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爱     
正我父亲上世纪40年代出生在北京普通百姓家庭,在我看来他是既普通又不普通,普通的是他生活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并且还有些穷,不普通的是他考上了公安学校并且是便衣警察。上世纪四十年代北京叫北平时的事他什么也没记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他应该记住了吧,可他什么也不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多热闹,我不信他什么都不知道,就  相似文献   

2.
如今,“守望”一词在报刊书籍上已经触目可见。有人对我说,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流行的新词汇,与先父施咸荣译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读者们中影响越来越大有关。父亲是在1962年底开始翻译此书的。  相似文献   

3.
再谈红酒     
正我开始品尝干红葡萄酒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有人送父亲两瓶法国勃艮第的干红葡萄酒,父亲开瓶后也给我倒了一小杯,他对我说:"这个酒度数很低,不醉人的。在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还被当成保健品,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我品尝了一杯,很奇怪葡萄酒却无甜味,口味酸酸的,并不很喜欢喝。1996年3月初,我去法国凡尔赛市探望在那里医疗中心进修的妻子,住在那儿近三个月。我们  相似文献   

4.
鲁光画牛     
正鲁光兄年长我几岁,他以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踏上地球之巅》等驰名中国文坛。当年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纷纷选载这些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日本等国翻译出版。这些文章风靡全国,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全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总发行量达几百万册,今天看起来可是个神话了。他功成名就又沉醉丹青,成了大画家李若禅、崔子范的入室弟子,范曾为他的画室题"五峰斋"。他对家乡浙江永康农耕生活十分熟悉和热爱。他属牛,无论他当年当体育记者、编辑或任社长、总编(中国体育报社和人民体育  相似文献   

5.
黄酒与酒具     
正我家过去保留了一整套酒具,专门为绍兴黄酒温酒的酒壶、酒碗等。民国时期,我的外祖父原是在江阴城内开设制造黄酒的酒坊的,酒坊名字叫"杜康"。外祖父在解放初期病逝了。在上世纪50年代末,外祖母居住在我家,她喜欢喝黄酒,便从老家带来这一套酒具。那时候,家里时常买来整坛的黄酒,父亲与外祖母时常在饭前举杯小酌,一壶酒即泡在热水中。我记得,外祖母还经常将核桃仁捣碎,放入黄酒中,据说可有滋补之效。她喝黄酒时,也常常让我也来尝一口。黄酒度数低,小孩子喝了也不至于喝醉。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外祖母又回到上海,家中  相似文献   

6.
瑞士小伙子纳西娶了一个有成年女儿的寡妇。而纳西的父亲却娶了寡妇的女儿。于是,越理越乱的家庭关系产生了。纳西的太太成了她公公的岳母,她的女儿成了纳西的继女和继母。继母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成了纳西的弟弟和纳西的太太的外孙。纳西后来也有了一个儿子,这孩子成了他祖父的内弟,成了他自己叔叔的叔叔。另一方面,纳西的父亲提到他孙子的时候,说是他的内弟,纳西的儿  相似文献   

7.
正机场里有一所小学,属于三间房中学的一个校区,老师由部队有文化的家属担任。分一至五年级,学生都是部队的子弟。我们上初中后,要到三间房村里的中学去读书,村里的孩子管我们叫"机场的孩子"。机场的孩子来自十几个省份,如四川、广东、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等,都是随父亲来到部队的随军家属。家属老师有的不是专业的教师,只是个看孩子的,上世纪70年代初学校受文革冲击,也上不了什么正规的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带一些  相似文献   

8.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到故乡梅花镇位于八一八横路的家,我的眼前仿佛看见父亲,肩披一条汗巾终日忙碌的身影,依稀又听到门前街巷穿梭着热闹的脚步声、鱼货叫卖声,邻里街坊带着浓浓虾油味的欢声笑语……上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偏远的渔镇,父亲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渔业,将驻扎外洋捕捞生产20余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大胆做了个决定:建屋开饭馆。  相似文献   

9.
云山农场,在黑龙江的虎林县境内,它还有一个历史名称:农垦部牡丹江农垦局850农场。对于"850"这个数字,在我很小的时候,便深深地印记于脑海。在我刚刚记事的那个年代,"850"是父亲来信和给父亲写信的地址,至于那数字的内涵,当时的我是不可能知道的,但在我心里朦胧地感觉,那是一个遥远寒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在物质充足的今天,没有经历过供应匮乏时代的人们,很难想象当初百姓生活的窘迫。这些摘录于笔者手中四百多封私信的有关生活方面的段落,折射了上世纪70年代芸芸众生的生活状态。其中,大部分是"吃"的问题,还有"唐山大地震",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1971年大姐鲍严下放丹阳干校,听说我们知青劳动强度大,还挨饿,就从南京用"特种挂号信函"寄来20斤全国粮票和10元钱。在当时,这可是  相似文献   

11.
委内瑞拉新总统卡尔德拉周瑞芳委内瑞拉全国同盟领导人拉斐尔·卡尔德拉·罗德里格斯已于2月2日宣誓就职,成为委自1958年恢复民主制以来的第八任民选总统,任期至1999年。资深政治家和学者卡尔德拉1916年1月24日出生于亚拉奎州首府圣费利佩市。父亲当过...  相似文献   

12.
纪从周 《海内与海外》2007,(11):56-56,71
很久没有长时间地排过队了,为去"列宁墓"瞻仰水晶棺中的列宁遗容,我们居然排队等候了90分钟!记得上世纪60年代,动辄排队买东西是常有的事,"排队"已融为当时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得闲,将保存多年的信件整理一番。自1968年底离京赴晋插队至今年年初,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邻居发小儿等的来信足有430多封。当然,大部分信件是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之间的。重新看了一遍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有些往事已然淡忘,有些全无了印象,但却要重新搅起记忆的沉渣、揭开抚平的疤痕,不免时而伤感时而喜悦、时而痛苦时而欣慰、时而沮丧时而振奋。笔者首先挑选了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的部分信件,这些信件摘录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说、所做,颇耐人寻味。"文革"期间,无论是信封、信纸,还是邮票,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色。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钟世藩。父亲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山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著名儿科专家。我母亲也曾担任过广州肿瘤医院院长。记得我刚满13岁那年.也就是1949年10月,在广州解放的前夕,当时任广州中央医院(即现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的父亲,愤怒地拒绝了国民党南京卫生署让他携医院巨款撤去台湾的胁迫,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父亲热爱祖国,醉心于医疗事业。50年代,国家还很贫穷,科研条件更是有限,他为了研究乙型脑炎病毒,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实验用的小白鼠,家里也成了他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王谨 《海内与海外》2012,(11):56-57
出国访问,对于国人来说,在上世纪还是美差,但如今出国旅游便捷,出国不再成为令人羡慕的事了。上世纪90年代,笔者在出访比利时和英国时,由于大意,还有过两次有惊无险的"走失"经历。第一次是在1997年秋,笔者随中国南航访问团出访荷兰。我们在阿姆斯特丹作了应有的采访后,顺访了比利时和德国科隆市。在路经比利时布鲁塞尔市,参观古王宫和尿童雕塑喷泉等景点后,听错了集合的地点,闹出一场有惊无险的"掉队"事件。  相似文献   

16.
很小的时候,读到过一个关于"鱼链"的故事。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个孩子,到他的叔叔家做客。吃饭之前,叔叔带着侄子来到海边钓鱼,把钓钩扔到水里不久,叔叔拉起了鱼钩。奇迹出现了:在鱼钩的下面,一大串  相似文献   

17.
正美丽富饶的的宜兴,位于长江三角地区,拥有5000年历史。秦汉时期宜兴就已经是捏胚制陶、窑火生生不息,陶业代代相传的重要产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早年荆棘丛生、荆水苍茫的宜兴荆溪县,紫砂泥土,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本。1961年出生于宜兴丁蜀镇紫砂世家的许建生,在黄龙山脚下斑斓的紫砂泥土里孕育了一个多彩的梦,长大要像父亲一样,做出千姿百态的紫砂壶。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只能人工开采紫砂泥矿,肩挑、手挖,劳动强度大不说,1500公斤的紫砂泥原矿,用工分换算只得到5—6毛钱,当时矿  相似文献   

18.
童谣难忘     
正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主流传播平台推崇的童谣,孩子们并不完全认可。孩子们喜欢唱的都是什么歌儿呢,印象中,根据正在流行的旋律填词的,比例不少。譬如:"我们都是穷光蛋/兜里没有一分钱/要是有了一分钱/买块儿糖来解解馋"这是根据《游击队之歌》填的,当年传唱率极高。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是军人,我是1964年父亲任空军中尉时出生的。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他入伍15年,按部队规定可以把家属、孩子带到北京去生活。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后,有几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第一件就是教我学会了做饭。父母的工作非常紧张,又有了小妹妹,没有时间照顾我们,父亲便教我做一些家务,起初我不太愿意,也不愿意管妹妹,只想和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20.
狩猎杂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生活还比较贫困.就说吃肉吧,城市居民每月定量供应只有半公斤,农村人一年到头就更难得吃上几顿肉了.为了补充营养,改善伙食,农民就想方设法捕猎野生动物.那个年代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人们的环保意识差,有些地方的人民公社还鼓励农民毁林开荒,消灭野生动物,对"成绩突出"者还要表彰奖励呢. 下面这几件狩猎故事,就大多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