香港拥有一个半岛和大小230多个岛屿,面积1092平方公里,人口630多万(1995年底统计数字),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澳门只有一个小半岛和两个小岛,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42万多(1995年底数字),是一座超微型的国际性城市.澳门的实力远逊于香港,但幅射出来的能量却大大超过其面积和人口的比例,影响同样及于世界,其中以同中国内地的关系最为密切.作为近邻,澳门在广西的对外经贸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还有待挖的巨大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见微知著:当前广西同澳门的贸易1995年,广西澳门贸易占广西对外贸易的第12位,进出口总额为1565万美元.  相似文献   

8.
梅州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00多万,是全国著名的侨乡。香港距梅州家乡最近,是我们海外侨务工作的桥梁和中转站。香港同胞对家乡接触多,见闻多,了解最深刻,感情最浓厚。尤其是香港嘉应商会历届领导,始终不渝地遵循爱国爱乡爱港的商会宗旨,把家乡建设视为已任。不仅为梅州建设出钱出力贡献巨大,而且主动协助家乡开展香港以外地区的侨务工作,积极引进资金、智力。他们造福桑梓的义举,功德无量,百世流芳。捐巨资办教育才  香港同胞生活在世界金融、信息中心,见多识广,看待世事站得高,望得远。他们从多年在商海奋斗的切身体验…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香港回归机遇,开展桂港航运合作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立在贸易繁荣基础上的发达航运业,是香港繁荣的重要支柱和明显标志.香港位于珠江内河航线、中国沿海航线和远东国际航线的汇集点上,区位优越,腹地广阔;香港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三大良港之一,港内可同时停泊150艘万吨轮;1996年,香港港口总吞吐量1.56亿吨;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1996年吞吐量达1320万标准箱;目前,在香港有300多家轮船公司,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轮船进出.香港回归祖国,为广西同香港的航运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回归后的香港保持稳定,继续繁荣,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内地推动下,香港的繁荣必将提到新的高度;其次,回归后的香港,作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和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同内地的经贸关系必将更加密切,经贸往来必将更加方便,彼此了解和互相依赖必将进一  相似文献   

10.
麦子 《新青年》2015,(3):48
2015年年初,《武媚娘传奇》开始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因为大牌云集、制作精美,该剧一跃成为今年电视剧贺岁档中当之无愧的收视冠军。而片中唐高宗李治的扮演者李治廷也受到了观众的热捧,被誉为"最帅皇帝"。妥妥的"高富帅"李治廷1987年出生在香港,父亲是中东和马来西亚的混血儿,母亲为中国人,因此样貌俊美,是个妥妥的"高富帅"。李治廷幼时在加拿大长大,五岁回到香港,小学和中学一直就读香港鼎鼎大名的国际学校,但却因为贪玩成绩一直不好。十二岁时,他偶然喜欢上了架子鼓,恰遇良师对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世界艺术中心的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事。海外艺术正在把香港作为他们的家。香港出生的艺术家E. L,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后重返香港,最近他在香港艺术中心成功地举办了一次画展。他说:“香港尚无法与美国相比,但画廊的主人们却看到了这座大都市的未来。我认为,下个世纪初亚洲将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画廊的经理们认为,许多中国人在过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我心     
准确地说 ,我这篇文章应当是《祖国在我心》。因为我是香港人 ,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虽然她有单独的政治、经济及法律体系 ,但她毕竟也是中国的一部分。有人说 ,我和祖国的联系是用书来铺就的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自1978年起 ,我已经先后向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 ,200多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学校、科研所等1000多个单位 ,赠送了港台图书300余万册 ,价值两亿多港元 ;从1985年起 ,以资助的方式曾三度与深圳大学联合举办规模宏大的台湾图书展览会 ,成功地引进大量港台图书到国内每一个角落。虽然如此 ,但…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1997,(2)
为迎接香港回归,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云南省政协联络委员会联合举办、由我所承办的“香港的过去与未来及其与云南的关系研讨会”于6月9日在昆明举行。来自香港、泰国、缅甸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国内的有关专家学者共3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是在香港即将回归之际召开的,与会人员在发言中,回顾了香港的历史、展望了香港的未来,探讨了在香港回归后加强云南与香港合作的途径,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的期盼与喜悦。  相似文献   

14.
日前,被聘任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明报》创始人、国际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因正气凛然,勤奋好学,艰苦创业,几经挫折不计个人怨恨,大度胸怀待人处事,而获得乡亲们赞誉。金庸于1924年农历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海宁市袁花镇新伟村赫山房寸钩浜河畔,乳名宜生,学名查良镛,系查氏望族第22代孙。查良镛6岁上学读龙山学堂,不管风吹雨打冰天雪地,天天要跑5里多路去读书,从不缺课,成绩优良。一次,旁边的同学把他的作文簿沾上墨水弄糟了,老师错批评了他,有同学打抱不平说:…  相似文献   

15.
在新加坡经商的香港人成就斐然,但繁华之中香港人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那就是一种令人痛心无奈的“无家”感。这是所有飘零在外的华人共同的感受。所以在他们受到新加坡人歧视和排斥时,便会产生一种失衡的心态和反常的行为。香港英语剧《谁怕周润发?》正是以描写“身世浮沉雨打萍”的香港人在“惶恐滩头”的惶恐心态,而引起了新加坡社会的关注。 该剧背景设在1998年,香港百万富翁郭先生被指控谋杀了新加坡经纪人周里查,而他所聘请的新加坡辩护律师贝蒂纳·王却发现郭太太及其儿子都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一句老话,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大概意思似乎并不难懂,当时以为就算是懂了,但引起更多的联想却是一个读书人一副吃苦受累的样子。后来又在一本书里见到一张唐玄奘在西域行走时的画像,身后背着一个高高竖起的狭长式“书笈”,看着重重的书笈压得这位高僧不得不驼着背弯着腰走路的样子,就更加坚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一件苦差事了。  相似文献   

17.
民国的人与事,有许多在今天都不可思议。我有时翻阅彼时的报刊,见读书人的种种文字,心甚向往,觉得今人已不复有那时的冲荡了。中国的历史,六朝与唐宋时的士人有几分傲骨,给时光留下了诸多亮色,后来的读书人就难见那样的气象了。唯有民国初年前后,风气大变,狂士辈出,遗绪一直延续多年。  相似文献   

18.
我和本社驻香港记者陈晓钟先生曾共同采访过香港的一位慈善老人——严宽祜先生。严先生虽已年近90高龄,但仍然奔走于香港与内地之间,以做慈善事业为乐。他的做人品行,令人仰慕。  相似文献   

19.
1898年 ,邱菽园、林文庆倡议创办新加坡华人大学堂 ,并希望新加坡华侨各界人士募捐经费。1899年 ,邱、林二人又倡办新加坡华人女子学堂 ,还起草了办学章程。他们的行动 ,受到国内维新派的赞扬。但应指出的是 ,邱、林二人倡办女子学堂 ,除了提倡在受教育方面男女要平等外 ,主要是为了使南洋华侨的子孙能保持中华文化传统 ,不致出现“移华而巫 ,尽变种质”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正雉尾重插1979年,马玉琪去了香港,理由是"探亲"。他去看望他的父亲。曾经,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城市之光》,讲大陆人来香港投靠老父后,如何被这里的繁华所吸引。可在皇城长大的马玉琪觉得,"香港也没什么,就洋玩意儿多点,但我也不喜欢。"真正打动他的,是这里的人。3月到港,5月郑少秋就拜他为师。"在翠园大酒楼摆了许多桌,挂上横幅,亲友、媒体围满全场,郑少秋当时也有些名气了,可仍旧单膝跪地,给我敬茶"。马玉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