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采用MMPI量表对200名戒毒人员进行测量,并以社会支持量表等六个量表对其中100名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进行测验,发现吸食不同毒品类型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中的疑病、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等八个方面因子分差异显著.对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社会支持、原生家庭、情绪、认知、戒断时间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率达81.8%.据此,本文从情绪、认知、行为、社会支持、原生家庭、戒断时间六个方面探讨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提出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戒毒人员脱毒后复吸率很高,半年内复吸率一般为90%-99%。戒毒人员复吸与吸毒者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以及与社会、家庭环境等方面有关。寻找引发复吸的主要原因和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是提高戒毒成功率,延长操守时间的根本途径。通过公安实践和文献调查的方法,研究我国戒毒人员复吸的相关问题,结合我国禁毒工作实际情况,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戒毒模式应为复吸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3.
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切实有效地引导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除毒瘾、防止复吸,是摆在我们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戒毒康复成为戒毒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国内戒毒康复模式在社区戒毒提供了可操作模式。然而,深入探求高得吸率等问题发生的原因是研究社会戒毒康复的基础,而运用标签理论解释复吸成因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滇西南地区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滇西南地区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滇西南地区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结论: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6.
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包括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实践证明,生理上的毒瘾戒除并不是很难,而心理上对毒品的渴求即“心瘾”却非常难戒断,会把人反复拖人复吸的恶性循环。因此,吸毒人员的心理矫治是戒毒康复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心理矫治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目前我国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心理矫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心理矫治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作用和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对131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毒友劝诱戒毒者的心理动机和经常采用的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对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时提高警惕、防止复吸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吸毒人员后续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减少吸毒人员,巩固禁吸戒毒成果,是当前我们急需要探索的路子,而对那些戒毒人员复吸问题和后续生存教育问题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经调查研究认为:降低复吸率,巩固戒毒成果需要营造一个“洁净”的社会环境,创造就业条件,组织培训劳动技能,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同时实行社区戒毒管理模式,加强公安机关维护社区的治安力量和加大对复吸者的惩处力度,从而改变目前“吸毒———强戒———复吸———劳教———再强戒”的恶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9.
强制隔离戒毒是我国戒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和时代特色。强制隔离戒毒具有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在保障戒毒人员合法权益、戒治挽救吸毒人员、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行强制隔离戒毒管理体制符合我国国情。强制隔离戒毒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应大力推进教育康复社会化,鼓励支持民间社会力量、公益慈善组织参与戒毒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戒断率可以达到100%,出所后家庭回归难、就业创业难、社会融入难、旧环境伤感以及老毒友诱惑,是影响戒断率、催化复吸率的重要因素。如何强化戒毒人员的主观意志与自控能力,帮教帮扶、弥补监督管控缺乏,预防其脱离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重新回到"老圈子",陷入"戒毒—复吸—再戒毒"的恶性循环,浙江省湖州市司法局探索了"四联四治"戒毒矫治社会化模式,通过加强部门对接,主动依托社会,汇聚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不断提升戒毒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社会支持量表和SCL-90量表对消防员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消防人员主要的支持类型为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维度和心理健康很多指标都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存在问题与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模式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禁毒法》的相关内容,落实社区戒毒的主管机构与编制,尽快出台配套法规、规章等;二是加强、借鉴及相关社会学理论在社区戒毒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以便有效开展社区戒毒;三是运用通用过程的理论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等加强社会工作,着重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四是培养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业队伍;五是建立社区戒毒舆论宣传机制;六是确定社区康复工作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福建省福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2015年至2017年以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生活状态、复吸状态、家庭状况、就业情况等方面的真实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回归社会、保持操守相关因素,为打造"大戒毒大矫治"最后一环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戒除毒瘤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确定长远规划和奋斗目标。对吸毒人员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即预防—戒毒—帮教—监测—戒断,一环扣一环,不给他们复吸的机会和条件。环境对戒毒尤为重要,只要社会上存在吸毒人员和毒品市场,复吸就难以降低。因此,创建无毒社区既是最终目标,又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戒毒困难,复吸率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中女性复吸尤其值得关注。由于社会性别因素,吸毒女性的心理压力比男性更大,复吸率更高。基于此,构建防治女性吸毒者出所后复吸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的建立,可使女性吸毒者心理行为得到矫正,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与社会形成良好的、正常的互动,顺利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发现,女性强戒人员吸毒生涯大致经历如下:因对毒品成瘾性和吸毒危害性认识不足而尝试吸毒,大部分曾经主动中止吸毒,但往往因毒友诱惑或生活压力而复吸。为此,应根据其吸毒生涯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精准预防:在吸毒初始期进行指定性预防;在吸毒扩张期和维持期,对她们进行系统毒品预防教育;在中止期,对有自愿戒毒意愿的吸毒人员进行专业戒毒治疗;在复吸期,需多方干预及全社会共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家庭禁毒教育在禁毒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禁毒主要包括家庭毒品预防与家庭戒毒。在家庭毒品预防方面,要将禁毒宣传的重点转入家庭。在家庭戒毒方面,一是构筑家庭防复吸壁垒;二是加强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心理学理论在家庭戒毒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三是大力培养、引进与应用禁毒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心理矫治师等社区戒毒人力资源,指导、协助家庭开展家庭戒毒;四是确定家庭戒毒工作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市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在全区率先探索建立了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启航工程”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柳州市从组织机构、戒毒经费、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并结合实际,推动试点先行,全面推进了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当前,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尚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为此,需积极探求其途径:一是宣传先导、达成共识,实现戒毒理念转换,提高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社会影响;二是健全法制、规范执法是此项工作依法推进的保障;三是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是此项工作深入推进的关键;四是确保长效、切实加强社区戒毒工作机制建立和健全是此项工作持续推进的动力;五是拓宽思路、广辟渠道,有效提高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出路;六是堵源截流、优化服务,改善社区戒毒(康复)场所和环境是此项工作扎实推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贵州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导向,对戒毒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创建了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阳光工程"戒毒康复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凸显责任型政府形象;切实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彰显服务型政府导向;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创建开放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