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青年》2003,(6)
曾有一个好朋友雨:你好!我曾有一个好朋友,我们从前一直形影不离,可是到了高中,却发生了变化。她一见到我就总很漠然,其实在我的心里,一直没有忘记她。她变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我真想帮帮她,我给她写了许多信,告诉她我是多么想念她,多么想帮助她,我想找她聊天,她却总躲着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该怎么办?智慧格格智慧格格:你好!你是不是应该先回忆一下,是否在某件事上无意之中得罪了她,或是你们之间出现了什么误会?找个机会,和她好好谈一下吧。相信在真诚面前,无论什么误会都会烟消云散的。细雨细曾有一个好朋…  相似文献   

2.
正毛主席握着他的手问:"你觉得《离骚》能够翻译吗,嗯?"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主席,谅必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可以翻译的吧?"……认识画家赵蘅有很多年了,她是我恩师赵瑞蕻先生的女儿。她曾经多次问我:"要不要带你去认识一下我的舅舅?"她舅舅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宪益,曾任英、法文版《中国文学》的主编。在赵蘅看来,像我这样资深的文学编辑,结识她舅舅无疑是受益无穷的事,而由她来引见,也责无旁贷。说实在的,我也很想结识杨宪益先生。  相似文献   

3.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4.
正我读汪曾祺散文,极喜欢他写父亲的那篇"多年父子成兄弟",父子对坐,可以浅酌,可以吸烟,看画写字,何其温馨隽永?汪曾祺先生是大家,小说、散文皆精——有一种大家气象,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深蕴醍醐。我觉得汪老有名士气,文如其人,散文即冲淡。他也写旧体诗、画画。因为闲时爱涂鸦旧诗,所以也很注意汪老写的诗。汪老的诗有一种韵味,耐咀  相似文献   

5.
章易  向群 《海内与海外》2004,(11):16-19
2004年6月1日早7时,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大师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2岁。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文艺界的楷模,人们追忆她一生的往事,铭记着她的音容笑貌……从艺生涯1923年9月15日,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县董沟一个贫苦人家,原名张妙玲,小时跟母亲靠要饭度日。香玉的父亲也曾唱戏,后因嗓子受伤,就在戏班里做打杂。1932年,父亲为使她不做童养媳,把9岁的她领上了戏台,父亲认定“人是苦虫,非打不成”这句话,常把香玉打得皮开肉绽。当时父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让你跟我学戏被我打死,也不能让别人把你给打死。”开始香玉…  相似文献   

6.
正林斤澜先生久负盛名,以小说享誉。我和老先生不熟稔。和他的女儿林布谷女士,在一次小范围朋友的聚会上相识。她的性格很爽快,似乎与他父亲的性格不同。我让她提供父亲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帮我查到:2010年第一期《收获》杂志"集外遗文"栏目,曰《滴水不漏》。还附了林布谷的一首诗:《我想我爸》。细核对这是篇小说,后面附了一篇文章《忏悔》。  相似文献   

7.
榆树钱儿     
正凭我多年做侨务工作职业的敏感,感觉她不是华人就是华侨。我忙给她倒了一杯茶,请她坐下,她接过茶杯,自我介绍起来。她说50多年前曾在这座城市里住过,18岁时随父亲辗转漂泊,现在定居在加拿大,这次到长春旅游,顺便到家乡去看看老房子,边说边从手提包里把护照拿出来让我看。我接过护照:"宋兰梅,女,70岁……"她打量我一下对我说:"你就叫我宋阿姨吧。"近年来,我常常接待华人华侨,她们大都是到家乡寻根问祖、探亲访友的,专程寻找老房子,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相似文献   

8.
爱的灯亮着     
正"有你在,灯亮着。"巴金曾这样说冰心先生。冰心先生离开我们已20个年头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文学史里,而且越活生命越是芬芳。她是文学精神与人类文化的一座长明灯塔,永不熄灭。2016年6月18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牢记的日子。这一天,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颁奖会在承德市兴隆县剧场举行,我的散文集《无花》,迎来了属于它的花期。当我步入颁奖会场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冰心先生青年时期的照片和老年时期的照片分外醒目,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她从一个文学青年到文坛祖母的辉煌历程。眼角倏然被热泪盈满之际,我听到冰心先生微笑着对我说:四毛,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你拥有爱情了吗?  相似文献   

9.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10.
肖峰 《新青年》2007,(6):44
我和赛赛住在同一寝室,又是好朋友。我学习成绩优秀,赛赛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总是来向我请教,而我也总是耐心地给赛赛讲解。一天,赛赛拿着一本高等数学书来找我:"嗨,给我讲讲这道题。"我一时没有回过神儿,无精打采地说:"我也不会,你问别人吧。"赛赛看出我心情不好,所以,耐心地问我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但那天因为家里出了点儿事,我说起话来极不耐烦:"你烦不烦呀,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干嘛老来打搅我?"赛赛吃了闭门羹,小脸儿通红,脸色马上晴转阴了。她说:"有什么了不起,摆什么臭架子,不就是嫌我学习差、瞧不起我吗?"她愤愤地走了。  相似文献   

11.
龙生     
潘国本 《新青年》2005,(5):33-34
龙生住在苏皖交界一个叫望牛墩的小村上。听到龙生住进县医院,英英马上找了过去,按病区寻到了躺在病床上的龙生,见他换了一个人似的,眼泪直滚了下来:“龙哥———你咋搞啦。”龙生见了英英,眼睛一亮:“哪个吃了五谷不生灾?没事,英英,我看你应该抓紧了重找一个,后边的日子长着呢。”龙生是刚晓得她那男人缠上了别的女人,他们离了。“你呢?”“我?你不比我,一人吃饱了全家吃饱了,你有家有母的,难!我就不信,论人品论德性,你碰不上一个称心男人。”英英在床头倒起一杯水,想端着给他喝,龙生接过手,抖抖地捱到嘴边:“你单位、家里都忙,去吧,医院也…  相似文献   

12.
您沉淀了生活的苦,给我留下爱的浓香……1.天气愈发寒冷,外婆突然病了。风湿病引起的脚疼,走路已有些困难。妈一早来找我,说:"亚锦,去看看外婆吧,你怎么能说她老糊涂呢?别再让她生气了。"我苦笑。冬至那天,我和外婆吵架了。我怀孕一个多月了,可是,丈夫亚彬的婚外情搅得我心烦意乱,我想流产后离婚,外婆听说了,急匆匆地赶来劝我。  相似文献   

13.
影像记忆     
正我至今忘不了她——我的曾外婆。她的百岁的人生历程,应该有许多故事,可我并不全部了解。当我想起她的时候,想起的是和她和我之间的往事。恰恰就是这些往事,让我在想她时,将略带感伤的怀念和悠远的思念跃然纸上。"想我的时候,就把你妈妈当成我。"她这话曾让我无法理解。我难以判断她说这话的初衷。但分明又理解她对我失去她以后的日子的担忧。她这话,仿佛将压在箱底里的东西翻腾到箱子外面,让人在异样的气息中沉醉于一种想象。  相似文献   

14.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大学生,今年22岁。我在刚上大学那年,交了一个女朋友,相处了一年多,后来因为一些事我们吵了几次架,最后分手了。分手以后我很难过,一直想她,我想我还是深深地爱着她的。我也试图找过她,想重归于好,但她冷漠地回绝了我。后来她有了新的男朋友,每天看着他们出双入对,我的心里更难过了。我现在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学习都打不起精神来,甚至有时想真不如一死了之。  相似文献   

15.
正杨绛翻译过兰德的一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她说:"我得洗净这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她"回家"了。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杨绛更是因其突出的文学贡献、深厚的文化积淀、智性人生的修炼和深邃生命意识的觉悟给世人留下了宝贵财富。杨绛文学作品有《我们仨》《洗澡》《干校六记》《走到人生边上》《将饮茶》,另有《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16.
    
初白 《新青年》2013,(7):10-11
(一)站在我面前的女生低着头,好半天才鼓起勇气开口:"老师,我也想参加比赛。"她的声音太小,以至于我要凑过去才听清了最后几个字。一抬脸,正对上她满是雀斑的颧骨。我有些为难:"邵绍你知道的,这次比赛名额有限……""我能的。"她打断我的话,双手将衣角搅成一个麻花,"老师,你就让我试试好不好?"我对上她祈求的目光有些心软,可一想到校长对我获奖后就能升职的允诺,便咬咬牙狠下心:"你觉得你能超过2班的黄雅琪?"黄雅琪是学校里的风光人物,校级活动的主持人非她莫属。声音  相似文献   

17.
珍惜     
挤的人群里"拥 我四处环顾!想寻找一块可以立足之地" 蓦间!我接触到一双很熟悉又似乎很陌生的眼睛"道目光不经意地瞥了我一眼" 又匆忙带着些许乱地闪开了" 她是谁呢% 我在记忆里努力搜索着(( 是她* 是她* 真的是她* 她曾是我高中时的同班同学! 也曾是我很要好挚友!后来!因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4,(2)
细雨姐: 你好! 我以前认为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写信是件很蠢很笨的事,可是我没有想到,自己也会这样做,你不会笑我吧?也许是我太累太压抑了,我真的好想大哭一场,可是我做不到。我在我最好的朋友家打工,她对我好得不得了,可是她妈妈并不喜欢我。她家里很有钱,她妈想让她将来出国。可能  相似文献   

19.
烟火 《新青年》2007,(7):21-22
其实我和楠谈到结婚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曾经问她:"做我的老婆好吗?"她说:"好啊好啊,那你得给我买5角钱的糖。"我知道,她是怕自己嫁不出去,9岁的她比6岁的我邋遢得多,鼻涕总是长长的挂在嘴唇上,袖头上满是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与漫画     
《东南亚纵横》2000,(5):58-58
医生:先生,我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你得了狂犬病.病人:请你给我一支笔和一张纸吧!医生:你要写遗嘱吗?病人:不!我要把我想咬的人列一个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